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871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30
本公开涉及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该颗粒捕集装置包括壳体和多级颗粒吸附单元,壳体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在该第一间隙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沿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具有交错布置的多个第一吸附风道和多个第二吸附风道,第一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和后端口贯通,且第二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封堵,第一吸附风道和第二吸附风道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一吸附网。这样,该颗粒捕集装置能够避免废气中的颗粒沉积堵塞风道。

Particulate trap, vehicle exhaust syste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尾气处理
,具体地,涉及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为了尽量降低车辆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且根据法规要求,整车制造企业普遍安装颗粒捕集装置用于对车辆尾气进行处理,过滤尾气中的颗粒物,该颗粒物包括碳颗粒和无机盐等,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现有颗粒捕集装置包括汽油颗粒捕集装置和柴油颗粒捕集装置,两者的过滤原理相同。现有的颗粒捕集装置的过滤载体的前后端面均为交替堵孔的形式,孔道壁面上布满气孔,气体从气孔通过而排出,颗粒物被壁面过滤拦截,沉积在壁面或孔道内。随着发动机运行时间的增加,被拦截的颗粒物增多,会占据孔道内的有限空间,堵塞风道,导致过滤载体的压差逐渐升高,进而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该颗粒捕集装置能够避免颗粒物沉积堵塞风道,增长颗粒捕集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尾气排放系统,该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可以长期有效的拦截尾气中颗粒物,排放符合规定的车辆尾气,避免经常更换颗粒捕集装置。本公开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排放出符合规定的车辆尾气,避免经常检修车辆尾气排放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该颗粒捕集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以及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该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在该第一间隙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可选择地,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具有多个第一吸附风道和多个第二吸附风道,所述第一吸附风道与所述第二吸附风道交错布置,所述第一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和后端口贯通,且所述第二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所述第一吸附风道和所述第二吸附风道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一吸附网。可选择地,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具有多个第三吸附风道和多个第四吸附风道,所述第三吸附风道与所述第四吸附风道交错布置,所述第三吸附风道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且所述第四吸附风道的前端口贯通且后端口封堵,所述第三吸附风道和所述第四吸附风道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二吸附网。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长度。可选择地,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构造为第三吸附网。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与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设置有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可选择地,所述中间级颗粒吸附单元与所述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可选择地,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容纳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尺寸。可选择地,所述容纳槽的槽口设置有盖板,该盖板遮盖所述槽口的一部分,以止挡所述容纳槽中的块状残渣被从所述容纳槽中吹出。可选择地,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容纳槽内部倾斜延伸。可选择地,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槽口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部分构造为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对齐。可选择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部分沿径向方向向外凸起,以形成有所述容纳槽。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尾气排放系统,所述车辆尾气排放系统包括上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再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尾气排放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废气依次经过多级颗粒捕集单元中的通风道,一部分颗粒被捕集,还有一部分颗粒可以随着废气流动进入第一间隙,并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容纳槽中,这样可以减少进入后面各级颗粒吸附单元中的颗粒物,减小颗粒物堵塞颗粒吸附单元的可能性,并且,沉积在各级颗粒吸附单元中的块状残渣可以随着车辆颠簸振动和/或在气流冲刷作用下从颗粒吸附单元中排出,落入容纳槽中,避免颗粒物堵塞通风道。由此,该颗粒捕集装置能够避免颗粒物沉积堵塞风道,增长颗粒捕集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的纵剖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前端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后端面示意图;图4是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前端面示意图;图5是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后端面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前端面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捕集装置中的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的后端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1-第一吸附风道,22-第二吸附风道,3-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3-第三吸附风道,34-第四吸附风道,4-容纳槽,41-第一盖板,42-第二盖板,43-第二间隙,5-第一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根据废气流动方向定义的,即,废气从前向后流动;“上、下”是指重力方向上的上和下,具体地,在颗粒捕集装置正常使用状态,颗粒捕集单元在上方,容纳槽在下方,以便于块状残渣向下掉落至容纳槽中;“内、外”是相对于对应部件的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所示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颗粒捕集装置,可以用于拦截车辆排放的废气中的颗粒物,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如图1所示,该颗粒捕集装置包括壳体1和多级颗粒吸附单元,其中,壳体1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在该第一间隙5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废气中的颗粒物包括碳烟和无机盐等灰分,若颗粒吸附单元中的温度条件达到,颗粒吸附单元中拦截的碳烟可以自燃形成为气体,最终留下结成块状的无机盐等灰分,因此,块状残渣包括结成块状的残渣、尚未燃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该壳体(1)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以及/n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该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在该第一间隙(5)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该壳体(1)具有用于与发动机废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与该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以及
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该多级颗粒吸附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沿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相邻的两级颗粒吸附单元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在该第一间隙(5)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块状残渣的容纳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第一级颗粒吸附单元(2)具有多个第一吸附风道(21)和多个第二吸附风道(22),所述第一吸附风道(21)与所述第二吸附风道(22)交错布置,所述第一吸附风道(21)的前端口和后端口贯通,且所述第二吸附风道(22)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所述第一吸附风道(21)和所述第二吸附风道(22)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一吸附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后一级颗粒吸附单元(3)具有多个第三吸附风道(33)和多个第四吸附风道(34),所述第三吸附风道(33)与所述第四吸附风道(34)交错布置,所述第三吸附风道(33)的前端口封堵且后端口贯通,且所述第四吸附风道(34)的前端口贯通且后端口封堵,所述第三吸附风道(33)和所述第四吸附风道(34)的公共壁面构造为第二吸附网。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生李卓王森董云枫冯静邹华周兴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