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扣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47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扣件,包括垫板、橡胶垫、上板、一体化立柱、连接套,所述橡胶垫设置在垫板、上板之间,所述一体化立柱自下至上依次贯穿垫板、橡胶垫、上板,所述连接套与一体化立柱配合,将垫板、橡胶垫、上板锁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不设置底板,使橡胶垫直接由垫板承托,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底板所占用的空间,减小了减振扣件的整体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振扣件高度较高的问题,能够满足对新装或既有轨道线路的道岔地段的改造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扣件
本技术涉及铁路轨道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扣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紧张局面,大大方便了乘客的出行。但这些交通方式带来的振动、噪声污染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轨道扣件主要是用来连接钢轨与轨枕,达到固定钢轨的目的。近些年,在轨道扣件中引入减振的技术,以其优越的减振性能,和相对较低的投入成本,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的欢迎。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一系列轨道减振扣件产品,而在众多减振扣件产品中,双层减振扣件通过采用上下两层减振垫的弹性减振技术,能够使产品达到较高的减振效果,因此其获得了大量应用,深受市场的青睐。普通的双层底板减振扣件含有两层底板,分别为下底板和上底板,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通过自锁结构将板下弹性垫夹紧,双层底板减振扣件在使用时,锚固螺栓通过扣件下底板将扣件固定。上述方案虽然可充分发挥扣件板下弹性垫层的减振性能,但首先由于其具有上下两层的垫板结构,因而高度较高,导致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层轨道扣件连接不够稳定的技术问题,其次,减振扣件的下底板的大部分面积仅起到支撑板下弹性垫层的作用,属于强度冗余部分,造成了扣件整体重量较大、生产和安装成本较高。因此,如何简化减振扣件的结构,在保证能够实现良好减振效果的同时,同时进一步降低扣件的高度,成为了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焦点。道岔作为轨道交通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使机车车辆在不同股轨道间转换的线路连接设备,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引导机车车辆轮对沿原线行进或转入另一条线路运行的转辙部分、使轮对顺利通过两条线路钢轨连接点而形成的辄叉部分、转辄和辄叉的连接部分、岔枕及连接零件(钢轨扣件)等部分组成。2015年,申请人针对道岔地段的减振措施,以双层非线性扣件为设计基础,进行道岔减振扣件的设计开发,并进行了相关专利的申报,例如:申请号为CN201511006977.5、CN201710481859.2等专利申请。2016年,针对刚度均一性、垫板平整性等问题进一步开展了产业化应用研究,并在杭州、南京等多地道岔减振区域成功应用。但在后期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道岔地段所需的减振扣件具有尺寸(包括偏心尺寸)规格多、数量多少不一的特点,其中间减振橡胶垫采用拼合方式构成,而其底板多采用铸造或焊接方式加工成型,组件模型多、加工困难。随着产品市场推广应用,对于一些已安装普通道岔扣件的道岔地段,如采用减振扣件进行道岔地段减振,往往需采用产品高度不大于45mm的道岔减振扣件;有鉴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新的减振扣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减振扣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振扣件高度较大的问题,以满足对新装或既有轨道线路的道岔地段的改造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振扣件,包括垫板、橡胶垫、上板、一体化立柱、连接套,所述橡胶垫设置在垫板、上板之间,所述一体化立柱自下至上依次贯穿垫板、橡胶垫、上板,所述连接套与一体化立柱配合,将垫板、橡胶垫、上板锁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化立柱包括多个立柱结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柱体,顶板。进一步的,所述垫板、橡胶垫、上板上均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孔结构,所述立柱结构自下至上依次贯穿垫板上的孔结构、橡胶垫上的孔结构、上板上的孔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化立柱包括多个立柱结构、连接杆,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柱结构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垫板、橡胶垫上均设置多个孔结构以及与各个孔结构连通的槽体,所述垫板的孔结构、橡胶垫的孔结构均与与立柱结构一一配合连接,所述垫板的槽体、橡胶垫的槽体均与连接杆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化立柱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柱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垫板上设置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的一端与第一装配孔连通,所述第一装配槽的另一端与第二装配孔连通,所述第一装配孔与第一立柱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装配孔与第二立柱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装配槽与连接杆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上设置第三装配孔、第四装配孔、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的一端与第三装配孔连通,所述第二装配槽的另一端与第四装配孔连通,所述第三装配孔与第一立柱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装配孔与第二立柱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装配槽与连接杆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上设置第五装配孔、第六装配孔,所述第五装配孔与第一立柱配合连接,所述第六装配孔与第二立柱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化立柱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垫板设置橡胶垫与轨道基础之间,且所述垫板的一侧与橡胶垫完全贴合,所述垫板的另一侧与轨道基础贴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不设置底板,使橡胶垫直接由垫板承托,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底板所占用的空间,减小了减振扣件的整体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振扣件高度较高的问题,能够满足对新装或既有轨道线路的道岔地段的改造要求。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中一体化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中立柱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中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中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中上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一体化立柱1,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底座13,柱体14,顶板15,连接杆2,上板3,第五装配孔31,第六装配孔32,橡胶垫4,第三装配孔41,第四装配孔42,第二装配槽43,垫板5,第一装配孔51,第二装配孔52,第一装配槽53,连接套6。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概念。然而,这些技术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扣件包括垫板(5)、橡胶垫(4)、上板(3)、一体化立柱(1)、连接套(6),所述橡胶垫(4)设置在垫板(5)、上板(3)之间,所述一体化立柱(1)自下至上依次贯穿垫板(5)、橡胶垫(4)、上板(3),所述连接套(6)与一体化立柱(1)配合,将垫板(5)、橡胶垫(4)、上板(3)锁定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3 CN 20181141496111.一种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扣件包括垫板(5)、橡胶垫(4)、上板(3)、一体化立柱(1)、连接套(6),所述橡胶垫(4)设置在垫板(5)、上板(3)之间,所述一体化立柱(1)自下至上依次贯穿垫板(5)、橡胶垫(4)、上板(3),所述连接套(6)与一体化立柱(1)配合,将垫板(5)、橡胶垫(4)、上板(3)锁定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立柱(1)包括多个立柱结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13),柱体(14),顶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5)、橡胶垫(4)、上板(3)上均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孔结构,所述立柱结构自下至上依次贯穿垫板(5)上的孔结构、橡胶垫(4)上的孔结构、上板(3)上的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立柱(1)包括多个立柱结构、连接杆(2),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柱结构之间通过连接杆(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5)、橡胶垫(4)上均设置多个孔结构以及与各个孔结构连通的槽体,所述垫板(5)的孔结构、橡胶垫(4)的孔结构均与立柱结构一一配合连接,所述垫板(5)的槽体、橡胶垫(4)的槽体均与连接杆(2)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立柱(1)包括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连接杆(2),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李强马利珍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