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
技术介绍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震动力的一种装置,它的两端连接的是吸能盒,然后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纵梁上。吸能盒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目前市场上的前防撞梁结构一般包含前防撞梁及其上面的吸能盒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通过该前防撞梁结构实现了在碰撞过程中良好的吸能效果,由此提高了防撞性能;限制了吸能盒装配时前后窜动问题,实现了稳定的安装,并且可简单装配,进而节省了人力和财力。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防撞梁结构重量低,结构简单。例如在碰撞时该前防撞梁结构可吸收能量为35000J,从而对乘员仓的侵入量小于100mm,可以达到C-NCAP五星的标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被构造成具有长条形的结构,其位于车辆车身的前侧并沿所述车身的横向延伸;吸能盒,在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所述前防撞梁结构包括:/n-前防撞梁(1),所述前防撞梁被构造成具有长条形的结构,其位于车辆车身的前侧并沿所述车身的横向延伸;/n-吸能盒(2),在所述前防撞梁(1)的横向末端各设有一个所述吸能盒,所述吸能盒(2)被构造成中空的柱体且以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1)上,其另一端与车辆车架连接,/n其中,所述吸能盒(2)在其外侧表面上构造有筋(5),所述筋在所述吸能盒(2)的外侧表面上连续延伸至少一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所述前防撞梁结构包括:
-前防撞梁(1),所述前防撞梁被构造成具有长条形的结构,其位于车辆车身的前侧并沿所述车身的横向延伸;
-吸能盒(2),在所述前防撞梁(1)的横向末端各设有一个所述吸能盒,所述吸能盒(2)被构造成中空的柱体且以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1)上,其另一端与车辆车架连接,
其中,所述吸能盒(2)在其外侧表面上构造有筋(5),所述筋在所述吸能盒(2)的外侧表面上连续延伸至少一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在所述吸能盒(2)的外侧表面上成环状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在所述吸能盒(2)的外侧表面上成螺旋状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为凹筋或凸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的走向与所述前防撞梁与其连接处的曲率相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的走向在平行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侧面与所述前防撞梁与其连接处的曲率相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的面对所述前防撞梁(1)的一侧是闭合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1)的纵向两端为敞开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1)的横截面构造成躺倒的“凹”字形,所述前防撞梁(1)在所述“凹”字的开口一侧与所述吸能盒...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