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846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将需要进行冲压的器件放在下模具上的模具槽内,接着启动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气缸的伸缩,带动上模具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器件的冲压成型,在冲压的过程中,连接弹簧可以在冲压时对上模具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上模具,延长了上模具的使用寿命,冲压过程中,启动加热器,冲压结束一段时间后,启动顶起气缸,将模具槽内部成型的模块推出,实现了非常便捷的脱模效果,装置使用结束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移动齿轮转动,然后带动移动齿杆进行前后的移动,使得移动齿杆带动吸尘箱进行前后的移动,将吸尘箱前后移动的同时能够对下模具的前后端进行清理,以便下次使用。

A full-automatic demoulding and stamp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具体是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指,在冲压过程中让材料器件形成一定形状的模具,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目前,市场上用到的冲压模具,都能将材料器件冲压成一定的形状,但在冲压过程中,由于压力过大,容易使模具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器件成型的精密性,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冲压模具都有脱模困难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包括底座、支撑座和升降气缸;所述底座的上侧两端均设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上侧端部设有顶板,且底座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上侧端部设有下模具,下模具的内侧开设有模具槽,且支撑座的内部两端均设有顶起气缸,且顶起气缸的上侧端部设有顶起杆,且顶起杆的上侧端部均贯穿延伸至下模具和模具槽的内部,顶板下端内侧的中间位置设有升降气缸,且升降气缸的下侧端部设有升降杆,且升降杆的下侧端部设有上模具,上模具的两侧端部均设有加热器,且上模具的上侧两端均设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远离上模具的一侧端部均与顶板的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内侧端面上均设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上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上侧端部设有移动齿轮,且移动齿轮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吸尘箱,且吸尘箱靠近移动齿轮的一端均设有与移动齿轮对应设置的移动齿杆,且移动齿杆的上端均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远离吸尘箱的一端的上侧开设有嵌设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上的模具槽对应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开设有与顶起杆对应设置的贯穿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气缸、驱动电机、顶起气缸和加热器均与外部电源和外部控制主板电性连接,且外部控制主板的型号为:SM-02-V3.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内侧设有与嵌设槽对应设置有嵌设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适用于多种脱模冲压模具场合,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将需要进行冲压的器件放在下模具上的模具槽内,接着启动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气缸的伸缩,带动上模具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器件的冲压成型,在冲压的过程中,连接弹簧可以在冲压时对上模具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上模具,延长了上模具的使用寿命,冲压过程中,启动加热器,冲压结束一段时间后,启动顶起气缸,将模具槽内部成型的模块推出,实现了非常便捷的脱模效果,装置使用结束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移动齿轮转动,然后带动移动齿杆进行前后的移动,使得移动齿杆带动吸尘箱进行前后的移动,将吸尘箱前后移动的同时能够对下模具的前后端进行清理,以便下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杆、3-支撑座、4-下模具、5-模具槽、6-上模具、7-加热器、8-顶板、9-连接弹簧、10-升降杆、11-升降气缸、12-吸尘箱、13-吸尘口、14-移动齿杆、15-移动齿轮、16-连接杆、17-嵌设槽、18-嵌设块、19-驱动电机、20-安装架,21-顶起杆、22-顶起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