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205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汽车摆臂,以解决现有摆臂较重的技术问题,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汽车摆臂,包括套管和一体成型的摆臂本体,所述摆臂本体包括球销安装端、衬套安装端和套管安装端,所述摆臂本体上设有凹槽和操作孔,仅在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上设置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得车身更轻量化,同时摆臂材料使用更少,也降低了其制造成本。

Automobile swing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摆臂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是一种汽车摆臂。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是在满足汽车使用要求、安全性和成本控制要求的条件下,主要通过优化汽车车身结构的方式来实现对汽车的减重,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随着人们对汽车油耗的重视,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摆臂就是车架与车轮的连接机构,其作用是悬架的导向和支撑,能够有效的提升汽车方向盘的稳定性,使驾驶人员可以轻松的掌握汽车行驶的方向。摆臂主要包括摆臂本体、套管等,摆臂本体包括球销安装端、衬套安装端和套管安装端,球销安装端、衬套安装端和套管安装端之间成三角形设置,套管安装在套管安装端上。为了便于成型加工,现摆臂本体主要采用钣金一体冲压成型,其截面通常为C字形结构以增强其抗变形能力,摆臂本体上还设置凹槽和操作孔,操作孔位于凹槽内。现摆臂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摆臂本体的球销安装端23与衬套安装端21之间、衬套安装端21与套管安装端22之间以及球销安装端23与衬套安装端21之间的棱边均设有翻边29,从而形成C字形截面结构,凹槽24从球销安装端23向衬套安装端21延伸设置,操作孔28设置在衬套安装端21、套管安装端22以及球销安装端23的交汇处,并位于凹槽24内,现有的这种结构虽然满足使用要求,但依然存在重量较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摆臂,以解决现有摆臂较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摆臂,包括套管和一体成型的摆臂本体,所述摆臂本体包括球销安装端、衬套安装端和套管安装端,所述摆臂本体上设有凹槽和操作孔;所述凹槽从球销安装端向衬套安装端延伸设置,所述操作孔设置在衬套安装端、套管安装端以及球销安装端的交汇处,并位于凹槽内;所述球销安装端至所述衬套安装端具有第一棱边,所述球销安装端至所述套管安装端具有第二棱边,所述衬套安装端至所述套管安装端具有第三棱边,仅在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上设置翻边。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焊接在所述第二棱边上的翻边上的卡口内,且焊缝从卡口延伸至第三棱边。进一步的,从所述凹槽的端部到所述凹槽内的操作孔处,所述凹槽的深度逐渐增大。进一步的,从所述第二棱边上的翻边的端部到其中部,所述第二棱边上的翻边的高度逐渐增大。进一步的,从所述第一棱边上的翻边的端部到其中部,所述第一棱边上的翻边的高度逐渐增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汽车摆臂,取消了第三棱边上的翻边结构后,模拟摆臂受力情况得出其抗变形能力以之前相同,可满足使用要求,因而本技术的摆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也减轻了摆臂的重量,可使得车身更轻量化,同时由于摆臂材料使用更少,也降低了其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A-A的剖视图;图5至图10是现有摆臂的受力分析图;图11至图14是本技术的摆臂受力分析图。图中所示:1.套管,2.摆臂本体,21.衬套安装端,22.套管安装端,23.