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用储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978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用储油罐,其包括包括基架、罐体、顶盖和底盖,罐体固定在基架上,底盖连接在罐体下端,顶盖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罐体上端,顶盖上设有排气筒,罐体内设有浮筒,浮筒筒底连接有出油软管,出油软管的一端向下穿过浮筒,另一端延伸出顶盖外,出油软管部分盘绕在浮筒内,浮筒底部设有若干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小储油罐内沉淀物与润滑油混在一起而影响润滑油质量的效果。

Oil storage tank for lubricating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油用储油罐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润滑油用储油罐。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经过滤和调和后形成,润滑油调和好后一般存储于储油罐内,然后再进行分装。但是储油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底部会积累大量的废渣沉淀,由于传统储油罐的出油管一般设置在罐底,在抽油时容易使得沉淀物与润滑油混在一起,影响润滑油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用储油罐,其优点是:减小了储油罐内沉淀物与润滑油混在一起而影响润滑油质量的情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润滑油用储油罐,包括基架、罐体、顶盖和底盖,所述罐体固定在基架上,所述底盖连接在罐体下端,所述顶盖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罐体上端,所述顶盖上设有排气筒,所述罐体内设有浮筒,所述浮筒筒底连接有出油软管,所述出油软管的一端向下穿过浮筒,另一端延伸出顶盖外,所述出油软管部分盘绕在浮筒内,所述浮筒底部设有若干限位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油时操作者将出油软管与油泵相连,由于浮筒在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润滑油表面,使得出油软管的进油口在抽油过程中保持位于底盖上方,当限位杆与底盖抵触时,浮筒的下降被限制,此时出油软管位于沉淀层的上方无法继续抽油,减小了沉淀物跟随润滑油一起被抽出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影响润滑油质量的可能小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筒周围设有若干浮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板增加了浮筒的稳定性,减小了浮筒倾斜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内壁上连接有若干横杆,所述横杆与浮板一一对应,各个所述横杆上均设有竖直穿过浮板的导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浮筒升降时,各浮板亦相对于导向杆移动,起到了对浮筒的导向作用,降低了浮筒倾翻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板上开设有供导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径大于导向杆的外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浮板移动时的流畅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软管在进油端螺纹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覆盖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油软管在抽油时,过滤网对润滑油中杂质进行过滤,利用提高润滑油的品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盖上设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底盖铰接在釜体上,所述釜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底盖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储油罐底部的沉淀时,操作者先打开阀门使沉淀物经排油管流出,然后再解除固定件,对罐体以及底盖进一步清理,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支撑座、L形杆和螺杆,所述支撑座固定在罐体侧壁上并沿罐体轴线周向分布有若干个,所述L形杆的一端穿过支撑座,另一端位于底盖下方,所述L形杆在支撑座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在L形杆远离支撑座的一端,且螺杆轴线与罐体轴线相平行,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垫板,另一端设有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底盖时,操作者转动手轮,带动垫板将底盖抵紧在罐体上,简单方便,且垫板沿罐体的周向设置,增加了底盖受力均匀性以及底盖与罐体间的紧密性;当需要打开底盖时,操作者反转手轮,待垫板与底盖分离后转动L形杆,使垫板移至罐体外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架内铰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底盖背离罐体的一侧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或回缩带动底盖关闭或打开,无需人力转动,既方便了操作者工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底盖与罐体间的紧密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盖上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罐体抵触的一侧分别设有橡胶密封环和密封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盖关闭时,橡胶密封环嵌入密封槽中,密封垫与罐体的下端面抵触,增加了底盖和罐体的密封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抽油时出油软管的进油口始终位于储油罐底部沉淀层的上方,加上限位杆对浮筒下降位置的限定,减小了沉淀物随着润滑油一起被抽出的可能性,保障了润滑油品质;2.