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35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20
本申请提供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包括至少四个第一轨道单元以及四个第二轨道单元,第一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和四个第一化学锚栓,第二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和两个第二化学锚栓,从隧道的洞口向隧道的内侧依次设置两个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第一轨道单元,从隧道的洞口向隧道的外侧依次设置两个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第一轨道单元。通过在隧道洞口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第一轨道单元,利用第一化学锚栓和第二化学锚栓加强无砟轨道的结构稳定性,在邻近隧道的洞口的两侧各设置两个第二轨道单元便于适应隧道的洞口附近温度变化更大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

Ballastless track passing through tunnel and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本申请涉及无砟轨道
,尤其涉及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是通过砂浆层将轨道板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支承层上,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要求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若外界温度变化较大,纵连板式轨道结构在外界复杂荷载作用下,各组成部件、层间以及相邻轨道板间接缝位置会产生各种病害,如轨道板裂缝、层间离缝、宽窄接缝破碎等,因此,加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用于加强无砟轨道的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包括:至少四个第一轨道单元,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和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一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四个第二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包括所述轨道板、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两个第二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分布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从所述隧道的洞口向所述隧道的内侧依次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单元;<br>从所述隧道的洞口向所述隧道的外侧依次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单元。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所述轨道板的同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195mm≤L1≤215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685mm≤L2≤705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290mm≤L3≤310mm。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包括:施做支承层,在所述支承层上对应施做轨道板,在所述支承层和所述轨道板之间施做砂浆层,其中,至少四个所述轨道板从所述隧道的洞口向所述隧道的内侧分布,至少四个所述轨道板从所述隧道的洞口向所述隧道的外侧分布;在平均分布于所述隧道的洞口两侧的四块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六个容纳孔,所述容纳孔贯穿所述轨道板、所述砂浆层直至所述支承层,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两个所述容纳孔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以形成第二轨道单元;在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向所述隧道的外侧分布的至少两块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四个所述容纳孔,在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向所述隧道的内侧分布的至少两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四个所述容纳孔,四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化学锚栓以形成第一轨道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砂浆层的高度为H1,所述容纳孔的深度为H2,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的长度均为H3,其中360mm+H1≤H2≤380mm+H1,315mm+H1≤H3≤325mm+H1。进一步地,所述容纳孔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89°≤A≤9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在隧道洞口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第一轨道单元,利用第一化学锚栓和第二化学锚栓加强无砟轨道的结构稳定性,在邻近隧道的洞口的两侧各设置两个第二轨道单元便于适应隧道的洞口附近温度变化更大的情况,不仅能有效避免路隧过渡段轨道板上拱、轨道板裂缝、层间离缝、宽窄接缝破碎等病害,还具有施工简单、受力明确、牢固可靠、耐久性好等优点,实现对高温胀板风险的主动管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具有与上述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轨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轨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隧道的洞口1;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轨道板10;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是指无砟轨道正常运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纵向”是指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横向”是指与无砟轨道的纵向相交的方向,例如附图1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mm”是指国际单位毫米,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请参见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包括至少四个第一轨道单元100以及四个第二轨道单元200。第一轨道单元100包括轨道板10和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平均分布于第一轨道单元1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两端。第二轨道单元200包括轨道板1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和两个第二化学锚栓3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平均分布于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两端。两个第二化学锚栓30分布于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两端,第二化学锚栓30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靠近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从隧道的洞口1向隧道的内侧依次设置两个第二轨道单元200和至少两个第一轨道单元100。从隧道的洞口1向隧道的外侧依次设置两个第二轨道单元200和至少两个第一轨道单元10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无砟轨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轨道板、砂浆层和支承层。其中,轨道板由线下预制形成,支承层可以是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砂浆层可以是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轨道板上可以有挡肩,也可以无挡肩。化学锚栓是指是通过化学粘结剂将锚固构件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钻孔中,以对被固定结构实现锚固的复合结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隧道的洞口1两侧的无砟轨道的研究,以CRTSⅡ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四个第一轨道单元,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和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一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n四个第二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包括所述轨道板、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两个第二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分布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n从所述隧道的洞口向所述隧道的内侧依次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单元;/n从所述隧道的洞口向所述隧道的外侧依次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四个第一轨道单元,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和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一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
四个第二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包括所述轨道板、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两个第二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分布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从所述隧道的洞口向所述隧道的内侧依次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单元;
从所述隧道的洞口向所述隧道的外侧依次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所述轨道板的同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195mm≤L1≤2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685mm≤L2≤705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孙立李秋义王森荣杨艳丽朱彬张世杰吴欢任西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