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型杂交稻恢复系分子辅助选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84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滇型杂交稻恢复系分子辅助选择的方法,属于育种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材料种植与常规方法相同,将待鉴定材料播种及移栽种植;移栽15-40天取叶片,提取水稻总DNA;测定样品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然后用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的且与滇型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作引物,进行PCR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PCR产物及电泳结果;再鉴定待测材料有无恢复基因,能否作滇型杂交稻的恢复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速、有效筛选滇型杂交稻的恢复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滇型杂交稻恢复系分子辅助选择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
,更具体地说属于育种领域。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上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的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8年的统计表明,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水稻面积的50%以上,累计增产粮食3500亿千克。滇型杂交粳稻自1973年滇型杂交粳稻实现三系配套以来,迄今已育成十种不同细胞质类型的滇型不育系,并组配成功一序列优良的粳型杂交组合,为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尽管如此,滇型杂交稻的应用一直无大的突破,其主要原因是滇型不育系没有现成的品系可作恢复系,恢复基因只存在于籼稻中,不存在于粳稻品种中,而且不是所有的籼稻都具有恢复基因。此外,选育滇型恢复系时,没有形态特征可用于鉴别恢复系。所以,选育优良的恢复系一直是滇型杂交稻育种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选育滇型恢复系必须通过籼粳交,从籼稻中引入恢复基因,然后再经过后代测恢。这一方法需经历两个生长季节,需要人工测交及田间鉴定程序,必须具有田间测恢所需的不育系,而且结果的准确性常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较完善、有效的滇型杂交稻恢复系选择鉴定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滇型恢复系选育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鉴定滇型恢复系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粳稻恢复系选育的田间栽培方式,种植材料之间的株距、行距和密度、田间的栽培管理、种子的繁殖方法均与常规方法相同,其步骤是将待鉴定材料播种及移栽种植;移栽15-40天取叶片,提取水稻总DNA;测定样品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然后用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的且与滇型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作引物,进行PCR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PCR产物及电泳结果;用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作引物时,含恢复基因,可作恢复系材料的PCR产物的分子量分别是320bp,250bp;不能作滇型杂交稻恢复系的材料,其PCR产物的分子量为330bp、270bp,由此鉴定待测材料有无恢复基因,能否作滇型杂交稻的恢复系。用微卫星标记OSR33或RM228作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PCR扩增反应的反应液组成及扩增程序如下反应液组成ddH2O6-10ul、10×buffer 2ul、MgCl2(25mM)2ul,dNTP(2.5umol/L)2ul、引物(2umol/L)各2ul,模板DNA 1-3ul、Taq酶0.5-1.5U,总体积18-25ul扩增程序93-95℃4min;93-95℃1min、50-60℃1min、68-75℃1min,35个循环;72℃4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利用了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我们对滇型恢复基因精确标记及分子定位的结果,从稻种资源及籼粳交后代中早期筛选鉴定恢复系,减少育种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为组配强优势组合、解决杂交粳稻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具体表现为1、用OSR33、RM228鉴别恢复系准确性高,其中OSR33鉴定选择恢复系的准确率为96%、RM228为92%,而且时间上只需一个生长季节,缩短了育种进程;2、选择不受季节及材料数量的限制,避免了人工测交及田间鉴定的繁琐程序,且不需田间测恢必需的不育系。附图说明图1是用微卫星标记OSR33作引物,经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测所得到的电泳图谱。