浮板以及导向杆对浮板的导向,增加了浮筒移动的稳定性;底盖的铰接设置则方便了操作者对储油罐内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浮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图5是图2中C处放大图。图中,1、基架;11、罐体;12、顶盖;121、紧固螺栓;122、排气筒;13、底盖;131、排油管;1311、阀门;14、浮筒;141、限位杆;142、浮板;15、出油软管;16、横杆;17、导向杆;18、通孔;19、固定环;191、过滤网;2、固定件;21、支撑座;22、L形杆;23、螺杆;231、垫板;232、手轮;24、紧固螺母;25、液压缸;26、密封垫;27、橡胶密封环;28、密封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润滑油用储油罐,如图1所示,包括基架1、罐体11、顶盖12和底盖13,基架1支撑在地面上,罐体11呈桶状且竖直固定在基架1上,底盖13连接在罐体11的下端,以将罐体11的下端封住,顶盖12则通过紧固螺栓121连接在罐体11上端,将罐体11的上端封住,顶盖12上还设有排气筒122。如图2所示,罐体11内设有浮筒14,浮筒14的半径大于罐体11半径,浮筒14筒底连接有出油软管15,出油软管15的一端向下穿过浮筒14,另一端延伸出顶盖12外,以与油泵连接,同时出油软管15部分盘绕在浮筒14内,且该部分出油软管15的长度大于罐体11高度,浮筒14底部设有若干限位杆141,限位杆141的长度根据储油罐底部沉淀层的厚度来确定,当限位杆141与底盖13抵触时,出油软管15的进油口位于沉淀层的上方。如图2和图4所示,浮筒14外壁上设有若干沿轴线等距分布的浮板142,罐体11内壁上连接有若干横杆16,横杆16与浮板142一一对应,各个横杆16远离罐体11内壁的一端均设有竖直的导向杆17,各个浮板142上均开设有通孔18,通孔18的内径大于导向杆17的外径,导向杆17的一端向下穿过通孔18并延伸至靠近底盖13处。如图2所示,当储油罐内存储润滑油时,浮筒14以及浮板142漂浮在润滑油上,限位杆141和出油软管15的出油口均位于润滑油液面以下;抽油时,操作者将出油软管15位于顶盖12外的一端与油泵连接,启动油泵便可将润滑油抽出;当润滑油液位下降时,浮筒14跟随下降,在此过程中浮筒14内盘绕的出油软管15逐渐释放;当限位杆141与底盖13抵触时,浮筒14的移动被限制,当润滑油液面低于出油软管15的进油口后停止抽油,减小了沉淀物随着润滑油一起被抽出的可能,从而降低了对抽出润滑油品质的影响;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用储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1)、罐体(11)、顶盖(12)和底盖(13),所述罐体(11)固定在基架(1)上,所述底盖(13)连接在罐体(11)下端,所述顶盖(12)通过紧固螺栓(121)连接在罐体(11)上端,所述顶盖(12)上设有排气筒(122),所述罐体(11)内设有浮筒(14),所述浮筒(14)筒底连接有出油软管(15),所述出油软管(15)的一端向下穿过浮筒(14),另一端延伸出顶盖(12)外,所述出油软管(15)部分盘绕在浮筒(14)内,所述浮筒(14)底部设有若干限位杆(1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用储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1)、罐体(11)、顶盖(12)和底盖(13),所述罐体(11)固定在基架(1)上,所述底盖(13)连接在罐体(11)下端,所述顶盖(12)通过紧固螺栓(121)连接在罐体(11)上端,所述顶盖(12)上设有排气筒(122),所述罐体(11)内设有浮筒(14),所述浮筒(14)筒底连接有出油软管(15),所述出油软管(15)的一端向下穿过浮筒(14),另一端延伸出顶盖(12)外,所述出油软管(15)部分盘绕在浮筒(14)内,所述浮筒(14)底部设有若干限位杆(1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用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4)周围设有若干浮板(1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用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1)内壁上连接有若干横杆(16),所述横杆(16)与浮板(142)一一对应,各个所述横杆(16)上均设有竖直穿过浮板(142)的导向杆(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油用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142)上开设有供导向杆(17)穿过的通孔(18),所述通孔(18)内径大于导向杆(17)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用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软管(15)在进油端螺纹连接有固定环(19),所述固定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玉芬刘永卫胡荣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