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备车辆行驶用的电动马达(30)、向所述电动马达(30)供给电力的蓄电池(100)、控制所述电动马达(30)的动力控制单元(320)、乘员放脚的踏板(9)、在所述踏板(9)的左右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CT)的跨骑型电动车辆(1、1A、1B)中,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配置在所述中央通道(CT)的内部,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车轮(3)的车轴(3a)与轮子(3w)的上端(3w1)之间的范围(H1)。
Straddle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跨骑型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小型摩托车型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在车身下部搭载有蓄电池的结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248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跨骑型电动车辆中,具备控制从蓄电池向电动马达的能量的控制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在从车身的前部的操舵轴部至踏板部的框架颈附近的中空部内设置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大部分配置在比前轮靠上方的位置,对于车辆的低重心化不利。另一方面,控制装置如果配置在比踏板部、车轴等靠下方的位置等简单地配置于低位置,则来自路面的飞溅等引起的浸水成为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包含动力控制单元的高压电气安装部件的浸水并实现车辆的重量平衡的最优化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涉及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1、1A、1B),其具备:车辆行驶用的电动马达(30);向所述电动马达(30)供给电力的蓄电池(100);控制所述电动马达(30)的动力控制单元(320);乘员放脚的踏板(9);及在所述踏板(9)的左右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CT),在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中,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配置在所述中央通道(CT)的内部,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车轮(3)的车轴(3a)与轮子(3w)的上端(3w1)之间的范围(H1)。根据该结构,动力控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车轴靠上方的位置,且配置在比轮子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因此,与将动力控制单元整体配置在比车轴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从下方向动力控制单元的浸水,并且与将动力控制单元整体配置在比轮子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车辆的低重心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中,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对多个高压线进行连接、分支的分配器(323),所述分配器(323)配置在比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对高压线进行集中的分配器配置于高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从下方向分配器的浸水。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中,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在所述中央通道(CT)的前方具备将行车风向所述中央通道(CT)内引导的导风部(315),所述导风部(315)配置在比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从导风部导入到中央通道内的行车风在动力控制单元的上表面部流动。因此,动力控制单元产生的热量容易向上方逃散,能够提高冷却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中,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搭载于车身而对所述蓄电池(100)进行充电的充电器(325),所述充电器(325)配置在比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作为行驶过程中的发热部件的动力控制单元的下方配置有在行驶过程中不进行动作的充电机。因此,通过从导风部导入的行车风能够高效地对动力控制单元进行冷却。而且,能够抑制行驶过程中的来自车辆下方的干扰对动力控制单元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中,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对所述蓄电池(100)及动力控制单元(320)进行支承的车身框架(11),所述车身框架(11)具备位于比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靠下方的位置的下框架(14b)。根据该结构,在动力控制单元的下方,下框架承受来自车辆下方的干扰。因此,能够抑制来自车辆下方的干扰对动力控制单元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中,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具备控制基板(322)和高压基板(321),所述高压基板(321)配置在比所述控制基板(322)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高压基板配置在动力控制单元的上部。因此,能够抑制来自下方的对于高压基板的浸水。而且,如果在比动力控制单元靠上方的位置设置导风部,则能够高效地对发热量大的高压基板进行冷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形态,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包含动力控制单元的高压电气安装部件的浸水并实现车辆的重量平衡的最优化的跨骑型电动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在图1中拆卸了车身罩等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中央通道内的部件配置的左侧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特定部件的配置的左侧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特定部件的配置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车身框架的左侧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车身框架的俯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的车身框架的从左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PCU周边的部件配置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PCU周边的部件配置的主视图。图13是从图11拆卸了接线盒的状态的包含局部剖面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的右侧视图。图15是图14的PCU的端子板周边的从右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相当于图6的左侧视图。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相当于图7的俯视图。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相当于图6的左侧视图。图20是实施方式的盖的开闭结构的从左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1是图20的A-A剖视图。图22是图21的B-B剖视图。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盖的闭状态的包含剖面的图。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盖的开状态的包含剖面的图。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电软线的立体图。图25(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电软线的收纳状态的图。图25(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电软线的第一引出方法的图。图25(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电软线的第二引出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的方向相同。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表示车身左右中心的线CL。<车辆整体>图1示出单元摆动(unitswing)式的机动二轮车1作为跨骑型电动车辆的一例。机动二轮车1具备作为转向轮的前轮3、作为驱动轮的后轮4。前轮3支承于前叉6,通过操作手柄2能够转向。在前叉6支承有前挡泥板6a。后轮4支承于摆动单元10,通过电动马达30能够驱动。摆动单元10具备电动马达30、对电动马达30的驱动力进行减速之后向后轮车轴4a传递的减速器35。在摆动单元10的后端部经由挡泥板支承臂40支承有后挡泥板50。在挡泥板支承臂40上连结后减振器7的下端部。包含操作手柄2、前叉6及前轮3的转向类部件能够转向地支承于车身框架11的前端部。摆动单元10及后轮4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于车身框架11的下部。车身框架11的周围由车身罩5覆盖。车身框架11及车身罩5是机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1、1A、1B),其具备:/n车辆行驶用的电动马达(30);/n向所述电动马达(30)供给电力的蓄电池(100);/n控制所述电动马达(30)的动力控制单元(320);/n乘员放脚的踏板(9);及/n在所述踏板(9)的左右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CT),/n在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中,/n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配置在所述中央通道(CT)的内部,/n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车轮(3)的车轴(3a)与轮子(3w)的上端(3w1)之间的范围(H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1、1A、1B),其具备:
车辆行驶用的电动马达(30);
向所述电动马达(30)供给电力的蓄电池(100);
控制所述电动马达(30)的动力控制单元(320);
乘员放脚的踏板(9);及
在所述踏板(9)的左右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CT),
在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中,
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配置在所述中央通道(CT)的内部,
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车轮(3)的车轴(3a)与轮子(3w)的上端(3w1)之间的范围(H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对多个高压线进行连接、分支的分配器(323),
所述分配器(323)配置在比所述动力控制单元(320)靠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在所述中央通道(CT)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义隆,大久保克幸,仓持亮,岛村寿文,辻和夫,市川广基,山口敬文,石川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