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红兵专利>正文

一种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27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主要由芯管(1)以及套接在芯管上的散热片(2)构成,其特征在于散热片(2)与芯管(1)连接部位相互吻合的接触面为一其上设置有凸起加强筋的接触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元件,特别是一种主要应用于采暖行业的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双金属复合换热管类元件,主要是由芯管、以及设置在芯管上的散热片构成。其中,芯管及散热片采用的为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芯管与散热片的连接接触面为圆柱状的面接触。由于两种不同金属材质的芯管及散热片热胀冷缩时的膨胀率和收缩率不同,使其膨胀量和收缩量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金属具有记忆性回复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当此元件经过多次的热胀冷缩之后,两种圆柱面接触的芯管和散热片间会逐渐分离、脱落,影响其换热效率,造成整个换热元件的报废,缩减换热元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强的抗热胀冷缩性能、使用寿命长、换热效率高的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其具体解决方案是主要由芯管以及套接在芯管上的散热片构成的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中,散热片与芯管连接部位相互吻合的接触面为一其上设置有凸起加强筋的接触面,使其在增加连接接触面积的同时,又可加强其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抗膨胀和收缩能力,防止金属记忆性回复,提高换热效率及使用寿命。另则,所述的芯管与散热片间的接触面上的凸起加强筋为螺旋状凸起加强筋。再则,所述的芯管与散热片间的接触面上的凸起加强筋为轴向设置的凸起加强筋。本技术由于在芯管及散热片两者的连接接触面上设置有凸起加强筋,使得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改善腔内介质流动状况,提高换热效率,而且,还能大大增强该换热元件的结构强度,并有效抵抗热胀冷缩所造成的记忆性回复,以及制止因两者的接触面分离而造成的脱落现象,保证该换热元件长期可靠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2芯管与散热片连接部位接触面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芯管与散热片连接部位接触面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图7为实施例5径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图2中,散热片2为一纵向翅片铝型材散热片,它套接在铜管制成的芯管1上。并且,散热片2与芯管1两者的接触面上的凸起加强筋为圆弧螺旋状凸起加强筋。而该换热元件中,芯管1与散热片2两者的连接结构是通过螺旋胀接的方式制成的。实施例2图3中,除凸起加强筋为梯形螺旋状凸起加强筋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图4中,除凸起加强筋为矩形螺旋状凸起加强筋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图5、图6中,散热片2为一径向翅片散热片,而散热片2与芯管1两者的接触面上的凸起加强筋为弧形螺旋状凸起的加强筋。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图7中除散热片2与芯管1两者的接触面上的凸起加强筋为一轴向设置的圆弧形凸起加强筋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主要由芯管(1)以及套接在芯管上的散热片(2)构成,其特征在于散热片(2)与芯管(1)连接部位相互吻合的接触面为一其上设置有凸起加强筋的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芯管(1)与散热片(2)间的接触面上的凸起加强筋为螺旋状凸起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芯管(1)与散热片(2)间的接触面上的凸起加强筋为轴向设置的凸起加强筋。专利摘要一种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主要由芯管以及套接在芯管上的散热片构成。其特征是双金属复合换热元件中,散热片与芯管连接部位相互吻合的接触面为一其上设置有凸起加强筋的接触面。本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改善腔内介质流动状况,提高换热效率,而且,还能大大增强该换热元件的结构强度,并能有效抵抗热胀冷缩所造成的记忆性回复,以及制止因两者的接触面分离而造成的脱落现象,保证该换热元件长期可靠使用。文档编号F28F21/00GK2651691SQ20032011317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范红兵 申请人:范红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范红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