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承权专利>正文

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33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套管(1)插套在套筒(2)中,套管(1)上开有一组插孔(101),套筒(2)上开有孔(21),插柱(3)的前部(33)插套在孔(21)和插孔(101)中,套筒(2)上固定连接有一腔室(4),插柱(3)套在该腔室(4)中且后部(31)伸出该腔室(4);弹簧(5)一端弹性支撑在腔室(4)的底部(411),另一端弹性支撑在插柱(3)前部的凸起部(32),插柱(3)的后部(31)铰接有杠杆(6)。它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以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
,更具体地说涉及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方式较多。如中国专利99237065.5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它通过齿轮来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其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又如中国专利01250171.9公开了一种座椅角度调节器核心传动装置,为了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它设计了棘轮机构、凸轮机构、复位弹簧等调节器件,藉以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它同样存在着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它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是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套管插套在套筒中,套管上开有一组插孔,套筒上开有孔,插柱的前部插套在孔和插孔中,套筒上固定连接有一腔室,插柱套在该腔室中且后部伸出该腔室;弹簧)一端弹性支撑在腔室的底部,另一端弹性支撑在插柱前部的凸起部,插柱的后部31铰接有杠杆。所述套筒上伸出一支点,杠杆铰接在该支点上。所述腔室由螺母、与螺母螺接的筒体组成,螺母焊接或螺接在套筒上。所述腔室焊接在套筒上。所述腔室由筒体和螺柱筒)构成,筒体螺接在螺柱筒上,螺柱筒一次成型或焊接在套筒上。所述连杆筒一端与杠杆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插柱的后部铰接在一起。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它可以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它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插柱插在套管的插孔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插柱离开套管的插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座椅上的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座椅上的另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座椅上的又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的外观示意图;图8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4,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套管1插套在套筒2中,套管1上开有一组插孔101,套筒2上开有孔21,插柱3插套在孔21和插孔101中,套筒2上固定连接有一腔室4,插柱3套在该腔室4中且插柱3后部31伸出该腔室4;弹簧5一端弹性支撑在腔室4的底部411,另一端弹性支撑在插柱3前部的凸起部32,插柱3的后部31铰接有杠杆6。套筒2上伸出一支点7,杠杆6铰接在该支点7上。腔室4由简体41和螺柱筒42构成,筒体41螺接在螺柱筒42上,螺柱筒42一次成型或焊接在套筒2上。第一种安装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图4示,该座椅具有一底部支座8、支架9、扶手架10、座架11、靠背架12,支架9铰接在底部支座8的转轴81上,使得该支架9可绕该转轴81转动。扶手架10固定连接在支架9上,座架11与靠背架12为一体成型的一个整体,座架11铰接在支架9上,使得一体成型的座架11和靠背架12可绕支架9转动。我们将本技术的套筒2铰接在底部支座8的转轴81的上端,并成一定的向上角度,套管1的前部铰接在座架11上。当我们需要调节靠背架12的角度时,按压杠杆6使插柱3的前部从插孔101中脱出,这样套管1便与套筒2处于分离状态(见图3),向上拉或向下压座架11,座架11与靠背架12便可绕支架9转动。当转动到所需要的角度时,不再对杠杆6加力,插柱3在弹簧5弹性力的作用下伸出套筒2的孔21并压在套管1上,插柱3便会插入套管1的一组插孔101中最近的一个,从而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支点7可以是从套筒2上延伸出来的,也可以是从座椅的支架9或扶手架10上延伸出来的。同样可以完成拉起插柱3的动作,实现座椅的角度调节。为了便于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操纵本实新型,我们在扶手架10上铰接一手柄13,手柄13上铰接连接杆14,通过转动手柄13给杠杆6加力,从而达到轻松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的目的。第二种安装方法及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该座椅具有一底部支座8、支架9、扶手架10、座架11、靠背架12,支架9铰接在底部支座8的转轴81上,使得该支架9可绕该转轴81转动。扶手架10固定连接在支架9上,座架11与靠背架12铰接在一起,座架11固定接在支架9上。我们将本技术的套筒2铰接在底部支座8的转轴81的上端,并成一定的向上角度,套管1的前部铰接在靠背架l1上。当我们需要调节靠背架12的角度时,按压杠杆6使插柱3的前部从插孔101中脱出,这样套管1便与套筒2处于分离状态(见图3),向下按或向上拉靠背架12,调节好靠背架12角度后,放下杠杆6,插柱3便会插到一组插孔101中最近的一个,从而实现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第一种安装方法与第二种安装方法中座椅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安装方法中座架11与靠背架12是一体成型的,也就是说是一个联动的整体。而第二种安装方法中座架11与靠背架12是分体的,靠背架12是铰接在支架9上的。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本技术的套管1的安装位置,从而改变安装方式,但二者均可达到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的目的。第三种安装方法及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该座椅只要具有支座8、支架9、扶手架10、座架11、靠背架12,其中座架11与靠背架12铰接在一起,我们将本技术套筒2固定连接到扶手架10上,套管1的前端铰接在靠背架12的后部,我们即可通过调节插柱3落在孔101中的位置,实现座椅靠背12的角度调节。实施例2,见图7、8、9,腔室4由螺母42、与螺母42螺接的筒体41组成,螺母42焊接在套筒2上。连杆筒15一端与杠杆6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插柱3的后部31铰接在一起。其余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1)插套在套筒(2)中,套管(1)上开有一组插孔(101),套筒(2)上开有孔(21),插柱(3)的前部(33)插套在孔(21)和插孔(101)中,套筒(2)上固定连接有一腔室(4),插柱(3)套在该腔室(4)中且后部(31)伸出该腔室(4);弹簧(5)一端弹性支撑在腔室(4)的底部(411),另一端弹性支撑在插柱(3)前部的凸起部(32),插柱(3)的后部(31)铰接有杠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2)上伸出一支点(7),杠杆(6)铰接在该支点(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4)由螺母(42)、与螺母(42)螺接的筒体(41)组成,螺母(42)焊接或螺接在套筒(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4)焊接在套筒(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4)由筒体(41)和螺柱筒(42)构成,筒体(41)螺接在螺柱筒(42)上,螺柱筒(42)一次成型或焊接在套筒(2)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筒(15)一端与杠杆(6)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插柱(3)的后部(31)铰接在一起。专利摘要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套管(1)插套在套筒(2)中,套管(1)上开有一组插孔(101),套筒(2)上开有孔(21),插柱(3)的前部(33)插套在孔(21)和插孔(101)中,套筒(2)上固定连接有一腔室(4),插柱(3)套在该腔室(4)中且后部(31)伸出该腔室(4);弹簧(5)一端弹性支撑在腔室(4)的底部(411),另一端弹性支撑在插柱(3)前部的凸起部(32),插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1)插套在套筒(2)中,套管(1)上开有一组插孔(101),套筒(2)上开有孔(21),插柱(3)的前部(33)插套在孔(21)和插孔(101)中,套筒(2)上固定连接有一腔室(4),插柱(3)套在该腔室(4)中且后部(31)伸出该腔室(4);弹簧(5)一端弹性支撑在腔室(4)的底部(411),另一端弹性支撑在插柱(3)前部的凸起部(32),插柱(3)的后部(31)铰接有杠杆(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承权
申请(专利权)人:张承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