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86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至少一个吸能缓冲块组件(2)、防撞梁安装板(3);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上分别设置有防撞梁安装板(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能缓冲块可以实现模块化组装的结构型式,便于不同车型采用,提高通用化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在汽车防撞梁结构普遍采用冲压零件焊接而成,零件数量多,制造工艺复杂,不利于通用化设计、降低开发成本;且吸能缓冲块无法模块化组装,无法局部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吸能缓冲块可以实现模块化组装的结构型式,提高通用化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至少一个吸能缓冲块组件、防撞梁安装板;所述防撞梁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上分别设置有防撞梁安装板。所述的汽车防撞梁,还包括:组装螺栓;通过所述组装螺栓,将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依次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吸能缓冲块;所述吸能缓冲块包括:吸能缓冲块主体;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为空心的棱柱结构。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的棱柱的第一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燕尾凸台;或/和,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的棱柱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燕尾凹槽;或/和,所述棱柱的棱边上设置至少一个吸能导向凹槽;或/和,所述棱柱的侧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吸能导向孔。当所述吸能缓冲块为多个时,所述吸能缓冲块的吸能缓冲块主体的棱柱的侧面以相互接触的方式连接。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上的至少一个螺母板,所述螺母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所述组装螺栓穿过的孔。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和所述螺母板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连接。当所述螺母板为两个时,分别设置在所述棱柱两侧。一种车辆,包括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防撞梁。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吸能缓冲块可以实现模块化组装的结构型式,便于不同车型采用,提高通用化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防撞梁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防撞梁结构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组件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组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主体截面结构;图6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主体轴示意图;图7.1-图7.6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组件不同型号的截面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组件6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中的防撞梁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防撞梁结构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组件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组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主体截面结构;图6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主体轴示意图;图7.1-图7.6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组件型号的截面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吸能缓冲块组件6型的立体示意图。以下结合各图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至少一个吸能缓冲块组件2、防撞梁安装板3;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上分别设置有防撞梁安装板3。所述的汽车防撞梁,还包括:组装螺栓4;通过所述组装螺栓4,将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所述防撞梁安装板3依次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吸能缓冲块;所述吸能缓冲块包括:吸能缓冲块主体2.1;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为空心的棱柱结构。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的棱柱的第一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燕尾凸台2.2.1;或/和,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的棱柱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燕尾凹槽2.2.2;或/和,所述棱柱的棱边上设置至少一个吸能导向凹槽2.2.3;或/和,所述棱柱的侧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吸能导向孔2.2.4。当所述吸能缓冲块为多个时,所述吸能缓冲块的吸能缓冲块主体2.1的棱柱的侧面以相互接触的方式连接。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采用铝合金材料挤出成型。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上的至少一个螺母板2.2,所述螺母板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所述组装螺栓4穿过的孔。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和所述螺母板2.2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连接。当所述螺母板2.2为两个时,分别设置在所述棱柱两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汽车防撞梁。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应用场景。本技术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防撞梁本体1、吸能缓冲块组件2、防撞梁安装板3、组装螺栓4。一个防撞梁本体1、两个吸能缓冲模块2和两个防撞梁安装板3,通过组装螺栓4实现连接,形成防撞梁结构。吸能缓冲块组件2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吸能缓冲块主体2.1、螺母板2.2。一个吸能缓冲块主体2.1和两个螺母板2.2采用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实现连接,形成一个吸能缓冲块组件。吸能缓冲块主体2.1的主要结构特征包括:燕尾凸台2.2.1、燕尾凹槽2.2.2、吸能导向凹槽2.2.3、吸能导向孔2.2.4。吸能缓冲块主体2.1类似为空心的三棱柱结构,在三棱柱的一面设计有燕尾凸台2.2.1,一面设计有燕尾凹槽2.2.2,三棱柱的三条棱边上设计若干个吸能导向凹槽2.2.3,三棱柱的三个面上设计若干个吸能导向孔2.2.4。如图7.1-图7.6所示,不同数量的吸能缓冲块可以通过燕尾凸台2.2.1和燕尾凹槽2.2.2进行组装,形成不同型号的吸能缓冲块组件,可以根据车辆碰撞要求选用不同的吸能缓冲块组件。如图7.1所示,1个吸能缓冲块可以组成为吸能缓冲块组件1型;如图7.2所示,2个吸能缓冲块可以组成吸能缓冲块组件2型;如图7.3所示,3个吸能缓冲块可以组成吸能缓冲块组件3型;如图7.4所示,4个吸能缓冲块可以组成吸能缓冲块组件4型;如图7.5所示,5个吸能缓冲块可以组成吸能缓冲块组件5型;如图7.6所示,6个吸能缓冲块可以组成吸能缓冲块组件6型。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防撞梁结构的吸能缓冲块使用铝合金等材料挤出成型工艺,制造成本低、易批量化生产。2、吸能缓冲块可以根据车辆碰撞受力、能量缓冲吸收要求进行加长或缩短,根据需要,吸能缓冲块可以实现模块化组装的结构型式,便于不同车型采用,提高通用化率。3、吸能缓冲块具有独特的截面结构,若干个吸能导向凹槽、吸能导向孔的三棱柱结构布置,利于碰撞能量的可控设计。4、防撞梁本体、吸能缓冲块、安装板三者两端采用螺栓进行连接,可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撞梁本体(1)、至少一个吸能缓冲块组件(2)、防撞梁安装板(3);/n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上分别设置有防撞梁安装板(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本体(1)、至少一个吸能缓冲块组件(2)、防撞梁安装板(3);
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至少一个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上分别设置有防撞梁安装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装螺栓(4);
通过所述组装螺栓(4),将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所述防撞梁安装板(3)依次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缓冲块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吸能缓冲块;
所述吸能缓冲块包括:吸能缓冲块主体(2.1);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为空心的棱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的棱柱的第一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燕尾凸台(2.2.1);或/和,
所述吸能缓冲块主体(2.1)的棱柱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燕尾凹槽(2.2.2);或/和,
所述棱柱的棱边上设置至少一个吸能导向凹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曙斌杨盛林屈鹏于海波邴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