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充分的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50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充分的炉头,其包括底座、上盖、引射管、中心气管和外环气道;所述底座包括中心底座和外环底座,所述上盖与所述外环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与所述中心气管连通,所述外环引射管经预混腔连通于所述外环气道;所述预混腔设置在所述外环底座上;所述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相切,所述循环腔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所述混合腔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外环引射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燃气混合充分、燃烧质量高且结构简单等优点。

Well burnt furnace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充分的炉头
本技术涉及燃气具
,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充分的炉头。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台式灶具主要由火盖、阀体、壳体、炉架、旋钮、盛液盘、炉脚、进气管和脉冲点火器等组成。目前市面上的燃气灶的外环火盖上的火孔多数设置在外环火盖外侧,火孔不是直接朝向烹饪器具,火力无法全部集中在锅底,加热效率低;同时火孔设置在外环火盖的外侧,用户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炙热感,一开灶台就汗流浃背,降低用户的烹饪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混合充分、燃烧质量高且结构简单的炉头。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燃烧充分的炉头,其包括底座、上盖、引射管、中心气管和外环气道;所述底座包括中心底座和外环底座,所述上盖与所述外环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与所述中心气管连通,所述外环引射管经预混腔连通于所述外环气道;所述预混腔设置在所述外环底座上;所述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相切,所述循环腔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所述混合腔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外环引射管。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循环腔均为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循环腔在外环底座上深度大于所述外环气道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循环腔在外环底座上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合腔的深度;所述循环腔在外环底座上的深度大于所述外环气道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外环引射管的出口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相切。进一步地,所述外环引射管的出口与所述混合腔的出口重合。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为平滑过渡到所述外环气道上。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底座与所述外环底座一体成型;所述上盖中心处设有中心气管通孔,所述中心气管穿过所述中心气管通孔并连接于中心火盖;所述中心火盖上设有引风孔。进一步地,所述上盖靠中心底座处设有装饰板,所述装饰板由隔热耐火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底座和/或外环底座由铝合金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有预混腔,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所述混合腔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外环引射管,此时,燃气混合气从外环引射管中进入混合腔,体积膨胀,燃气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同时,混合腔的出口与外环气道相切,燃气混合物将在外环气道内形成螺旋式上升涡流,有效地延长气流在外环气道中的滞留时间,提高燃气混合度;同时,燃气混合物在外环气道内螺旋上升,因此也无需设置压火板,有效地简化产品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设有循环腔,所述循环腔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将部分未充分混合的燃气由引射管射入的气流的引流作用下,继续与新的燃气混合物进行混合,有效地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从而提高燃烧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7为底座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底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底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上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上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燃烧充分的炉头,其包括底座、上盖2、引射管6、中心气管621和外环气道21;所述底座包括中心底座5和外环底座4,所述上盖2与所述外环底座4扣合形成外环气道21;所述引射管6包括中心引射管62和外环引射管61,所述中心引射管62与所述中心气管621连通,所述外环引射管61经预混腔63连通于所述外环气道21;所述预混腔63设置在所述外环底座4上;所述预混腔63包括混合腔632和循环腔631,所述混合腔632与所述循环腔631相连;所述混合腔632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21相切,所述循环腔631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632的入口;所述混合腔632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外环引射管61。其中,所述混合腔632与所述循环腔631均为环形结构,此时,混合腔和循环腔可以设置在外环气道上,有效地降低降低气流运动阻力,同时结构相对简单,易加工成型。为了使更多的燃气混合物回流进行二次混合,所述循环腔在外环底座上深度大于所述外环气道的深度,此时,循环腔内能够预存储一定量的燃气混合物。循环腔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循环腔631在外环底座4上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合腔632的深度;所述循环腔631在外环底座4上的深度大于所述外环气道21的深度。外环引射管与混合腔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环引射管61的出口与所述混合腔632的入口相切。此时,经外环引射管后的燃气混合物切向进入预混腔并形成涡流,能够在混合腔内充分混合。外环引射管与混合腔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环引射管的出口与所述混合腔的出口重合。此时,经混合腔后的燃气混合切向进入外环气道并在外环气道形成涡流,延长燃气混合物在外环气道的滞留时间,燃气可以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为平滑过渡到所述外环气道上。其中,所述中心底座与所述外环底座一体成型,所述上盖中心处设有中心气管通孔24,所述中心气管621穿过所述中心气管通孔24并连接于中心火盖(图中未示出);所述中心火盖上设有引风孔。设有引风孔,使从中心引射管进入的燃气进行二次混合,提高燃烧质量。所述上盖靠中心底座处设有装饰板(图中未示出),所述装饰板由隔热耐火材料制成,设有隔热耐火材料的装饰板,可以有效地抑制燃烧热量向底座传递,提高燃烧热能利用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所述中心底座和/或外环底座由铝合金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有预混腔,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所述混合腔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外环引射管,此时,燃气混合气从外环引射管中进入混合腔,体积膨胀,燃气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同时,混合腔的出口与外环气道相切,燃气混合物将在外环气道内形成螺旋式上升涡流,有效地延长气流在外环气道中的滞留时间,提高燃气混合度;同时,燃气混合物在外环气道内螺旋上升,因此也无需设置压火板,有效地简化产品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设有循环腔,所述循环腔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将部分未充分混合的燃气由引射管射入的气流的引流作用下,继续与新的燃气混合物进行混合,有效地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从而提高燃烧质量。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燃烧充分的炉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上盖、引射管、中心气管和外环气道;所述底座包括中心底座和外环底座,所述上盖与所述外环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n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与所述中心气管连通,所述外环引射管经预混腔连通于所述外环气道;/n所述预混腔设置在所述外环底座上;/n所述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n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相切,所述循环腔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n所述混合腔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外环引射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燃烧充分的炉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上盖、引射管、中心气管和外环气道;所述底座包括中心底座和外环底座,所述上盖与所述外环底座扣合形成外环气道;
所述引射管包括中心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与所述中心气管连通,所述外环引射管经预混腔连通于所述外环气道;
所述预混腔设置在所述外环底座上;
所述预混腔包括混合腔和循环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
所述混合腔的出口与所述外环气道相切,所述循环腔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入口;
所述混合腔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外环引射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充分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循环腔均为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燃烧充分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腔在外环底座上深度大于所述外环气道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燃烧充分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腔在外环底座上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合腔的深度;
所述循环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创图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