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降解黏着斑激酶的化合物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236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和药物合成领域,涉及一类靶向降解黏着斑激酶(FAK)蛋白的化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的药学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它们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治疗剂特别是作为FAK降解剂的用途。所述的化合物,及其几何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的结构如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对FAK激酶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可以用于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与FAK激酶的表达或活性有关的多种疾病。

Target degradation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降解黏着斑激酶的化合物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和药物合成领域,涉及一类靶向降解黏着斑激酶(FAK)蛋白的化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的药学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它们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治疗剂特别是作为FAK降解剂的用途。
技术介绍
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是一类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自1992年schaller等将FAK鉴定为Src癌基因的底物,且是一个高度磷酸化的蛋白,位于黏着斑处。大量研究发现,在人类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肺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FAK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FAK的表达量和活性的增加是癌症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FAK能够与细胞内的多种蛋白产生相互作用,说明FAK是一类多功能激酶,通过参与细胞内的多条信号通路,调节控制许多生物学功能,如细胞骨架重组、细胞迁移运动、细胞凋亡、有丝分裂等,除了参与调节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外,FAK还被发现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基于上述的发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几何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n

【技术特征摘要】
1.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几何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



A为(C6-C12)芳基,5-12个碳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3-C6)环烷基或3-12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所述的杂芳基或杂环基含有1-3个N、O或S的杂原子;
A被1、2、3、4或5个R1取代;
R1为氢、氘、羟基、卤素、硝基、氨基、氰基、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任选被羟基、氨基或卤代的(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被单或二(C1-C6烷基)取代的氨基、(C1-C6)烷基酰氨基、4-7元杂环基、-C(O)R2、-S(O)2R2、-S(O)R2、-C(O)OR2、-C(O)SR2、-C(O)(NR2R3)、-S(O)2NR2R3、-S(O)NR2R3、-NR2C(O)R3、-NR2S(O)2R3、-NR2S(O)R3、-NR2C(O)NHR3、-NR2S(O)NHR3、-NR2S(O)2NHR3、-CH2P(O)R2R3;
R2、R3为氢、氘、氨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任选被羟基、氨基或卤代的(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被单或二(C1-C6烷基)取代的氨基、(C1-C6)烷基酰氨基、4-7元杂环基;
Y为氢、羟基、卤素、硝基、氨基、氰基、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
X为C或N。
R4或R5分别独立地为氢、氘、羟基、卤素、羰基、硝基、氨基、氰基、羧基、氧代、(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3-12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n1、n2分别独立地为0,1或2;
W为N或CR6;
R6为氢、氘、羟基、卤素、硝基、氨基、氰基、羧基、氧代、(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M为NR7,O或S;
R7为氢、氘、羟基、卤素、硝基、氨基、氰基、羧基、氧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
L为通式(IV)或(V)所示化合物,



X1或X2分别独立地为氢,
X3为
R8为氢、氘、(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Q为CH或N;
t为0-12之间的整数;
k为0-12之间的整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及其几何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
其中,
A为苯环,5-12个碳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3-C6)环烷基或3-12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A被1、2、3、4或5个R1取代;
R1为氢、氘、羟基、卤素、硝基、氨基、氰基、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任选被羟基、氨基或卤代的(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被单或二(C1-C6烷基)取代的氨基、(C1-C6)烷基酰氨基、4-7元杂环基、-C(O)R2、-S(O)2R2、-S(O)R2、-C(O)OR2、-C(O)SR2、-C(O)(NR2R3)、-S(O)2NR2R3、-S(O)NR2R3、-NR2C(O)R3、-NR2S(O)2R3、-NR2S(O)R3、-NR2C(O)NHR3、-NR2S(O)NHR3、-NR2S(O)2NHR3、-CH2P(O)R2R3;
R2、R3为氢、氘、氨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任选被羟基、氨基或卤代的(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被单或二(C1-C6烷基)取代的氨基;
Y为氢、羟基、卤素、硝基、氨基、氰基、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冬梅王瑞峰程卯生陈以轩赵相欣于思佳吴天啸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