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启川专利>正文

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157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其构造是由内、外筒体组成,外筒体的内部设有过滤材料,且顶端设有入口及热交换管,分别连接于冷凝器与膨胀阀,热交换管穿内筒件于外筒体内与外筒体相通,位于内筒体内的热交换管周侧环设有散热片,内筒体顶端设有入口导管,分别连接于蒸发器与压缩机,以使冷媒进入蒸发器前,经过内筒体壁及热交换管的二次降温,可提高压缩机运转效率及节省能源。(*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特别是一种运用在汽车冷气系统中的干燥过滤器,其可提高压缩机效率及提供较佳的冷气效果。目前的汽车冷气系统(参看图3所示),主要是由压缩机80、冷凝器81、冷却风扇82、干燥过滤器83、膨胀阀84、送风扇85、蒸发器86及气液分离器87等元件所组成,当冷气系统动作时,是将系统管路内的冷媒经压缩机80予以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经由冷凝器81予以降低温度成高压低温状,再进入干燥过滤器83将其杂质过滤之后,经膨胀阀84的降压而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状,再进入蒸发器86后急速的膨胀、蒸发、大量吸取由送风扇85吸进的车内空气的热量,此时冷媒呈高温低压的气体,再经气液分离器确实的分离,以使进入压缩机内为气体冷媒,经压缩机的压缩后呈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再送出进行循环工作,以完成一整体的冷气系统。由于经压缩机的压缩而成高压状的冷媒,必须经由冷凝器强迫降低温度,再经由干燥过滤器的杂质过滤后,在蒸发器处形成为一极低温的吸热物质,以吸取经送风扇吸进的车内空气的热量,并完成降低车内空气温度的目的,由于仅藉由冷凝器的冷却风扇予以强迫降温,其降温效果极为有限,再送入亦设置在车前引擎盖内的干燥过滤器内,由于干燥过滤器是设置在引擎盖内,故其周围的温度受引擎盖内高温的影响已较外界为高,此时降温后的冷媒进入干燥过滤器内亦将因外界温度较高,而无法确实有效地将温度降下,如此,将造成冷气效果不佳,压缩机运转效率不彰、耗费能源及构件较繁杂等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其构造是由内、外筒体套接组成,其中外筒体内设有过滤材料,而内筒体具有气液分离作用,将一热交换管贯穿内筒体且于内筒体内的热交换管壁上设有散热片,以达到利用内筒体壁及热交换管分别进行热交换作用,以使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温度可再予以降低,以改善冷气效果并达到提高压缩机的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其因具有干燥过滤效果的外筒体与具有将气液分离的内筒体予以套接组合,将可确实减少所使用的构件数量,且可节省所占用的汽车内部空间,并可简化管路。本技术的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其在外筒体的热交换管顶端形成有观视窗,位于内筒体内的热交换管管壁外侧环绕有可提高热交换率的散热片,将内筒体连接于外筒体内部的顶端并于外筒体底端留有空间,以供安装设置过滤材料,又热交换管贯穿内筒体而底端口则位于过滤材料的下方,外筒体上设有入口与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而热交换管则设有出口与膨胀阀的输入端连接,又内筒体内设有一具有管口的导管且其底端设有回流用的回油孔,其出口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而内筒体另一侧所设的入口则与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可将由冷凝器流出的冷媒于外筒体内及通过热交换管时的大量放热,藉此二次热交换将提供一更低温冷凝的液态冷媒进入膨胀阀及提供一过热的气化冷媒进入压缩机内,确可提高冷气系统的使用效果,又将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内筒体与具有干燥过滤效用的外筒体予以特殊的并设,以减少所占用的空间,故确具有首创性及实用性。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于冷气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习用冷气系统示意图。