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58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ECU模块对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进行通、断电、通电量等控制,使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产生合适的吸引力、斥力,使第一电磁块带动齿条为减速齿轮、转向管柱提供助力转矩,提高转向系统的轻便程度。同时由于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之间没有接触、没有通过其他离合减速机构控制,可降低现有技术中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易产生噪音的问题,提高驾驶室内的舒适感。而且包括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齿条、减速齿轮等均被安装在设有隔磁层的泵壳内,既可以进一步降低噪声,还可以避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助力转向装置作业时产生的电磁力(吸引力、斥力)影响驾驶室内其他仪器设备的使用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工程
,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位置在转向管柱上。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电机设在驾驶室内。由于电机距离转向盘较近,助力电机、离合器等使用时容易产生噪音,使得驾驶室内难以安静,可能影响驾驶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ECU模块、转矩传感器、减速齿轮、转向管柱、齿条、齿条驱动和泵壳。所述齿条驱动包括与齿条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电磁块、位于第一电磁块外侧的第二电磁块。所述的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齿条、减速齿轮均安装于泵壳内。述转向管柱贯穿泵壳,并套装于泵壳内的减速齿轮内。所述减速齿轮与齿条啮合是传动连接、所述转矩传感器、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分别与ECU模块电连接。所述泵壳内壁设有隔磁层。本技术通过ECU模块对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进行通、断电、通电量等控制,使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产生合适的吸引力、斥力,使第一电磁块带动齿条为减速齿轮、转向管柱提供助力转矩,提高转向系统的轻便程度。同时由于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之间没有接触、没有通过其他离合减速机构控制,可降低现有技术中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易产生噪音的问题,提高驾驶室内的舒适感。而且包括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齿条、减速齿轮等均被安装在设有隔磁层的泵壳内,既可以进一步降低噪声,还可以避免本技术助力转向装置作业时产生的电磁力(吸引力、斥力)影响驾驶室内其他仪器设备的使用等。优选的,所述泵壳内底部设有一滑轨;所述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分别滑动安装于滑轨上;所述滑轨与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之间设有润滑层;所述滑轨靠近第一电磁块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滑轨可避免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通电产生吸引力、排斥力时,相互作用在泵壳内无规则移动。优选的,所述泵壳内还设有辅助支架,辅助支架设有于齿条匹配的齿条空穿孔;所述辅助支架位于齿条远离第一电磁块的另一侧。辅助支架可配合第一电磁块共同支撑齿条,确保本技术使用过程中,齿条与减速齿轮保持啮合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相对的侧壁设有缓冲垫;所述泵壳靠近第二电磁块的侧壁设有泵壳缓冲垫。缓冲垫、泵壳缓冲垫可减少第一电磁块与第二电磁块之间,第二电磁块与泵壳之间受力相碰撞产生的震动、噪声,还可避免受损。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架与第一电磁块之间设有距离监测模块,距离监测模块与ECU模块电连接;所述距离监测模块有两部分,分别安装于第一电磁块与齿条连接部位、齿条空穿孔靠近第一电磁块的一侧,距离监测模块的两部分相向设置。通过距离监测模块可监测获取齿条前进、后退的距离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至ECU模块,用于辅助ECU模块调整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的通电电流大小等调控操作。由于电磁块形成的磁场的大小由缠绕电磁块的线圈匝数、通电电流大小直接相关(毕奥-萨伐尔定律应为B=u0nI,B为磁感应强度,u0为常数,n为缠绕线圈匝数,I为导线中的电流)。因此使用时,需根据车型需求的转向助力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磁块作为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ECU模块对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进行通、断电、通电量等控制,使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产生合适的吸引力、斥力,使第一电磁块带动齿条为减速齿轮、转向管柱提供助力转矩,提高转向系统的轻便程度。同时由于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之间没有接触、没有通过其他离合减速机构控制,可降低现有技术中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易产生噪音的问题,提高驾驶室内的舒适感。