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85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06
一种容易地进行驱动绳缆的连接作业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30),其具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中央轨道连结的中央辊单元(21);及与该中央辊单元卡合的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61)。另外,滑动门装置(30)具备:固定于中央辊单元的保持托架(71);及与该保持托架卡合的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62)。并且,中央辊单元构成为,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相对于该中央辊单元的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卡合,及保持托架相对于该中央辊单元的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位固定置。并且,保持托架固定于中央辊单元,由此在保持托架与该中央辊单元之间夹入并保持第一及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61、62)。

Sliding door device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用的滑动门装置具备引导辊单元,该引导辊单元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车身的导轨连结。进而,成为如下的结构:经由该引导辊单元而将滑动门支承于车身,从而能够进行沿着该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滑动门的开闭动作。另外,以往,在这样的滑动门装置中存在如下情况:使用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根驱动线缆来牵引引导辊单元,由此对该滑动门进行开闭驱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通过向位于导轨的延伸方向的引导辊单元的两端部分别固定线缆末端保持件,从而将末端已被保持于这些各线缆末端保持件的两根驱动线缆布设于导轨的轨道内。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作为导轨的下方的位置处,将各线缆末端保持件固定于该引导辊单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071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77716号公报然而,在大多情况下,引导辊单元配置于车身与滑动门之间的狭窄的间隙。因此,以往,对该引导辊单元连接驱动线缆的作业变得极其烦杂。而且,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实际情况也不能说消除了该组装性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尚留下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线缆的连接作业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具备:引导辊单元,该引导辊单元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车身的导轨连结;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该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与所述引导辊单元卡合;保持托架,该保持托架固定于所述引导辊单元;以及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该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与所述保持托架卡合,所述引导辊单元构成为,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相对于该引导辊单元的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卡合,以及所述保持托架相对于该引导辊单元的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固定,并且所述保持托架固定于所述引导辊单元,由此在所述保持托架与该引导辊单元之间夹入并保持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引导辊单元从车宽方向外侧连接已被保持于第一以及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的两根驱动线缆。因此,能够在将该引导辊单元与导轨已连结的状态下进行驱动线缆的连接作业。并且,在将两个线缆末端保持件中的一方卡合于引导辊单元、将另一方卡合于保持托架之后再将该保持托架固定于引导辊单元,从而即使在无法确保较大的作业空间的状况下,也能够顺利地进行该组装作业。进而,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线缆向引导辊单元连接的作业。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优选具备线缆引导件,该线缆引导件将由于被保持于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而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根驱动线缆引导至所述导轨的轨道内。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采用将各驱动线缆布设于导轨的轨道内的结构。进而,由此能够省去例如在导轨的下方布设各驱动线缆的情况下所需的线缆用的引导部件而实现结构的简化以及作业效率的提高。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辊单元具备竖立设置部,该竖立设置部在比所述导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处与该导轨相对,所述保持托架具备:纵壁部,在该纵壁部与所述竖立设置部之间夹入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以及侧壁部,该侧壁部在比所述纵壁部靠所述导轨侧的位置处沿车宽方向延伸。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在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引导辊单元的竖立设置部与保持托架的纵壁部之间夹入第一以及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的形式容易且可靠地固定这些各线缆末端保持件。并且,能够以保持托架的侧壁部形成线缆引导件的形式将保持于线缆末端保持件的驱动线缆引导至导轨的轨道内。进而,由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以及作业效率的提高。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沿着所述侧壁部而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延伸。根据上述结构,各线缆末端保持件的引导部分别能够保护已保持于这些各线缆末端保持件的驱动线缆,并且保持托架的侧壁部能够以支承该引导部的形式形成线缆引导件。进而,由此能够稳定地经由驱动线缆来牵引引导辊单元。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构成为,已被保持于该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该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的各所述驱动线缆被从所述引导部的顶端部拉出,并且在所述引导部的顶端部形成有弯曲面,该弯曲面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凸出。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从各线缆末端保持件拉出的驱动线缆被推压到该引导部的顶端部这样的状况下,也能够不使之对该引导部的前端部以及各驱动线缆施加过大的负荷。进而,由此能够确保顺畅且稳定的动作和高可靠性及耐久性。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具备张力赋予机构,该张力赋予机构对该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该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所保持的驱动电缆赋予张力。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省去例如设置于对驱动线缆进行驱动的门致动器的张力赋予机构而实现该门致动器的小型化以及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与将这些各驱动线缆连接于引导辊单元的作业同时地进行使用张力赋予机构来对各驱动线缆赋予张力的工序。进而,由此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沿上下方向配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车宽方向尺寸的小型化。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线缆的连接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设置于车身的侧面的滑动门的说明图。图2是滑动门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滑动门装置的剖视图(图2中的III-III截面)。图4是滑动门装置的主视图(全闭位置)。图5是滑动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a)是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的俯视图,(b)是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的俯视图。图7是滑动门装置的剖视图(图3中的VII-VII截面)。图8是滑动门装置的剖视图(图3中的VIII-VIII截面)。图9是滑动门装置的作用说明图。图10是滑动门装置的放大剖视图(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对保持托架卡合的结构)。符号说明1车辆、2车身、2s侧面、3门开口部、4滑动门、10导轨、11中央轨道、11a侧壁部、11b上壁部、11c外壁部、11d下壁部、11f前端部、11r后端部、11x轨道内、12上轨道、13下轨道、20引导辊单元、21中心辊单元、30滑动门装置、31第一驱动线缆、31e末端、32第二驱动线缆、32e末端、35门致动器、36凹部、37引导部、40引导辊、42转动臂、43臂部、43x转动连结部、44竖立设置部、44s外侧面、45凸缘部、47、48支轴、50负载辊、51固定托架、52连结轴、53、54引导管、55、56带轮、61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62第二线缆末端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引导辊单元,该引导辊单元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车身的导轨连结;/n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该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与所述引导辊单元卡合;/n保持托架,该保持托架固定于所述引导辊单元;以及/n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该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与所述保持托架卡合,/n所述引导辊单元构成为,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相对于该引导辊单元的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卡合,以及所述保持托架相对于该引导辊单元的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固定,/n并且所述保持托架固定于所述引导辊单元,由此在所述保持托架与该引导辊单元之间夹入并保持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6 JP 2018-1476761.一种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引导辊单元,该引导辊单元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车身的导轨连结;
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该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与所述引导辊单元卡合;
保持托架,该保持托架固定于所述引导辊单元;以及
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该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与所述保持托架卡合,
所述引导辊单元构成为,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相对于该引导辊单元的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卡合,以及所述保持托架相对于该引导辊单元的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固定,
并且所述保持托架固定于所述引导辊单元,由此在所述保持托架与该引导辊单元之间夹入并保持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线缆引导件,该线缆引导件将由于被保持于所述第一线缆末端保持件及所述第二线缆末端保持件而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根驱动线缆引导至所述导轨的轨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辊单元具备竖立设置部,该竖立设置部在比所述导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处与该导轨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昭纪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