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95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涉及汽车制冷配件,现有技术存在套筒容易从壳体上脱落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壳体上开设圆形通孔,所述套筒的外径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其特征是所述的小径段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所述的大径段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小径段置于所述的通孔内,自套筒的内壁向其外壁设置突出部,该突出部抵压在通孔的内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与壳体通孔间隙配合的套筒的小径段上设置抵压在壳体通孔内壁上的突出部实现了将套筒铆接固定在壳体上,可以有效防止套筒的脱落,其操作简单,且其间不会产生金属屑,利于保证洁净;同时采用铝质材料,充分利用铝的塑性,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材料上的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冷配件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具体的是 制冷系统中与过冷式冷凝器连接使用的贮液器的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 构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96190670.7、公开号为CN115703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 请公开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装置的内设储液器的冷凝器"的 技术方案,其对冷凝器的在汽车空调装置中的作用及工作方式进行了 详细说明,其储液器位于冷凝器的第一集液盒内,结构较为复杂。另 公布号为US2003/0140652 Al的美国专利申请也公布了一种带有储 液器的冷凝器的技术方案,其储液器位于冷凝器的集液盒(请确认表 述对否)之外,并通过管路与集液盒连接,通常的,实现储液器与集 液盒连接的方式是焊接(如钎焊),因此在将储液器焊接在集液盒上 之前,是将相应的管路先连接在储液器上,之后再与集液盒装配,最 后完成焊接。现有的在储液器上设置连接管路的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 机加工方式即直接用机械加工方式在壳体上铣出凸台,在凸台上加工出与壳体内腔相通的通孔作为连接管路,但这种加工方式效率低,成本高。过盈配合即壳体上的通孔直径A小于套桶小径段的外径B,实 现套桶小径段的外径与壳体通孔直径之间的过盈配合,在装配时将套 桶小径段强压入壳体通孔内,两者很难装配,且装配也很容易产生金属屑,影响产品清洁度;同时在之后焊接时由于材料热胀冷縮,套筒 还是容易从壳体上脱落。间隙配合即壳体上的通孔直径A大于套桶小径段的外径B,实 现套桶小径段的外径与壳体通孔直径之间的间隙配合,这种配合方 式,在装配后若不采用其它固定方式,套筒更容易从壳体上脱落,尤 其是在搬动和动输过程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 在的套筒容易从壳体上脱落的缺陷,提供一种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 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壳体上开设圆形通孔,所述套筒 的外径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其特征是所述的小径段的直径小于通孔 的直径,所述的大径段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小径段置于所述的通 孔内,自套筒的内壁向其外壁设置突出部,该突出部抵压在通孔的内 壁上。作为对上述连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以下附 加技术特征所述的突出部沉陷在通孔内壁内。所述的突出部为断续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的突出部为断续的点状结构。所述的突出部分布在至少两个与套筒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 所述的壳体与套筒由铝制成。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方法,是在壳体上开设圆形通孔,将套 筒的外径制成大径段和小径段,其特征是令所述小径段的直径小于通 孔的直径,所述大径段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将小径段置于所述的 通孔内,用带有胀压部的铆压芯棒置入小径段内对套筒施加径向膨胀力,迫使套筒变形自套筒的内壁向其外壁形成突出部,直至该突出部 抵压在通孔的内壁上。作为对上述连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以下附 加技术特征所述的铆压芯棒的胀压部位于瓣状的芯棒头上。所述的胀压部为凸点状结构。