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及防撞吸能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9723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及防撞吸能方法,防撞吸能系统的结构包括车体;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车体前端;后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车体后端;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与控制单元相接;声光报警单元,其安装在车体上,且与控制单元相接;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前部缓冲吸能单元上;后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后部缓冲吸能单元上;数据处理单元,其安装在车体上,并与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相接;控制单元,其安装在车体上,且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人工和自动模式下工作,在事故状态下,吸收汽车前、后方的碰撞能量,对车辆和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提升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及防撞吸能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及防撞吸能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也越来越严重。车辆高速碰撞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对车辆本身的破坏和对司乘人员的伤害尤为明显。发生车辆碰撞的时候,目前主要依靠汽车车身的结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由于空间尺寸有限,这种方式吸收碰撞能量受到限制,特别是在速度较大时,难以确保事故下的车辆和司乘人员的安全。可伸缩式缓冲吸能结构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吸能结构推出,能够突破汽车空间尺寸限制,依靠对缓冲材料的压缩吸收碰撞能量,并能够与结构变形吸能方式叠加使用可以大大地增加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性。现有的缓冲材料吸能结构仅限于汽车前部的保护,在高速路上发生多车连环事故,破坏力非常大,碰撞能量来自前后方,所以汽车前后方都有事故状态下的吸能需要。而且现有的可伸缩式的缓冲吸能装置采取简单的控制方式,在事故状态下,削弱了缓冲吸能装置的防撞功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n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前端;后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后端;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通过电缆与控制单元相接;声光报警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缆相接;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上;后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后部缓冲吸能单元上;数据处理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通过电缆相接;控制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电缆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前端;后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后端;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通过电缆与控制单元相接;声光报警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缆相接;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上;后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后部缓冲吸能单元上;数据处理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通过电缆相接;控制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电缆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后部缓冲吸能单元的结构包括:
有杆气缸,其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前端和后端;活塞杆,其设置在所述有杆气缸中;
后横梁,其安装在所述车体前端和后端;无杆气缸,其安装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无杆气缸中设置有活塞以及与活塞相接的滑块;减震器,其末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前横梁,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端部,且与所述减震器前端转动连接,所述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安装在前横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设置为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的无杆气缸至少设置为两个。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设置为液压弹簧复合减震器。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进行防撞吸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通过毫米波或纳米波的方式实时检测,获得车体与前方障碍物的相对速度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与后方障碍物的相对速度与后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并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
步骤二、数据处理单元实时接收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刘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