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281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油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外壳上的机油循环油路管道系统,在发动机外壳一侧设有普通水散下水室且所述普通水散下水室与所述发动机外壳固定连接,在所述普通水散下水室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的热交换芯管,所述热交换芯管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在所述热交换芯管的外管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导热翅片;所述导热翅片的上方还设有制冷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制冷风扇产生低温冷空气与输油管附近的高温空气形成风将热量经由风扇处的散热窗将热量排出装置外,从而实现润滑油的二级降温,有效的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率,同时使得冷却效果更佳。

An oil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油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机油是发动机内部的主要保护液,通常给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却润滑,防止金属摩擦等功能,当发动机进行运转时,由于机油粘度随着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而变稀,降低了润滑能力,因此常常在汽车的发动机上装载有机油冷却器,其作用是降低机油的温度,保持润滑油一定的粘度,同时将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循环系统的油路上。而目前汽车中常用的机油冷却器采用的是水冷式机油冷却器是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但是利用水冷方式其降温效率较慢且降温效果较差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并且降温效率快、降温效果好的机油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油冷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水冷式机油冷却装置,对发动机内的高温润滑油降温效率慢且降温效果差,并且结构复杂,制作成本昂贵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油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外壳上的机油循环油路管道系统,在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油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外壳(1)以及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外壳(1)上的机油循环油路管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外壳(1)一侧设有普通水散下水室(3)且所述普通水散下水室(3)与所述发动机外壳(1)固定连接,在所述普通水散下水室(3)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机油冷却器(4),所述机油冷却器(4)包括壳体(40)以及壳体内的热交换芯管(41),所述热交换芯管(41)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40)的内壁上,在所述热交换芯管(41)的外管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导热翅片(5);所述导热翅片(5)的上方还设有制冷风扇(9),所述制冷风扇(9)的出风口朝向导热翅片(5)一侧,且所述制冷风扇(9)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外壳(1)以及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外壳(1)上的机油循环油路管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外壳(1)一侧设有普通水散下水室(3)且所述普通水散下水室(3)与所述发动机外壳(1)固定连接,在所述普通水散下水室(3)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机油冷却器(4),所述机油冷却器(4)包括壳体(40)以及壳体内的热交换芯管(41),所述热交换芯管(41)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40)的内壁上,在所述热交换芯管(41)的外管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导热翅片(5);所述导热翅片(5)的上方还设有制冷风扇(9),所述制冷风扇(9)的出风口朝向导热翅片(5)一侧,且所述制冷风扇(9)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40)的外壁上,所述壳体(40)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出油孔(6),下表面开设有进油孔(7),所述进油孔(7)通过壳体(40)内安装的输油管(8)与所述出油孔(6)连接,且所述输油管(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索乐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