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54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0:15
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胎面接地面具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至少1条周向槽和由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该周向槽和胎面接地端划分出的胎肩陆部,其中,所述胎肩陆部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使所述周向槽和所述胎面接地端连通的宽度方向槽,所述宽度方向槽包括与所述周向槽连通的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和与该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胎面接地端侧相邻且相连的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在该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局部区域具有胎面接地面处的开口宽度比槽底侧的槽宽小的狭窄槽部,所述周向槽的槽宽、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以及所述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满足关系式“周向槽的槽宽>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

ty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车辆的高性能化,在由行驶中的汽车产生的噪声中,由负载滚动中的轮胎引起的噪声的比例变大,要求降低该噪声。其中,高频率特别是1000Hz周边的轮胎噪声成为车外噪声的主要的原因,从环境问题的观点出发,也要求其降低对策。该1000Hz周边的轮胎噪声主要是由气柱共鸣声造成的。气柱共鸣声是由被沿胎面接地面的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周向槽和路面围绕的管内的空气的共鸣产生的噪声,在通常的乘用车中大多在800Hz~1200Hz左右观测到。由于该气柱共鸣声的峰值较高,频带较宽,因此占据由轮胎产生的噪声的大部分。另外,人的听觉在1000Hz周边的频带特别敏感,因此,对于提高行驶时的感觉方面上的安静性,这样的气柱共鸣声的降低也是有效的。在此,作为期望降低气柱共鸣声的轮胎,例如有在由多条周向槽划分出的肋状陆部设有具有纵槽和横槽的旁支型的共鸣器的轮胎(专利文献1)、在该陆部设有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的轮胎(专利文献2),该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具有在与周向槽分开的位置向陆部表面开口的气室和使该气室与周向槽连通的1条以上的狭窄颈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515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668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旁支型和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中,需要在胎面的陆部设置较大或者复杂的形状的槽、凹部,因此陆部的刚度分布不均匀,有可能成为偏磨损的原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气柱共鸣声并且抑制胎面的偏磨损的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在胎面接地面具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至少1条周向槽和由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该周向槽和胎面接地端划分出的胎肩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陆部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使所述周向槽和所述胎面接地端连通的宽度方向槽,所述宽度方向槽包括与所述周向槽连通的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和与该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胎面接地端侧相邻且相连的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在该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局部区域具有胎面接地面处的开口宽度比槽底侧的槽宽小的狭窄槽部,所述周向槽的槽宽、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以及所述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满足关系式“周向槽的槽宽>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在此,在本说明书中,“胎面接地面”是指使组装于轮辋并且填充有预定的内压的轮胎在负载有最大负载载荷的状态(以下,称为“最大负载状态”。)下滚动时与路面接触的位于轮胎的整周的范围的外周面,“胎面接地端”是指胎面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端。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后述的“基准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轮辋、填充预定的内压且设为无负载的状态。上述的“轮辋”是指在生产、使用轮胎的地区有效的工业标准,在日本为JATMA(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JATMAYEARBOOK、在欧洲为ETRTO(TheEuropeanTyreandRimTechnicalOrganisation,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的STANDARDSMANUAL、在美国为TRA(TheTireandRimAssociation,Inc.,美国轮胎轮辋协会)的YEARBOOK等中记载或将来记载的应用尺寸的标准轮辋(ETRTO的STANDARDSMANUAL中为MeasuringRim,TRA的YEARBOOK中为DesignRim)(即,上述的“轮辋”除了包含现有尺寸以外还包含将来可能包含在上述工业标准内的尺寸。作为“将来记载的尺寸”的例子,能够列举在ETRTO的STANDARDSMANUAL2013年度版中作为“FUTUREDEVELOPMENTS”而记载的尺寸。),但在上述工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上述的“轮辋”是指与轮胎的胎圈宽度相对应的宽度的轮辋。另外,“预定的内压”是指上述的JATMAYEARBOOK等中记载的应用尺寸·轮胎层级中的与单轮的最大负荷能力相对应的空气压(最高空气压),在上述工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预定的内压”是指与对于安装轮胎的每个车辆规定的最大负荷能力相对应的空气压(最高空气压)。并且,“最大负载载荷”是指与上述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载荷。另外,在此所说的空气还能够替换为氮气等非活性气体、其他气体。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周向槽的槽宽”是指在上述基准状态下测定的与周向槽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朝向上的长度。同样,“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狭窄槽部的开口宽度”、后述的“第3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以及“周向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宽度”等宽度是指在基准状态下测定的与该槽部分或者该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朝向上的长度。另外,对于“周向槽的槽宽”、“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以及后述的“第3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在沿着槽的深度方向和/或槽的延伸方向而槽宽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指定深度方向或者延伸方向的测定位置等条件,以其最大宽度作为槽宽。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槽等各要素的尺寸等是指在基准状态下(各要素在胎面接地面上的尺寸等是指在基准状态下的胎面接地面的展开图上)测定的尺寸。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刀槽花纹”是指具有在使轮胎以最大负载状态滚动时其至少一部分封闭的程度的宽度的窄槽。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气柱共鸣声并且抑制胎面的偏磨损的轮胎。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接地面的局部的局部展开图。图2是将图1的胎面接地面的局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表示的局部展开图。图3的(a)是沿着图2的I-I线的剖视图,(b)是沿着图2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将胎面接地面的局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表示的局部展开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将胎面接地面的局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表示的局部展开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将胎面接地面的局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表示的局部展开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示意性地表示胎面接地面的局部的局部展开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将胎面接地面的局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表示的局部展开图。图9的(a)是沿着图8的III-III线的剖视图,(b)是其变形例。图10是用于说明图8的轮胎的各槽部分等的位置关系的将胎面接地面的局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表示的局部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例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示意性地表示胎面1的胎面接地面T的局部展开图。轮胎10在胎面1的胎面接地面T具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在图示例中,沿着轮胎周向,即,相对于轮胎周向以0°的角度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至少1条(在图示例中为4条)周向槽2,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胎面接地面具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至少1条周向槽和由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该周向槽和胎面接地端划分出的胎肩陆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胎肩陆部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使所述周向槽和所述胎面接地端连通的宽度方向槽,/n所述宽度方向槽包括与所述周向槽连通的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和与该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胎面接地端侧相邻且相连的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n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在该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局部区域具有胎面接地面处的开口宽度比槽底侧的槽宽小的狭窄槽部,/n所述周向槽的槽宽、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以及所述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满足以下关系式(1):/n周向槽的槽宽>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7 JP 2017-1458561.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胎面接地面具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至少1条周向槽和由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该周向槽和胎面接地端划分出的胎肩陆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陆部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使所述周向槽和所述胎面接地端连通的宽度方向槽,
所述宽度方向槽包括与所述周向槽连通的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和与该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胎面接地端侧相邻且相连的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
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在该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局部区域具有胎面接地面处的开口宽度比槽底侧的槽宽小的狭窄槽部,
所述周向槽的槽宽、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以及所述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满足以下关系式(1):
周向槽的槽宽>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胎肩陆部还具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周向刀槽花纹,
所述周向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宽度与所述第1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以及所述第2宽度方向槽部分的槽宽满足以下关系式(2):
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信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