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底托片工装,包括用于定位底托片(300)的平台(100)和可移动地设置平台上方的作业部(200),平台上设有用于使底托片在平台上限位的限位柱(110),作业部上设有用于给底托片涂胶的点胶装置和用于将底托片放置在平台并从平台上取走的取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平台上的限位柱能够对底托片进行有效定位,作业部和平台的配合,快速取放并结合点胶作业,有效减少生产时间,提高效率、增加产能。
Electric core bottom supporting plate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底托片工装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芯底托片工装。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动力供给部件,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锂离子电池的制作工艺复杂,通常情况下,在入壳之前的电芯需要进行包胶工序处理,以防止电芯发生短路。由于包胶的电芯入壳后,会与壳体底部之间存在间隙,如果电芯与壳体直接接触,不但容易直接引发电芯短路,而且也容易由于对极耳的拉扯和撕裂,间接引发电芯短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壳体底部加入底托片,而底托片孔洞式、凹边式的设计对电解液充分浸润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工装能够用于把底托片准确、牢固、高效地贴附附着在电芯底部,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底托片贴附定位困难的问题,提供电芯底托片工装,通过设置在平台上的限位柱能够对底托片进行有效定位,作业部和平台的配合,快速取放并结合点胶作业,有效减少生产时间,提高效率、增加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底托片工装,包括用于定位底托片的平台和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平台上方的作业部,所述平台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底托片在所述平台上限位的限位柱,所述作业部上设有用于给所述底托片涂胶的点胶装置和用于将所述底托片放置在所述平台并从所述平台上取走的取放装置。优选地,所述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对所述底托片进行初定位的深槽,所述深槽的形状与所述底托片的外形轮廓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所述深槽内。优选地,所述平台的侧面设有用于将多个底托片分开的毛刷,所述毛刷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刷毛,所述刷毛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本体相连的固定端和部分置入所述深槽的一侧边缘之内的自由端。优选地,在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毛刷。优选地,所述点胶装置包括流胶管道和设置在所述流胶管道末端的点胶口,所述点胶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平台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流胶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点胶口处胶液的供应量的流量控制器。优选地,所述取放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作业部上的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相连的真空电机和负压管路,所述负压管路的末端设有用于取、放所述底托片的吸盘,所述吸盘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平台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负压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吸盘吸附力的真空度控制器。优选地,所述限位柱包括彼此形状和大小均不同的多组。优选地,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每组所述限位柱在所述平台上对称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平台上的限位柱能够对底托片进行有效定位,作业部和平台的配合,快速取放并结合点胶作业,有效减少生产时间,提高效率、增加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芯底托片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作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托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底托片上的点胶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平台110限位柱120深槽200作业部300底托片310第一缺口320第二缺口330点胶位置340吸附位置400毛刷410本体420刷毛421固定端422自由端510流胶管道520点胶口530流量控制器610负压管路620吸盘630真空度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底托片工装,包括用于定位底托片300的平台100和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平台100上方的作业部200,所述平台100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底托片300在所述平台100上限位的限位柱110,所述作业部200上设有用于给所述底托片300涂胶的点胶装置和用于将所述底托片300放置在所述平台100并从所述平台100上取走的取放装置。由上述内容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底托片工装,能够对底托片进行有效定位,快速取放并结合点胶作业,有效减少生产时间,提高效率、增加产能。如图1所示,为了能够在底托片300刚刚放置到平台100上的时候,就能够对其所在位置进行有效限位,所述平台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对底托片300进行初定位的深槽120,所述深槽120的形状与所述底托片300的外形轮廓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所述深槽120内。深槽120的初定位再与上述限位柱110的精确定位两者相结合,能够有效实现底托片300在平台100上表面的定位,有利于后续点胶工艺操作的准确性。为了防止在取放底托片300时,由于多个底托片300相互粘连在一起而造成的误操作或者影响作业时间,从而导致作业周期的延长,在所述平台100的侧面设有用于将多个底托片分开的毛刷400,所述毛刷400包括本体410和设置在所述本体410上的刷毛420,所述刷毛420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本体410相连的固定端421和部分置入所述深槽120的一侧边缘之内的自由端422。这样,如果出现有多片粘连在一起的底托片300同时被取走时,刷毛420的自由端422就会在底托片300被拿起的过程中,将位于下面的底托片300从相互粘连的拿起的底托片300上扫刷下来,从而使相互粘连的底托片300分开。为了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在沿所述平台100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毛刷400。如图1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点胶装置包括流胶管道510和设置在所述流胶管道510末端的点胶口520,所述点胶口520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平台100的上表面。为了有效控制所述点胶口520处胶液的供应量,所述流胶管道510上设有流量控制器530。通过流量控制器530的控制,使点胶口520流出的胶液的流量恰好能够落点在底托片300上需要设置点胶的位置且点胶量合适一次性粘接,不会太多或者太少。具体来说,将底托片300放置到平台100上,点胶之后再从平台100上取走的取放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作业部200上的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相连的真空电机(图中未示出)和负压管路610,所述负压管路610的末端设有用于取、放所述底托片的吸盘620,所述吸盘620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平台100的上表面。由于底托片300为薄片结构,是具有一定厚度、一定形状、带有孔洞的白色塑料片,吸附力过大,会给点胶之后的释放动作带来困难,吸附力过小,又无法完成平稳、持续的拿取动作。为了方便控制所述吸盘620的吸附力的大小,所述负压管路610上设有真空度控制器630,真空度控制器630可以有效控制吸盘620的负压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流量控制器530和真空度控制器630均属于比较常用的控制器,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使作业部200的结构紧凑,所述点胶装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底托片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底托片(300)的平台(100)和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平台(100)上方的作业部(200),所述平台(100)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底托片(300)在所述平台(100)上限位的限位柱(110),所述作业部(200)上设有用于给所述底托片(300)涂胶的点胶装置和用于将所述底托片(300)放置在所述平台(100)并从所述平台(100)上取走的取放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底托片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底托片(300)的平台(100)和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平台(100)上方的作业部(200),所述平台(100)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底托片(300)在所述平台(100)上限位的限位柱(110),所述作业部(200)上设有用于给所述底托片(300)涂胶的点胶装置和用于将所述底托片(300)放置在所述平台(100)并从所述平台(100)上取走的取放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底托片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对所述底托片(300)进行初定位的深槽(120),所述深槽(120)的形状与所述底托片(300)的外形轮廓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所述深槽(1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底托片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00)的侧面设有用于将多个底托片(300)分开的毛刷(400),所述毛刷(400)包括本体(410)和设置在所述本体(410)上的刷毛(420),所述刷毛(420)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本体(410)相连的固定端(421)和部分置入所述深槽(120)的一侧边缘之内的自由端(4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底托片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平台(100)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毛刷(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尚忠,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