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网及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25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吸附网可安设于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的壳体内,并与壳体之间围成气体通道,所述吸附网内设有收容腔,所述吸附网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将所述气体通道分隔成多个腔体单元,多个所述腔体单元分别与所述收容腔之间连通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包括:壳体,其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上述的吸附网,所述吸附网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划分为多个腔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吸附网结构简单,比较容易加工获得,成本较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通过上述吸附网的隔挡部与壳体相抵触,形成的若干吸附腔体,增加了尾气、废气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使吸附捕集尾气颗粒物的效果更好。

Adsorption network and tail gas particulate 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网及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尾气吸附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吸附网以及应用该吸附网的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吸附过滤网,多为一个圆柱形圆环状直筒,其结构单一,吸附效果差,不利于颗粒物的捕集,特别是对于应用于柴油机的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尾气颗粒捕集效果差。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吸附网以及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应用于柴油机,通过简单的结构改变,有效提升了颗粒物捕集效果,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组合形式多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网以及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吸附网,可安设于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的壳体内,并与壳体之间围成气体通道,所述吸附网内设有收容腔,所述吸附网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将所述气体通道分隔成多个腔体单元,多个所述腔体单元分别与所述收容腔之间连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网包括连通设置的若干相串联的收容腔单元,相邻的两个收容腔单元分别与所述隔挡部相连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收容腔单元分别包括:嵌套设置的腔体内支撑和腔体外支撑,所述腔体内支撑和腔体外支撑之间间隔形成有填充空间;吸附基体,置于所述填充空间内,至少用于吸附尾气颗粒物;端盖,置于所述填充空间两端,所述端盖用以实现所述腔体内支撑以及腔体外支撑之间的相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支撑和所述腔体外支撑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分别与所述腔体内支撑和腔体外支撑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基体包括交叠设置的多层滤网,所述滤网充满所述填充空间,所述滤网上设有不同形状的孔隙。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可以由不锈钢等耐高温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隔挡部包括隔板,相邻两个所述收容腔单元之间、所述吸附网与所述隔板之间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包括:壳体,其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上述的吸附网,所述吸附网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划分为多个腔室。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连通设置的若干壳体单元,若干所述壳体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若干所述壳体单元与若干所述收容腔单元以及所述隔挡部对应配合形成若干腔室。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开设于不同腔室的壳体上。进一步的,还包括静电场发生装置,所述静电场发生装置置于所述吸附网收容腔内,用于产生静电。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网位于出气口一端的端盖中间设有通孔,位于进气口一端的端盖中间封闭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吸附网结构简单,比较容易加工获得,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通过上述吸附网的隔挡部与壳体相抵触,形成的若干吸附腔体,增加了尾气、废气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使吸附捕集尾气颗粒物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吸附网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吸附网的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吸附网第一端盖的截面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吸附网第二端盖的截面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吸附网腔体连接端盖的结构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吸附网腔体连接端盖的截面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中尾气走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网10,可安设于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的壳体内,并与壳体之间围成气体通道,该吸附网10优选为圆管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方形、椭圆形、锥形等其他形状,该吸附网10内设有收容腔,可用于放置静电场发生装置等。吸附网10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一收容腔单元11和第二收容腔单元12,第一收容腔单元11与第二收容腔单元12通过腔体连接端盖13相连接,腔体连接端盖13的侧壁上,垂直于侧壁方向向外扩展有隔挡部131,当吸附网10置于壳体内时,隔挡部131可抵持于壳体并将壳体内的气体通道划分为多个气体流通腔体,多个气体流通腔体分别与收容腔之间连通设置,尾气可透过吸附网10在上述气体流通腔体与收容腔之间流通。参考图2所示,第一收容腔单元11包括第一腔体内支撑111、第一吸附基体112,第一腔体外支撑113以及第一端盖114;第一腔体内支撑111和第一腔体外支撑113嵌套设置,两者之间间隔形成有填充空间;第一吸附基体112置于填充空间内,至少用于吸附尾气颗粒物;第一端盖114置于填充空间远离腔体连接端盖13的一端,第一端盖114与腔体连接端盖13相配合,共同用以实现第一腔体内支撑111以及第一腔体外支撑113之间的相对固定。具体的,第一腔体内支撑111和第一腔体外支撑113上大面积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腔体内支撑111与第一腔体外支撑113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等具有支撑作用的材料,其上的通孔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大小也可自行调整变化。第一吸附基体112为本专利技术吸附网用于吸附捕集尾气颗粒的主要载体,包括交叠设置的多层滤网,具有一定的厚度,该滤网可充满整个第一腔体内支撑111和第一腔体外支撑113之间的填充空间,滤网可用不锈钢丝或其他耐高温材质编织而成,其上形成有不同形状的孔隙,多层滤网叠加设置,可以对尾气颗粒进行层层吸附拦截,大大提高了尾气颗粒的吸附效果。参考图3所示,第一端盖114与第一腔体内支撑111和第一腔体外支撑113可拆卸连接,第一端盖114为一带凹槽的圆形环,第一凹槽1141的槽口朝向第一腔体内支撑111、第一吸附基体112和第一腔体外支撑113,并可容纳并卡合第一腔体内支撑111、第一吸附基体112和第一腔体外支撑113的一端,第一端盖114的中间开设有通孔114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14与第一腔体内支撑111和第一腔体外支撑113还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参考图2所示,第二收容腔单元12包括第二腔体内支撑121、第二吸附基体122,第二腔体外支撑123以及第二端盖124;第二腔体内支撑121和第二腔体外支撑123嵌套设置,两者之间间隔形成有填充空间;第二吸附基体122置于填充空间内,至少用于吸附尾气颗粒物;第二端盖124置于填充空间远离腔体连接端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网,可安设于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的壳体内,并与壳体之间围成气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网内设有收容腔,所述吸附网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将所述气体通道分隔成多个腔体单元,多个所述腔体单元分别与所述收容腔之间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网,可安设于尾气颗粒物捕集装置的壳体内,并与壳体之间围成气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网内设有收容腔,所述吸附网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将所述气体通道分隔成多个腔体单元,多个所述腔体单元分别与所述收容腔之间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网包括连通设置的若干相串联的收容腔单元,相邻的两个收容腔单元分别与所述隔挡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网,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收容腔单元分别包括:
嵌套设置的腔体内支撑和腔体外支撑,所述腔体内支撑和腔体外支撑之间间隔形成有填充空间;
吸附基体,置于所述填充空间内,至少用于吸附尾气颗粒物;
端盖,置于所述填充空间两端,所述端盖用以实现所述腔体内支撑以及腔体外支撑之间的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支撑和所述腔体外支撑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君赵鹏赵甜甜田博文姜宝龙刘涛宋同健刘頔李佳雨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鸣川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