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赓承专利>正文

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67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它采用立式结构,料筐、隔热屏、结晶套、钾钠冷凝板依次置放于炉体的真空内腔中,并在炉体内壁中部的耐火材料上伸出有凸台,凸台上支撑有发热体,发热体与炉体外的电源连通,发热体为稀土铁铬铝钼电炉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并能使镁的吨成本下降30%。(*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属金属精炼设备
传统的皮江法炼镁是用外火焰加热还原炉,由于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已逐渐被六十年代出现的新皮江法所取代,所谓的新皮江法,即用电内热式还原炉炼镁。现有技术已经证明了电内热的新皮江法能耗最低,而且,设计新型的电内热式还原炉已成为新皮江法炼镁的关键。在公知技术中,已有郑州铝厂和兰州碳素厂设计的卧式真空石墨电阻还原炉,该技术采用石墨电极作为发热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石墨易氧化、老化和碰断而影响生产成本,另外,该技术的结构设计也不尽合理。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设计一种立式电炉,在炉体内的真空腔中,上部为冷凝腔,下部为反应腔。反应腔内,有置于炉体内底部的耐火材料上的料筐,并且炉体内中部的耐火材料上伸出有凸台,凸台支撑有发热体,发热体与炉体外的电源接通,发热体实际上是稀土铁铬铝钼电炉丝。反应腔与冷凝腔之间有一个置于料筐上的多层塔形隔热屏,反应腔内,有置于隔热屏上的结晶套,冷凝腔的顶部是一个置于结晶套上的钾钠冷凝板。炉体外壁的上部有水套。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图。图3是隔热屏示意图。它由炉体16、炉盖3、有通气孔20的隔热屏9、钾钠冷凝板4、耐火材料、料筐10、结晶套7、发热体12、抽真孔1组成。炉体16为圆筒形,采用普通A3钢制成,炉体16的内壁均铺设有耐火材料,炉体16的外壁上有加强筋19。炉盖3与炉体16用螺栓27固定接合,组成了炉体16内封闭内腔,并通过炉盖3上的抽真孔1抽成真空内腔,真空内腔分为反应腔24和冷凝腔23两部分。其中,炉体16内壁中部的耐火材料14与底部的耐火材料15组成的内腔为反应腔24,在反应腔24中部,有一个或几个摞放在一起的料筐10置于炉体16内壁底部的耐火材料15上,料筐10为公知技术中的普通料筐,料筐10内放有团状炉料11,反应腔24内,炉体16内壁中部的耐火材料14上伸出有凸台13,若干凸台13组成环绕料筐10的圆周凸台,每一层圆周凸台上支撑有一个发热体12,并可以有若干层圆周凸台,也就是说,环绕料筐10有若干个发热体12,发热体12与炉体16外的电源接通。炉体16内壁上部的耐火材料8和炉盖3内壁组成的内腔为冷凝腔23,在冷凝腔23与反应腔24之间有一个置于料筐10上的隔热屏9,在冷凝腔23内,有一个用钢板制成的筒状结晶套7置于隔热屏9上,并在冷凝腔23顶部有一个用钢板组合而成的置于结晶套7上的钾钠冷凝板4,钾钠冷凝板4为公知技术中的普通钾钠冷凝板。在炉体16外壁的上部,环绕冷凝腔23设有环状空心水套5,水套5的一侧有进水口6,另一侧有出水口17。所说的发热体12为稀土铁铬铝钼电炉丝。在炉体16外壁上,用常规技术固定有一个绝缘接线箱25,接线箱25内有接线柱26,发热体12是接于接线柱26而与电源相通的。所说的隔热屏9为多层塔形结构,每一层均由双层钢板21之间夹有高温耐火纤维毡22构成。所说的耐火材料8为碳化硅砖,耐火材料14、15均为轻质耐火砖,凸台13为高铝砖。在炉体16外壁的接线箱25内还有一个WRLB型号、分度号LB-2的热电偶18,热电偶18伸于炉体16内,与炉体16内的发热体12以常规技术连接。在炉盖3上用常规技术固定有一个YZ-150真空计2,真空计2伸于真空内腔中,与真空内腔相通。实际冶炼中,由反应腔24内的发热体12对料筐10内的团状炉料11加温至摄氏1200度左右,隔热屏9减少反应腔24内的热辐射,同时,产生的镁蒸气和钾钠蒸气通过隔热屏9的通气孔20进入冷凝区23,镁28冷凝在结晶套7上,钾钠冷凝在钾钠冷凝板4上。真空计2用来测定真空内腔的真空度,热电偶18用来控制温度。