参看图1、2所示,本技术为具气液分离的干燥过滤器,其构造是由呈密闭状的外筒体10及内筒体20所组成,内筒体20位于外筒体10的内部,二者并于顶端相互连接,其中外筒体10的内部近底端处预留的空间横设有一具有干燥及过滤杂质功能的过滤材料11,外筒体10顶端设有入口12,内筒体20的顶端分别设有入口21及导管22,该呈J形的导管22一端与出口23连接,另一端的管口222可供冷媒进入,且近底端处设有回油用的回油孔221。又外筒体10于中央设有热交换管13,该热交换管13并贯穿内筒体20,其一端头位于外筒体10内所设的过滤材料11下方处,该热交换管13位于内筒体20内的一段环绕设有具有高导热效果的散热片131,且于顶端设有观视窗14并连接设有出口15。再配合参看图2所示,本技术是以干燥过滤器的外筒体10所设入口12与冷凝器40的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的出口15则与膨胀阀50的输入端连接,可藉由外筒体10及所设的过滤材料11贮存冷凝器40所冷却的冷媒且干燥及过滤杂质及水份用,又内筒体20的入口21是与蒸发器60的输出端连接,而另一出口23则与压缩机30的输入端连接。藉此设计可分离渗杂于气化冷媒中的液体冷媒,如此,整体系统则为压缩机30、冷凝器40、外筒体10、膨胀阀50、蒸发器60、内筒体20再回至压缩机30,串接组合而成一循环系统。藉由上述的组合设计,由冷凝器40流入外筒体10的液体冷媒温度将较由蒸发器60流入内筒体20内未完全蒸发的冷媒温度为高,因此,贮存于外筒体10内的液体冷媒将会大量放出热能,而为流入内筒体20内的蒸发冷媒于筒壁处所吸收,以达到贮存在外筒体10的冷媒能更确实地达到完全液化的形态;另外,藉由热交换管13将位于外筒体10底部的液化冷媒予以导出至膨胀阀50,冷媒于经过贯穿内筒体20的热交换管13后,因热交换管13的管壁及于管壁上设有的具有较大导热面积的散热片131,可将进入膨胀阀50的冷媒温度再予以强迫降低,以提高冷媒于蒸发器60处的吸热效果。因此,利用本技术的辅助散热作用,可使汽车冷气系统的散热情形获得相当大的改善,降低冷凝压力,同时流入压缩机30的冷媒经由本技术的气液分离效果,使内筒体20内未完全蒸发的沉积液体冷媒可有效地吸收热量完全被气化后,经管口222后由出口23回流入压缩机30内,以提高其压缩效率,并降低所需消耗的动力。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其构造是在外筒体的热交换管顶端形成有观视窗,位于内筒体内的热交换管管壁外侧环绕有可提高热交换率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将内筒体连接于外筒体内部的顶端并于外筒体底端留有供安装设置过滤材料的空间,热交换管贯穿内筒体而底端口则位于过滤材料的下方,外筒体上设有与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的入口,而热交换管则设有与膨胀阀的输入端连接的出口,又内筒体内设有一具有管口的导管且其底端设有回流用的回油孔,其出口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而内筒体另一侧设有与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的入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其构造是由内、外筒体组成,外筒体的内部设有过滤材料,且顶端设有入口及热交换管,分别连接于冷凝器与膨胀阀,热交换管贯穿内筒体至外筒体内与外筒体相通,位于内筒体内的热交换管周侧环设有散热片,内筒体顶端设有入口及导管,分别连接于蒸发器与压缩机,以使冷媒进入蒸发器前,经过内筒体壁及热交换管的二次降温,可提高压缩机运转效率及节省能源。文档编号F25B43/00GK2114794SQ9220274公开日1992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潘启川 申请人:潘启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干燥过滤器,其构造是在外筒体的热交换管顶端形成有观视窗,位于内筒体内的热交换管管壁外侧环绕有可提高热交换率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将内筒体连接于外筒体内部的顶端并于外筒体底端留有供安装设置过滤材料的空间,热交换管贯穿内筒体而底端口则位于过滤材料的下方,外筒体上设有与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的入口,而热交换管则设有与膨胀阀的输入端连接的出口,又内筒体内设有一具有管口的导管且其底端设有回流用的回油孔,其出口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而内筒体另一侧设有与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的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启川
申请(专利权)人:潘启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