球销安装端,24.凹槽,25.第一棱边,26.第二棱边,27.第三棱边,28.操作孔,29.翻边,291.卡口,292.焊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汽车摆臂,包括套管1和一体成型的摆臂本体2,所述摆臂本体2包括球销安装端23、衬套安装端21和套管安装端22,所述摆臂本体2上设有凹槽24和操作孔28。所述凹槽24从球销安装端23向衬套安装端21延伸设置,所述操作孔28设置在衬套安装端21、套管安装端22以及球销安装端23的交汇处,并位于凹槽24内。所述球销安装端23至所述衬套安装端21具有第一棱边25,所述球销安装端23至所述套管安装端22具有第二棱边26,所述衬套安装端21至所述套管安装端22具有第三棱边27,仅在所述第一棱边25和所述第二棱边26上设置翻边29。即本技术的摆臂相当于在现有摆臂(参见图1)的摆臂本体上取消了第三棱边27上的翻边结构。通过模拟摆臂受力的情况,参见如图5至图10可知,现有摆臂的应力(深色部分)主要集中在摆臂本体的第一棱边25、第二棱边26附近,而第三棱边27附近应力较少,从而在第三棱边27上设置翻边不会对摆臂起加强作用。如图11至图14所示,图11至图14是取消了第三棱边27上的翻边结构后的摆臂受力模拟图,图13、图14中表明摆臂受力后的变形曲线图也和图9、图10中的变形曲线图基本保持一致,即摆臂取消了摆臂本体的第三棱边27上的翻边结构后,对摆臂的强度无影响,摆臂依然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本技术的摆臂重量更轻,可使得车身更轻量化,同时由于摆臂材料使用更少,也降低了其制造成本。其中,套管1可以直接由摆臂本体2直接冲孔翻边而成,即为一体结构,图中采用分体结构。采用分体结构时,如图3所示,套管1焊接在第二棱边26上的翻边29上的卡口291内,且焊缝292从卡口291延伸至第三棱边27。这样相比套管1只焊接在卡口291内的形式,增大了套管1与摆臂本体2的接触面积,摆臂本体2更不容易变形。凹槽24的槽深可一致,图2中,从凹槽24的端部到凹槽24内的操作孔28处,凹槽24的深度逐渐增大,这样凹槽24形成的加强筋加强作用越明显,这样可以防止应用过于集中在衬套安装端21、套管安装端22以及球销安装端23的交汇处,从而可使得摆臂上的引用分布更均匀。由图7可知,翻边高度一致时,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二翻边26、第一棱边25中部附近。为了改善上述情况优选的,从第二棱边26上的翻边29的端部到其中部,第二棱边26上的翻边29的高度b逐渐增大,或/和从第一棱边25上的翻边29的端部到其中部,第一棱边25上的翻边29的高度逐渐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摆臂,包括套管(1)和一体成型的摆臂本体(2),所述摆臂本体(2)包括球销安装端(23)、衬套安装端(21)和套管安装端(22),所述摆臂本体(2)上设有凹槽(24)和操作孔(28);所述凹槽(24)从球销安装端(23)向衬套安装端(21)延伸设置,所述操作孔(28)设置在衬套安装端(21)、套管安装端(22)以及球销安装端(23)的交汇处,并位于凹槽(24)内;所述球销安装端(23)至所述衬套安装端(21)具有第一棱边(25),所述球销安装端(23)至所述套管安装端(22)具有第二棱边(26),所述衬套安装端(21)至所述套管安装端(22)具有第三棱边(27),其特征在于:仅在所述第一棱边(25)和所述第二棱边(26)上设置翻边(29)。/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摆臂,包括套管(1)和一体成型的摆臂本体(2),所述摆臂本体(2)包括球销安装端(23)、衬套安装端(21)和套管安装端(22),所述摆臂本体(2)上设有凹槽(24)和操作孔(28);所述凹槽(24)从球销安装端(23)向衬套安装端(21)延伸设置,所述操作孔(28)设置在衬套安装端(21)、套管安装端(22)以及球销安装端(23)的交汇处,并位于凹槽(24)内;所述球销安装端(23)至所述衬套安装端(21)具有第一棱边(25),所述球销安装端(23)至所述套管安装端(22)具有第二棱边(26),所述衬套安装端(21)至所述套管安装端(22)具有第三棱边(27),其特征在于:仅在所述第一棱边(25)和所述第二棱边(26)上设置翻边(29)。


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家富陈海陈正康胡礼谭英杰向用均蒲吕春胡洪侯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