支撑座3和升降气缸11;所述底座1的上侧两端均设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上侧端部设有顶板8,且底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座3,支撑座3的上侧端部设有下模具4,下模具4的内侧开设有模具槽5,且支撑座的内部两端均设有顶起气缸22,且顶起气缸22的上侧端部设有顶起杆21,且顶起杆21的上侧端部均贯穿延伸至下模具4和模具槽5的内部,顶板8下端内侧的中间位置设有升降气缸11,且升降气缸11的下侧端部设有升降杆10,且升降杆10的下侧端部设有上模具6,上模具6的两侧端部均设有加热器7,且上模具6的上侧两端均设有连接弹簧9,且连接弹簧9远离上模具6的一侧端部均与顶板8的固定连接;支撑杆2的内侧端面上均设有安装架20,且安装架20上设有驱动电机19,且驱动电机19的上侧端部设有移动齿轮15,且移动齿轮15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设有吸尘箱12,且吸尘箱12靠近移动齿轮15的一端均设有与移动齿轮15对应设置的移动齿杆14,且移动齿杆14的上端均设有连接杆16,且连接杆16远离吸尘箱12的一端的上侧开设有嵌设槽17,且支撑杆2的上端内侧设有与嵌设槽17对应设置有嵌设块18。所述上模具6与下模具4上的模具槽5对应设置。所述支撑座3的内部开设有与顶起杆21对应设置的贯穿槽。所述升降气缸11、驱动电机19、顶起气缸22和加热器7均与外部电源和外部控制主板电性连接,且外部控制主板的型号为:SM-02-V3.1。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内侧设有与嵌设槽17对应设置有嵌设块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本装置适用于多种脱模冲压模具场合,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将需要进行冲压的器件放在下模具4上的模具槽5内,接着启动升降气缸11,通过升降气缸11的伸缩,带动上模具进6行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器件的冲压成型,在冲压的过程中,连接弹簧9可以在冲压时对上模具6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上模具6,延长了上模具6的使用寿命,冲压过程中,启动加热器7,冲压结束一段时间后,启动顶起气缸22,将模具槽5内部成型的模块推出,实现了非常便捷的脱模效果,装置使用结束后,启动驱动电机18,带动移动齿轮15转动,然后带动移动齿杆14进行前后的移动,使得移动齿杆14带动吸尘箱12进行前后的移动,将吸尘箱12前后移动的同时能够对下模具4的前后端进行清理,以便下次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支撑座(3)和升降气缸(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两端均设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上侧端部设有顶板(8),且底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座(3),支撑座(3)的上侧端部设有下模具(4),下模具(4)的内侧开设有模具槽(5),且支撑座的内部两端均设有顶起气缸(22),且顶起气缸(22)的上侧端部设有顶起杆(21),且顶起杆(21)的上侧端部均贯穿延伸至下模具(4)和模具槽(5)的内部,顶板(8)下端内侧的中间位置设有升降气缸(11),且升降气缸(11)的下侧端部设有升降杆(10),且升降杆(10)的下侧端部设有上模具(6),上模具(6)的两侧端部均设有加热器(7),且上模具(6)的上侧两端均设有连接弹簧(9),且连接弹簧(9)远离上模具(6)的一侧端部均与顶板(8)的固定连接;支撑杆(2)的内侧端面上均设有安装架(20),且安装架(20)上设有驱动电机(19),且驱动电机(19)的上侧端部设有移动齿轮(15),且移动齿轮(15)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设有吸尘箱(12),且吸尘箱(12)靠近移动齿轮(15)的一端均设有与移动齿轮(15)对应设置的移动齿杆(14),且移动齿杆(14)的上端均设有连接杆(16),且连接杆(16)远离吸尘箱(12)的一端的上侧开设有嵌设槽(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支撑座(3)和升降气缸(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两端均设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上侧端部设有顶板(8),且底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座(3),支撑座(3)的上侧端部设有下模具(4),下模具(4)的内侧开设有模具槽(5),且支撑座的内部两端均设有顶起气缸(22),且顶起气缸(22)的上侧端部设有顶起杆(21),且顶起杆(21)的上侧端部均贯穿延伸至下模具(4)和模具槽(5)的内部,顶板(8)下端内侧的中间位置设有升降气缸(11),且升降气缸(11)的下侧端部设有升降杆(10),且升降杆(10)的下侧端部设有上模具(6),上模具(6)的两侧端部均设有加热器(7),且上模具(6)的上侧两端均设有连接弹簧(9),且连接弹簧(9)远离上模具(6)的一侧端部均与顶板(8)的固定连接;支撑杆(2)的内侧端面上均设有安装架(20),且安装架(20)上设有驱动电机(19),且驱动电机(19)的上侧端部设有移动齿轮(15),且移动齿轮(15)远离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鸿永峻精密五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