图2是用微卫星标记RM228作引物,经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测所得到的电泳图谱。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选择106份不能作滇型恢复系的材料、179份滇型恢复系材料,按常规方法的田间栽培管理模式种植(栽插规格为148.8cm×154cm,每行10苗,单本栽插)。待移栽15-40天后,取叶片提取DNA,测定样品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然后PCR扩增,最后用银染法检测鉴定。实施例一移栽15天后取叶片提DNA,PCR反应液组成及扩增程序如下所述反应液组成ddH2O6ul、10×buffer2ul、MgCl2(25mM)2ul,dNTP(2.5umol/L)2ul、引物(2umol/L)各2ul,模板DNA 1ul、Taq酶0.5U,总体积17ul扩增程序93℃4min;93℃1min、50℃1min、68℃1min,35个循环;72℃4min试验结果见表1。表1黑染花粉率与群体标记基因型间的相关关系及分子鉴定准确率<tables id=table1 num=001><table width=786>OSR33RM228相关关系及T测验分子鉴定准确率相关关系及T测验分子鉴定准确率与黑染花粉率的相关系数(r)T值分子鉴定非恢复系材料的准确率(%)分子鉴定非恢复系材料的准确率(%)与黑染花粉率的相关系数(r)T值分子鉴定非恢复系材料的准确率(%)分子鉴定非恢复系材料的准确率(%)0.8613※※22.4195.3294.880.8102※※17.6191.4592.06</table></tables>T0.05值为1.96,T0.01值为2.63实施例二移栽30天后取叶片提DNA,PCR反应液组成及扩增程序如下所述反应液组成ddH2O 8ul、10×buffer 2ul、MgCl2(25mM)2ul,dNTP(2.5umol/L)2ul、引物(2umol/L)各2ul,模板DNA 2ul、Taq酶0.5U,总体积20ul扩增程序94℃4min;94℃1min、55℃1min、72℃1min,35个循环;72℃4min试验结果见表2。表2黑染花粉率与群体标记基因型间的相关关系及分子鉴定准确率<tables id=table2 num=002><table width=786>OSR33RM228相关关系及T测验分子鉴定准确率相关关系及T测验分子鉴定准确率与黑染花粉率的相关系数(r)T值分子鉴定非恢复系材料的准确率(%)分子鉴定非恢复系材料的准确率(%)与黑染花粉率的相关系数(r)T值分子鉴定非恢复系材料的准确率(%)分子鉴定非恢复系材料的准确率(%)0.8913※※24.4196.3296.180.8302※※19.7192.4592.36</table></tables>T0.05值为1.96,T0.01值为2.63实施例三移栽40天后取叶片提DNA,PCR反应液组成及扩增程序如下所述反应液组成ddH2O 12ul、10×buffer 2ul、MgCl2(25mM)2ul,dNTP(2.5umol/L)2ul、引物(2umol/L)各2ul,模板DNA 3ul、Taq酶1.5U,总体积25ul扩增程序95℃4min;95℃1min、60℃1min、75℃1min,35个循环;72℃4min试验结果见表3。表3黑染花粉率与群体标记基因型间的相关关系及分子鉴定准确率<tables id=table3 num=003><table width=786>OSR33RM228相关关系及T测验分子鉴定准确率相关关系及T测验分子鉴定准确率与黑染花粉率的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滇型杂交稻恢复系分子辅助选择的方法,保持目前粳稻恢复系选育的田间栽培方式,种植材料之间的株距、行距和密度、田间的栽培管理、种子的繁殖方法均与常规方法相同,其步骤是: 1)将待鉴定材料播种及移栽种植;2)移栽15-40天取 叶片,提取水稻总DNA;3)测定样品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4)然后用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的且与滇型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作引物,进行PCR反应;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6)银染法检测PCR产物及电泳结果;7)用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作引物时,含恢复基因,可作恢复系材料的PCR产物的分子量分别是320bp,250bp;不能作滇型杂交稻恢复系的材料,其PCR产物的分子量为330b p、270bp,由此鉴定待测材料有无恢复基因,能否作滇型杂交稻的恢复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滇型杂交稻恢复系分子辅助选择的方法,保持目前粳稻恢复系选育的田间栽培方式,种植材料之间的株距、行距和密度、田间的栽培管理、种子的繁殖方法均与常规方法相同,其步骤是1)将待鉴定材料播种及移栽种植;2)移栽15-40天取叶片,提取水稻总DNA;3)测定样品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4)然后用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的且与滇型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作引物,进行PCR反应;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银染法检测PCR产物及电泳结果;7)用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作引物时,含恢复基因,可作恢复系材料的PCR产物的分子量分别是320bp,250bp;不能作滇型杂交稻恢复系的材料,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学林谭亚玲张忠林赵银河张雪梅黄大军金寿林洪汝科许红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