所述的胀压部为圆弧状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与壳体通孔间隙配合的套筒的小径段上设置抵压 在壳体通孔内壁上的突出部实现了将套筒铆接固定在壳体上,可以有 效防止套筒的脱落,其操作简单,且其间不会产生金属屑,利于保证 洁净;同时釆用铝质材料,充分利用铝的塑性,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提供 了材料上的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贮液器壳体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E-E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套筒的轴向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将套筒连接在贮液器壳体通孔内的结构示意图。图5、 6为图4中S部的放大示意图,具体表示将套筒铆接在C:液器壳体通孔内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将套筒铆接在贮液器壳体通孔内的一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用图7所示工具将套筒铆接在贮液器壳体通孔内示意图。m M M力《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做具体的说明如图1、 2所示,贮液器壳体1为一管状结构,在其管壁上开设1. 一种弹簧压紧吸气口直接吸气方式的压缩机,包括有壳体, 壳体内装有机芯总成,壳体外壁连接装有吸气管,在壳 体内相对吸气管的管口装有消音腔,其特征是有一连接 管连接吸气管的管口与消音腔的吸气口 ,连接管的一端 有翻边罩住吸气管的管口 ,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消音腔的吸气口 U3]对接,在连接管的外壁安装有弹簧,弹簧压紧连接管 的翻边口 与壳体内壁紧密相贴。2. 才緣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压紧吸气口直^^吸气方式的压缩 机,其特征是在所i^i^將的翻边口端装有一密封收集口, 密封收集口 罩住吸气管的管口,并与壳体内壁紧密相贴。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弹簧压紧吸气口直接吸气方式的压缩 机,其特征是在所述连接管中设置有一滤网。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弹簧压紧吸气口直接吸气方式的压缩 机,其特征是所述装在壳体内的消音腔的吸气口 是设置在消 音腔上相对壳体的 一 面。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弹簧压紧吸气口直接吸气方式的压缩 机,其特征是所述消音腔中的连通器插入到下消音室 内,连接管卡在下消音室的槽上,连接管小头端在下消音室 被连通器下端口 罩住。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弹簧压紧吸气口直接吸气方式的压缩 机,其特征是所述消音腔中的连通器上有两个固定柱, 两固定柱卡在下消音室的槽中。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弹簧压紧吸气口直接吸气方式的压缩杆ll,由此在转动螺纹杆ll时,螺纹杆11的左端抵压在铆压芯棒7 的尾部10上而实现对尾部10的支撑,同时向右牵引拉杆8,即可使芯棒头部12张开;如图8所示,实现套筒3与贮液器壳体1之间的连接时,将小径 段L2置于通孔2内,由于小径段L2的直径B小于通孔的直径A, 大径段的直径C大于通孔的直径A,因此由大径段和小径段相邻处的 台阶对套筒定位,将所述的芯棒头部12置入小径段L2内,按照上述 方式牵引拉杆8即可令芯棒头部12张开,对套筒3施加径向膨胀力, 通过胀压部6迫使套筒3变形自套筒的内壁向其外壁形成突出部4, 直至该突出部抵压在通孔2的内壁上。控制牵引拉杆8的牵引距离, 可以令突出部紧紧的抵压在通孔的内壁上实现铆接,或者沉陷在通孔 内壁内。权利要求1.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壳体(1)上开设圆形通孔(2),所述套筒(3)的外径包括大径段(L1)和小径段(L2),其特征是所述的小径段(L2)的直径(B)小于通孔(2)的直径(A),所述的大径段(L1)的直径(C)大于通孔(2)的直径(A),小径段(L2)置于所述的通孔(2)内,自套筒(3)的内壁向其外壁设置突出部(4),该突出部(4)抵压在通孔(2)的内壁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 是所述的突出部(4)沉陷在通孔(2)内壁内。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其 特征是所述的突出部(4)为断续的圆弧状结构。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其 特征是所述的突出部(4)为断续的点状结构。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其 特征是所述的突出部(4)分布在至少两个与套筒(3)的轴线垂直的 平面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贮液器壳体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壳体(1)上开设圆形通孔(2),所述套筒(3)的外径包括大径段(L1)和小径段(L2),其特征是所述的小径段(L2)的直径(B)小于通孔(2)的直径(A),所述的大径段(L1)的直径(C)大于通孔(2)的直径(A),小径段(L2)置于所述的通孔(2)内,自套筒(3)的内壁向其外壁设置突出部(4),该突出部(4)抵压在通孔(2)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丹张自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