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充分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50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充分的燃烧器,其包括底座、火盖座和引射管;所述引射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与所述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经中心燃气道连通于中心火盖,所述中心火盖放置在所述火盖座中心处,所述外环引射管经外环预混腔连通于外环气道;所述中心燃气道包括底座燃气道和火盖座燃气道,所述底座燃气道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相通;所述底座燃气道包括中心预混腔和环形腔,所述中心预混腔连通于所述中心引射管,所述中心预混腔经环形腔连通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燃气混合充分、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Fully fired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充分的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具
,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充分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台式灶具主要由火盖、阀体、壳体、炉架、旋钮、盛液盘、炉脚、进气管和脉冲点火器等组成。目前市面上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存在下述缺陷:由中心引射管进入到中心火盖处的燃气未进行充分混合,燃气燃烧不充分,易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且容易在锅底形成积碳,影响锅体的导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燃气混合充分且燃烧质量高的燃烧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燃烧充分的燃烧器,其包括底座、火盖座和引射管;所述引射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与所述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经中心燃气道连通于中心火盖,所述中心火盖放置在所述火盖座中心处,所述外环引射管经外环预混腔连通于外环气道;所述中心燃气道包括底座燃气道和火盖座燃气道,所述底座燃气道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相通;所述底座燃气道包括中心预混腔和环形腔,所述中心预混腔连通于所述中心引射管,所述中心预混腔经环形腔连通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所述火盖座燃气道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设有二次空气补入口。进一步地,所述外环预混腔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相切,所述外环预混腔的入口连通于所述外环引射管。进一步地,所述外环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相切,所述循环腔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平滑过渡段,所述平滑过渡段与所述火盖座构成循环腔;所述外环气道与所述混合腔通过平滑过渡段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中心底座和外环底座,所述中心底座通过圆周均布的支架固定在所述外环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底座与所述环形腔固定相连,所述中心底座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所述环形腔为同一圆心。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通孔连通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入口。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腔的圆心角为150~2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底座燃气道包括中心预混腔和环形腔,经中心引射管的燃气在中心预混腔膨胀,燃气充分混合,随后进入到环形腔内,燃气在环形腔内易形成涡流,有效地延长燃气在底座燃气道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燃气的混合效果;火盖座燃气道与底座燃气道相通且对应设置,火盖座燃气道设有二次空气补入口,将引入新的空气,从而使得燃气充分混合且氧气充足,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2)外环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燃气进入混合腔内能够进行初步混合,随后混合腔切向进入外环气道,燃气在外环气道内形成螺旋式涡流,有效地延长燃气在外环气道的滞留时间,燃气和空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混合;同时循环腔,能够将一部分燃气混合物进行二次混合,从而有效地强化燃气的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座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座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底座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底座的左视图;图8为图7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9为底座的俯视图;图10为底座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燃烧充分的燃烧器,其包括底座、火盖座1和引射管;所述引射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1与所述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22;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4和外环引射管3,所述中心引射管4经中心燃气道连通于中心火盖(图中未示出),所述中心火盖放置在所述火盖座中心处,所述外环引射管3经外环预混腔21连通于外环气道22;所述中心燃气道包括底座燃气道和火盖座燃气道11,所述底座燃气道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11相通;所述底座燃气道包括中心预混腔23和环形腔24,所述中心预混腔23连通于所述中心引射管4,所述中心预混腔23经环形腔24连通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11;所述火盖座燃气道11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设有二次空气补入口12。为了强化外环气道内燃气的混合效果,所述外环预混腔21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2相切,所述外环预混腔21的入口连通于所述外环引射管3。为了进一步强化外环气道内燃气的混合效果,所述外环预混腔21包括混合腔212和循环腔211,所述混合腔212与所述循环腔211相连;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相切,所述循环腔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为了降低气流流动阻力,所述底座上设有平滑过渡段,所述平滑过渡段与所述火盖座构成循环腔211;所述外环气道与所述混合腔通过平滑过渡段相连。底座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包括中心底座5和外环底座2,所述中心底座5通过圆周均布的支架52固定在所述外环底座2上。所述中心底座5与所述环形腔24固定相连,所述中心底座设有圆形通孔51,所述圆形通孔与所述环形腔为同一圆心。其中,所述圆形通孔51连通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入口12,可以为中心燃气道提供充足的氧气。为了实现更好地混合效果,所述环形腔24的圆心角为150~280°,优选地,所述环形腔的圆心角为180°。所述底座、所述火盖座和所述引射管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易成型、加工成本低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底座燃气道包括中心预混腔和环形腔,经中心引射管的燃气在中心预混腔膨胀,燃气充分混合,随后进入到环形腔内,燃气在环形腔内易形成涡流,有效地延长燃气在底座燃气道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燃气的混合效果;火盖座燃气道与底座燃气道相通且对应设置,火盖座燃气道设有二次空气补入口,将引入新的空气,从而使得燃气充分混合且氧气充足,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2)外环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燃气进入混合腔内能够进行初步混合,随后混合腔切向进入外环气道,燃气在外环气道内形成螺旋式涡流,有效地延长燃气在外环气道的滞留时间,燃气和空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混合;同时循环腔,能够将一部分燃气混合物进行二次混合,从而有效地强化燃气的混合效果。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充分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火盖座和引射管;/n所述引射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与所述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n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经中心燃气道连通于中心火盖,所述中心火盖放置在所述火盖座中心处,所述外环引射管经外环预混腔连通于外环气道;/n所述中心燃气道包括底座燃气道和火盖座燃气道,所述底座燃气道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相通;/n所述底座燃气道包括中心预混腔和环形腔,所述中心预混腔连通于所述中心引射管,所述中心预混腔经环形腔连通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n所述火盖座燃气道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设有二次空气补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充分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火盖座和引射管;
所述引射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盖座与所述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
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经中心燃气道连通于中心火盖,所述中心火盖放置在所述火盖座中心处,所述外环引射管经外环预混腔连通于外环气道;
所述中心燃气道包括底座燃气道和火盖座燃气道,所述底座燃气道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相通;
所述底座燃气道包括中心预混腔和环形腔,所述中心预混腔连通于所述中心引射管,所述中心预混腔经环形腔连通于所述火盖座燃气道;
所述火盖座燃气道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设有二次空气补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充分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预混腔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相切,所述外环预混腔的入口连通于所述外环引射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燃烧充分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
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创图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