并且,该技术由于实际上为一种立式结构,使结晶趋向比较合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使镁的吨成本下降30%。权利要求1.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它由炉体16、炉盖3、有通气孔20的隔热屏9、钾钠冷凝板4、发热体12、料筐10、结晶套7、耐火材料、抽真孔1组成,其中,炉体16外壁的一部分有水套5,水套5的一侧有进水口6,另一侧有出水口17,炉体16的内壁均设有耐火材料,炉体16与炉盖3组成封闭的真空内腔,真空内腔的一部分为反应腔24,另一部分为冷凝腔23,抽真孔1与真空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炉体16内壁底部的耐火材料15和中部的耐火材料14组成反应腔24,反应腔24内,有置于炉体16内壁底部耐火材料15上的料筐10,并且炉体16内壁中部耐火材料14上伸出有凸台13,凸台13支撑有发热体12,发热体12与炉体16外的电源接通,炉体16内壁上部的耐火材料8和炉盖3内壁组成冷凝腔23,冷凝腔23和反应腔24之间有一个置于料筐10上的隔热屏9,冷凝腔23内有置于隔热屏9上的结晶套7,冷凝腔23顶部是一个置于结晶套7上的钾钠冷凝板4,炉体16外壁上部有水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发热体12为稀土铁铬铝钼电炉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6外壁上固定有接线箱25,接线箱25内有接线柱26,发热体12是通过接线柱26与电源相通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体16内壁上部的耐火材料8为碳化硅砖。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隔热屏9为多层塔形结构,并且每一层均由双层钢板21之间夹有高温耐火纤维毡22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其特征在于炉盖3上固定有一个真空计2,真空计2与真空内腔相通。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6外壁上的接线箱25内还有热电偶18与发热体12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它采用立式结构,料筐、隔热屏、结晶套、钾钠冷凝板依次置放于炉体的真空内腔中,并在炉体内壁中部的耐火材料上伸出有凸台,凸台上支撑有发热体,发热体与炉体外的电源连通,发热体为稀土铁铬铝钼电炉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并能使镁的吨成本下降30%。文档编号F27B5/05GK2089936SQ9120250公开日1991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李赓承 申请人:李赓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皮江法炼镁的电内热还原炉,它由炉体16、炉盖3、有通气孔20的隔热屏9、钾钠冷凝板4、发热体12、料筐10、结晶套7、耐火材料、抽真孔1组成,其中,炉体16外壁的一部分有水套5,水套5的一侧有进水口6,另一侧有出水口17,炉体16的内壁均设有耐火材料,炉体16与炉盖3组成封闭的真空内腔,真空内腔的一部分为反应腔24,另一部分为冷凝腔23,抽真孔1与真空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炉体16内壁底部的耐火材料15和中部的耐火材料14组成反应腔24,反应腔24内,有置于炉体16内壁底部耐火材料15上的料筐10,并且炉体16内壁中部耐火材料14上伸出有凸台13,凸台13支撑有发热体12,发热体12与炉体16外的电源接通,炉体16内壁上部的耐火材料8和炉盖3内壁组成冷凝腔23,冷凝腔23和反应腔24之间有一个置于料筐10上的隔热屏9,冷凝腔23内有置于隔热屏9上的结晶套7,冷凝腔23顶部是一个置于结晶套7上的钾钠冷凝板4,炉体16外壁上部有水套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赓承
申请(专利权)人:李赓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