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401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包括机体,机体的大端为储油室,机体的小端设为工作腔,机体的储油室上端分布有气道,储油室与气道之间设有若干气孔,气道长分布有旋转分离装置和碰撞分离装置,碰撞分离装置上包括第一分离区、第二分离区、第三分离区,气道的出口端连通有排气口,排气口远离气道的出口端的一侧设有缓冲排气腔,机体设有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和工作腔出油道,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及工作腔出油道均与工作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装配使用的过程中,能减小气体进入储油室时对介质油的冲击,不保证储油室的介质油不随气道流出,避免了气体发出的声音过大,有利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力缓速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液力缓速器是汽车的一种辅助制动装置,它将汽车高速行驶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使汽车减速,产生的热量通过汽车发动机散热系统散发,从而使汽车达到长时间减速或匀速行驶的目的,然而传统液力缓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气体进入储油室对介质油冲击大,产生飞溅,油液受力不平衡,使随气道流出,没有油蒸汽收油装置,油液蒸发过快,没有缓冲排气腔,气体发出声音大,噪声污染大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大端为储油室,所述机体的小端设为工作腔,所述机体的储油室上端分布有气道,所述储油室与气道之间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道长分布有旋转分离装置和碰撞分离装置,所述碰撞分离装置上包括第一分离区、第二分离区、第三分离区,所述气道的出口端连通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远离气道的出口端的一侧设有缓冲排气腔,所述机体设有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和工作腔出油道,所述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及工作腔出油道均与工作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旋转分离装置呈圆形结构状。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工作腔处设有工作腔排气道。优选的,所述储油室上端与工作腔连接处设有换气阀组件,所述换气阀组件内部安装有密封体。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的中壳体结构在进行装配使用的过程中,能减小气体进入储油室时对介质油的冲击,不产生飞溅,油液受力平衡,保证储油室的介质油不随气道流出,进而减少了油液蒸发,增加缓冲排气腔,避免了气体发出的声音过大,减少噪声污染,进而有利于进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的储油室所在面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的工作腔所在面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的换气阀组件在储油室处呈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的换气阀组件在储油室和工作腔之间处于联通状态的示意图。图中:机体1、储油室2、气道3、气孔4、旋转分离装置5、碰撞分离装置6、第一分离区6-1、第二分离区6-2、第三分离区6-3、排气口7、缓冲排气腔8、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9、工作腔出油道10、工作腔排气道11、工作腔12、换气阀组件13、密封体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包括机体1,机体1的大端为储油室2,机体1的小端设为工作腔12,机体1的储油室2上端分布有气道3,储油室2与气道3之间设有若干气孔4,气道3长分布有旋转分离装置5和碰撞分离装置6,旋转分离装置5呈圆形结构状,碰撞分离装置6上包括第一分离区6-1、第二分离区6-2、第三分离区6-3,第二分离区6-2为光滑的圆弧面,气道3的出口端连通有排气口7,排气口7远离气道3的出口端的一侧设有缓冲排气腔8,缓冲排气腔8内安装消声器,机体1设有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9和工作腔出油道10,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9及工作腔出油道10均与工作腔12相连通,机体1的工作腔12处设有工作腔排气道11,储油室2上端与工作腔12连接处设有换气阀组件13,换气阀组件13内部安装有密封体14。工作原理及优点: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机体1的大端与液力缓速器的后壳体相装配,机体1的小端与液力缓速器的前壳体相装配,在液力缓速器工作时,气体通过气道3经气孔4进入至储油室2内,此时气体就不会对瞬间在高气压下冲击储油室2的介质油,且还会分布在储油室2内的介质油上空均匀的对介质油产生压力,因此不会使储油室2内的介质油产生飞溅和反冲,进而使得介质油均匀顺滑的通过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9进入工作腔12;且当液力缓速器工作时,介质油在高温下会产生小部分油蒸汽,进一步的当液力缓速器不工作时,气道3上设置的旋转分离装置5和碰撞分离装置6,使得油蒸汽形成了图1中箭头所指的流动方向,此时气体通过气道3初始段进入与之相切设计是圆形结构5内,通过相切的圆形结构5引导,油蒸气形成旋转分离,其中油分离在所设的圆形结构5上,气体继续沿气道3方向前进,当气体到达第一分离区6-1时因惯性作用冲击第二分离区6-2,由于第二分离区6-2为光滑的圆弧面设计,蒸气再次进入旋转分离装置的中心,然后再返回第一分离区6-1后,再冲击第三分离区6-3,并进入气道3的排气孔,这样油液在碰撞分离装置6处就形成了碰撞分解,进而实现了油蒸气的油和气的分离,分离时油通过工作腔出油道10进入储油室2,实现了对油的回收,减少了油的蒸发,当缓速器不工作时,气道3的排气孔排出的气体进入排气口7,再进入机体1的缓冲排气腔8,缓冲排气腔8内安装消声器,从而对排气时所发出的声音进行减小,降低噪声,减小噪声污染。当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工作腔12内的油压压力大于储油室2内的气压压力,并产生压力差作用,如图3所示,此时密封体14处在换气阀组件13内部并对储油室2处进行封堵,避免了工作腔12内的介质油进入储油室2内;当液力缓速器不工作时,如图4所示,密封体14不受压力作用,进而在换气阀组件13内部呈常压不密封状态,此时储油室2与工作腔12联通,储油室2内的气体能够进入工作腔12,使工作腔12不产生真空,因此使得工作腔12内的介质油能够在液力缓速器不工作时快速的通过工作腔出油道10回到储油室2内,从而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由工作状态转为不工作状态过程中所需的关闭时间,避免了液力缓速器由工作状态转为不工作状态过程状态下对车辆的行驶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液力缓速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平顺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中壳体结构在进行装配使用的过程中,能减小气体进入储油室2时对介质油的冲击,不产生飞溅,油液受力平衡,保证储油室2的介质油不随气道3流出,进而减少了油液蒸发,增加缓冲排气腔8,避免了气体发出的声音过大,减少噪声污染,进而有利于进行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大端为储油室(2),所述机体(1)的小端设为工作腔(12),所述机体(1)的储油室(2)上端分布有气道(3),所述储油室(2)与气道(3)之间设有若干气孔(4),所述气道(3)长分布有旋转分离装置(5)和碰撞分离装置(6),所述碰撞分离装置(6)上包括第一分离区(6-1)、第二分离区(6-2)、第三分离区(6-3),所述气道(3)的出口端连通有排气口(7),所述排气口(7)远离气道(3)的出口端的一侧设有缓冲排气腔(8),所述机体(1)设有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9)和工作腔出油道(10),所述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9)及工作腔出油道(10)均与工作腔(1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中壳体结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大端为储油室(2),所述机体(1)的小端设为工作腔(12),所述机体(1)的储油室(2)上端分布有气道(3),所述储油室(2)与气道(3)之间设有若干气孔(4),所述气道(3)长分布有旋转分离装置(5)和碰撞分离装置(6),所述碰撞分离装置(6)上包括第一分离区(6-1)、第二分离区(6-2)、第三分离区(6-3),所述气道(3)的出口端连通有排气口(7),所述排气口(7)远离气道(3)的出口端的一侧设有缓冲排气腔(8),所述机体(1)设有缓速器工作腔进油道(9)和工作腔出油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传海军张修来王键张士城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中誉集团有限公司长春中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