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928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的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充气轮胎(1)具备:横沟(20),其具有在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沟底面(21);以及突起(30),其设置于沟底面(21),且沿着沟底面(21)所延伸的方向延伸。突起(30)具备:主体部(31)以及隆起部(32),该隆起部(32)设置于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并且,该隆起部(32)形成为:从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自沟底面(21)起算的高度呈现增加。隆起部(32)形成有:作为轮胎硫化模具中的排气件的痕迹的至少1个排气痕(33b、34b)。

Pneumatic tire, tire curing mol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neumatic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如下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形成于胎面部的沟的沟底设置有突起(例如排石部(stoneejector))。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沟,并在该多个沟的沟底设置有:高度沿着长度方向而发生变化的突起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56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将具有上述这样突起的充气轮胎进行硫化成型时,用于成型突起而被设置于模具的凹部有时会产生橡胶流动不良的情形,从而在硫化成型后的充气轮胎的突起表面就会产生出凹坑(凹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的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横沟,该横沟具有在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沟底面;以及突起,该突起设置于所述沟底面,且沿着所述沟底面所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突起具备:主体部、以及隆起部,该隆起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并且,该隆起部还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自所述沟底面起算的高度呈现增加,所述隆起部形成有:作为轮胎硫化模具中的排气件的痕迹的、至少1个排气痕。根据该构成,突起的隆起部形成为: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自沟底面起算的高度呈现增加,因此,与突起相对应的轮胎硫化模具的凹部是在与突起的隆起部相对应的部分,从凹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而变深。据此,在硫化成型时,沿着与突起的隆起部相对应的凹部的部分而对橡胶进行引导,由此,橡胶容易流动至凹部的最深部,可抑制橡胶流动不良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另外,在突起的隆起部形成有:作为轮胎硫化模具中的排气件的痕迹的排气痕,因此,在硫化成型时,在与突起的隆起部相对应的凹部的部分,空气经由排气件而向轮胎硫化模具的外侧排出。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突起的隆起部产生凹坑。所述排气件可以为排气塞,所述排气痕可以为排气溢出物。所述排气件可以为弹簧排气件,所述排气痕可以为弹簧排气痕。根据该构成,在充气轮胎的隆起部所形成的排气痕为弹簧排气痕,弹簧排气痕与排气溢出物相比不易引人注意。据此,由于与排气痕为排气溢出物的情形相比、排气痕不易引人注意,所以,能够抑制充气轮胎的外观质量降低。所述隆起部在侧视时可以为具有至少1个台阶部的阶梯状,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可以大于所述排气痕。根据该构成,隆起部在侧视时为阶梯状,隆起部的台阶部大于排气痕,因此,排气痕收纳于台阶部的上表面。据此,即便排气痕形成在台阶部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充气轮胎的外观质量降低。所述隆起部可以具有多个所述台阶部。根据该构成,由于隆起部自沟底面起算的高度是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而呈阶梯性地增加的,所以,与隆起部相对应的轮胎硫化模具的凹部的部分也就从凹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而呈阶梯性地变深。据此,在硫化成型时,橡胶容易沿着与隆起部相对应的轮胎硫化模具的凹部的部分而流动至凹部的最深部,因此,能够抑制在突起的隆起部产生凹坑。所述隆起部可以具有多个所述排气痕。根据该构成,隆起部具有多个排气痕,因此,在与隆起部相对应的轮胎硫化模具的凹部的部分设置有多个排气件。所以,即便多个排气件中的1个排气件被橡胶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多个排气件中的其他排气件而将空气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多个所述台阶部可以分别具有所述排气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轮胎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硫化模具具备:沟成型部,该沟成型部用于对沟进行硫化成型;以及突起成型部,该突起成型部沿着所述沟成型部延伸,并且,凹设于所述沟成型部的沟底成型面,以便用于将突起成型于所述沟的沟底,所述突起成型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突起成型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沉降部,并且,该沉降部形成为:从长度方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所述沟成型部的深度变浅;在所述沉降部设置有排气件。根据该构成,突起成型部在沉降部是从突起成型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而变深。据此,在硫化成型时,沿着沉降部而对橡胶进行引导,由此,橡胶容易流动至突起成型部的最深部,可抑制橡胶流动不良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另外,在沉降部设置有排气件,因此,在沉降部,空气经由排气件而向轮胎硫化模具的外侧排出,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凹坑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案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轮胎硫化模具,对生胎进行硫化成型,由此,制造充气轮胎。根据该轮胎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凹坑的产生得到抑制而使外观质量降低也得到抑制的充气轮胎。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方向上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图3是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石部的周边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俯视图。图4是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石部的隆起部的周边的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用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硫化成型的轮胎硫化模具的成型面的主要部分的图。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截面图。图8是弹簧排气件的纵截面图。图9是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石部的隆起部的周边的、与图4同样的立体图。图10是用于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硫化成型的轮胎硫化模具的、与图7同样的截面图。图11是显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石部的隆起部的周边的、与图4同样的立体图。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石部的、与图5同样的截面图。图13是用于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硫化成型的轮胎硫化模具的、与图7同样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5…胎体层,10…纵沟,11…胎面沟,12…花纹块,20…横沟,21…沟底面,22A、22B…沟侧壁,22a…倾斜部分,30…排石部,31…主体部,31a…顶面,32…隆起部,33…第一台阶部,33a…第一上表面,33b…弹簧排气痕,34…第二台阶部,34a…第二上表面,34b…弹簧排气痕,40…胎肩花纹块,50…轮胎硫化模具,51…凸部,51a…沟底成型面,52…凹部,53…沉降部,53a…第一上表面成型面,53b…第二上表面成型面,54…模腔,55…排气孔,60…弹簧排气件,61…排气通路,62…壳体,62a…外周部,62b…内周部,62c…锥面,62d…缩径部,62e…壳体顶面,63…阀杆,63a…阀体,63b…轴部,63c…止挡件,63d…侧面部,63e…大径部,63f…阀杆顶面,64…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n所述充气轮胎具备:/n横沟,该横沟具有在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沟底面;以及/n突起,该突起设置于所述沟底面,且沿着所述沟底面所延伸的方向延伸,/n所述突起具备:主体部、以及隆起部,/n该隆起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并且,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自所述沟底面起算的高度呈现增加,/n所述隆起部形成有:作为轮胎硫化模具中的排气件的痕迹的、至少1个排气痕。/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8 JP 2018-222706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轮胎具备:
横沟,该横沟具有在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沟底面;以及
突起,该突起设置于所述沟底面,且沿着所述沟底面所延伸的方向延伸,
所述突起具备:主体部、以及隆起部,
该隆起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并且,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自所述沟底面起算的高度呈现增加,
所述隆起部形成有:作为轮胎硫化模具中的排气件的痕迹的、至少1个排气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件为排气塞,
所述排气痕为排气溢出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件为弹簧排气件,
所述排气痕为弹簧排气痕。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在侧视时为具有至少1个台阶部的阶梯状,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折居桂城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