而且包括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齿条、减速齿轮等均被安装在设有隔磁层的泵壳内,既可以进一步降低噪声,还可以避免本技术助力转向装置作业时产生的电磁力(吸引力、斥力)影响驾驶室内其他仪器设备的使用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泵壳内部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方向盘;2、车轮;3、转向器;4、转矩传感器;5、ECU模块;6、转向管柱;7、第一电磁块;8、第二电磁块;9、齿条;10、泵壳;11、隔磁层;12、减速齿轮;13、限位块;14、辅助支架;15、缓冲垫;16、泵壳缓冲垫;17、导线;18、滑轨;19、距离监测模块;20、齿条空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本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内、外等方向用语,仅是参考说明书附图1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仅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ECU模块5、转矩传感器4、减速齿轮12、转向管柱6、齿条9、齿条驱动和泵壳10。所述齿条驱动包括与齿条9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电磁块7、位于第一电磁块7外侧的第二电磁块8。所述的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齿条9、减速齿轮12均安装于泵壳10内。所述转向管柱6贯穿泵壳10,并套装于泵壳10内的减速齿轮12内。所述减速齿轮12与齿条9啮合是传动连接、所述转矩传感器4、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分别与ECU模块6电连接。所述泵壳10内壁设有隔磁层11。本技术通过ECU模块6对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进行通、断电、通电量等控制,使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8块产生合适的吸引力、斥力,使第一电磁块7带动齿条9为减速齿轮12、转向管柱6提供助力转矩,提高转向系统的轻便程度。同时由于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之间没有接触、没有通过其他离合减速机构控制,可降低现有技术中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易产生噪音的问题,提高驾驶室内的舒适感。而且包括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齿条9、减速齿轮12等均被安装在设有隔磁层11的泵壳10内,既可以进一步降低噪声,还可以避免本技术助力转向装置作业时产生的电磁力(吸引力、斥力)影响驾驶室内其他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所述泵壳10内底部设有一滑轨18;所述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分别滑动安装于滑轨18上;所述滑轨18与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之间设有润滑层;所述滑轨18靠近第一电磁块的一端设有限位块13。滑轨18可避免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通电产生吸引力、排斥力时,相互作用在泵壳10内无规则移动。所述泵壳10内还设有辅助支架14,辅助支架14设有于齿条9匹配的齿条空穿孔;所述辅助支架14位于齿条9远离第一电磁块7的另一侧。辅助支架14可配合第一电磁块7共同支撑齿条9,确保本技术使用过程中,齿条9与减速齿轮12保持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磁块7、第二电磁块8相对的侧壁设有缓冲垫15;所述泵壳10靠近第二电磁块8的侧壁设有泵壳缓冲垫16。缓冲垫15、泵壳缓冲垫16可减少第一电磁块7与第二电磁块8之间,第二电磁块8与泵壳10之间受力相碰撞产生的震动、噪声,还可避免受损。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ECU模块、转矩传感器、减速齿轮、转向管柱、齿条、齿条驱动和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驱动包括与齿条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电磁块、位于第一电磁块外侧的第二电磁块;所述的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齿条、减速齿轮均安装于泵壳内;所述转向管柱贯穿泵壳,并套装于泵壳内的减速齿轮内;所述减速齿轮与齿条啮合是传动连接;所述转矩传感器、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分别与ECU模块电连接;所述泵壳内壁设有隔磁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ECU模块、转矩传感器、减速齿轮、转向管柱、齿条、齿条驱动和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驱动包括与齿条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电磁块、位于第一电磁块外侧的第二电磁块;所述的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齿条、减速齿轮均安装于泵壳内;所述转向管柱贯穿泵壳,并套装于泵壳内的减速齿轮内;所述减速齿轮与齿条啮合是传动连接;所述转矩传感器、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分别与ECU模块电连接;所述泵壳内壁设有隔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内底部设有一滑轨;所述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分别滑动安装于滑轨上;所述滑轨与第一电磁块、第二电磁块之间设有润滑层;所述滑轨靠近第一电磁块的一端设有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兆淦胡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联恒久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