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扩展观测器的无人直升机姿态鲁棒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直升机自动飞行控制
,尤其与一种基于扩展观测器的无人直升机姿态鲁棒控制方法有关。
技术介绍
自动飞行控制一直是无人机领域的关键技术,尤其是无人直升机的自动飞行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姿态控制。无人直升机由于飞行动力学模型复杂,一方面很难通过机理建模甚至风洞试验获取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另一方自动飞行控制更加困难。为了获得优质的控制品质,工程师一直在探索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技术实现无人直升机的高品质飞行控制。然而,现代控制理论往往需要被控对象具有相对精确的模型。目前,在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领域通常的做法是通过遥控飞行进行模态激励,采集飞行数据后进行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获取全包线范围内的模型参数,而且受模态激励方法、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气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模型参数的精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扩张观测器和鲁棒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模型精度不够、全包线飞行的姿态控制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扩展观测器的无人直升机姿态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线性模型如下:其中,、为机体轴坐标系下的前侧向速度,、为俯仰角、滚转角,、为机体轴坐标系下的滚转角速率、俯仰角速率,为,、为旋翼纵侧向挥舞角。、为旋翼产生的气动力导数,、、、为旋翼产生的气动力矩导数,、、、、、为空气动力学速度导数,为重力加速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扩展观测器的无人直升机姿态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建立线性模型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扩展观测器的无人直升机姿态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线性模型如下:
其中,、为机体轴坐标系下的前侧向速度,、为俯仰角、滚转角,、为机体轴坐标系下的滚转角速率、俯仰角速率,为,、为旋翼纵侧向挥舞角。
2.、为旋翼产生的气动力导数,、、、为旋翼产生的气动力矩导数,、、、、、为空气动力学速度导数,为重力加速度。
3.、为纵侧向周期变距,为旋翼时间常数,、、、为等效操控力效,,为气动耦合导数;
忽略纵侧向耦合因素的影响,姿态模型简化为解耦的两个单通道模型如下:
(1)俯仰通道模型:
其中描述俯仰角的微分与俯仰角速率的差别,、为建模过程忽略部分、,未建模部分以及飞行过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奕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