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侧设置有活动引导辊,所述槽体的内侧外表面对应活动引导辊两端同一高度处开设有滑轨,所述槽体的后端连接有调节板,所述槽体的后端外表面靠近调节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活动引导辊包括引导辊与分设于两端处的活动块,所述引导辊的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活动块内部的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可以较好的适应挤出材料出口所在的高度,更为灵活全面,避免了拉条的材料下垂时与槽体内侧的底面相接触而发生断裂的现象,有利于整个工序的连续进行。
Water draw bar of single screw gran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
本技术涉及造粒机冷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
技术介绍
单螺杆造粒机借由螺杆的转动,将材料挤出,水拉条可以将挤出的材料及时冷却定型,并进行牵引,以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现有的水拉条对于承接挤出材料出口部分的活动辊的高度无法调节,不能较灵活的适应所处不同高度条状材料的挤出位置;其次,在槽体内进行水冷时,因挤出材料的粗细程度不同,引导辊之间的条状材料下垂过度则会与槽体内侧的底面接触摩擦,进而造成材料的断裂,影响连续生产。为此,我们提出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侧设置有活动引导辊,所述槽体的内侧外表面对应活动引导辊两端同一高度处开设有滑轨,所述槽体的后端连接有调节板,所述槽体的后端外表面靠近调节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活动引导辊包括引导辊与分设于两端处的活动块,所述引导辊的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活动块内部的转轴,所述引导辊与活动块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滑动的卡于滑轨的内侧;所述调节板包括活动板与对称分设于两侧且槽体之间固定连接的限位侧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限位侧板内部的贯穿轴,所述活动板与限位侧板之间通过贯穿轴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螺纹杆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上下两端的支撑头与旋转头,所述螺纹杆贯穿于固定板的内部且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头的上端活动抵住调节板的下端外表面。优选的,所述槽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处设置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辊、侧支架与电机,所述侧支架于牵引辊的两侧呈对称排布,所述侧支架的下端与槽体的上端外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牵引辊与侧支架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与牵引辊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槽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抬高支架,所述抬高支架与槽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内侧的底面贯穿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呈L形状向下并向水平方向折弯,所述排水管的靠近槽体外部的一端处设置有球阀。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辊,所述活动辊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活动辊与活动板之间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通过设置有调节板、固定板与支撑结构,借由旋转头对螺纹杆进行转动,在螺纹杆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上下移动改变位置,进而使得支撑头顶住活动板上下移动,此时活动板将沿贯穿轴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活动辊所处的高度发生变化,以更好适应挤出材料出口所在的高度,更为灵活全面,通过设置有活动引导辊并配合滑轨,对于拉条出来的材料,易下垂时,将引导辊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减少引导辊之间的间距,此过程中活动块沿滑轨的内侧进行滑动,不会与槽体分离或发生倾斜的现象,之后由于引导辊之间的间距较小,避免了拉条的材料下垂时与槽体内侧的底面相接触而发生断裂的现象,有利于整个工序的连续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的固定板处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的槽体的剖视图。图中:1、槽体;11、滑轨;2、活动引导辊;21、引导辊;22、活动块;23、转轴;3、调节板;31、活动板;32、限位侧板;33、贯穿轴;34、活动辊;4、固定板;5、支撑结构;51、螺纹杆;52、旋转头;53、支撑头;6、牵引装置;61、牵引辊;62、侧支架;63、电机;7、排水管;8、抬高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包括槽体1,槽体1内侧设置有活动引导辊2,槽体1的内侧外表面对应活动引导辊2两端同一高度处开设有滑轨11,槽体1的后端连接有调节板3,槽体1的后端外表面靠近调节板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与调节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5,其中:活动引导辊2包括引导辊21与分设于两端处的活动块22,引导辊21的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活动块22内部的转轴23,引导辊21与活动块22之间通过转轴23活动连接,活动块22滑动的卡于滑轨11的内侧;调节板3包括活动板31与对称分设于两侧且槽体1之间固定连接的限位侧板32,活动板31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限位侧板32内部的贯穿轴33,活动板31与限位侧板32之间通过贯穿轴33活动连接;支撑结构5包括螺纹杆5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上下两端的支撑头53与旋转头52,螺纹杆51贯穿于固定板4的内部且之间为螺纹连接,支撑头53的上端活动抵住调节板3的下端外表面。槽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处设置有牵引装置6,用以拉条材料的牵引提供动力,牵引装置6包括牵引辊61、侧支架62与电机63,侧支架62于牵引辊61的两侧呈对称排布,侧支架62的下端与槽体1的上端外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牵引辊61与侧支架62之间为活动连接,电机63的驱动端与牵引辊61之间为固定连接,确保电机63可以带动牵引辊61转动,电机63的型号为M2QA100L6A;槽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抬高支架8,以确保整个装置到达合适的高度,抬高支架8与槽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确保整体的稳固;槽体1的内侧的底面贯穿设置有排水管7,排水管7呈L形状向下并向水平方向折弯,以便于将槽体1内的水排出,排水管7的靠近槽体1外部的一端处设置有球阀,便于控制排水管7的通断;活动板3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辊34,以便于拉条材料的引入,活动辊34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座,活动辊34与活动板31之间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以确保活动辊34可以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在使用时,使用者借由旋转头52对螺纹杆51进行转动,在螺纹杆51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上下移动改变位置,进而使得支撑头53顶住活动板31上下移动,此时活动板31将沿贯穿轴3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活动辊34所处的高度发生变化,以更好适应挤出材料出口所在的高度,更为灵活全面,将条状材料经过活动辊34与若干活动牵引辊61,再经过牵引辊61的表面电机63带动牵引辊61转动对拉条材料进行牵引,对于拉条出来的材料,易下垂时,使用者将引导辊2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减少引导辊21之间的间距,此过程中活动块22沿滑轨11的内侧进行滑动,不会与槽体1分离或发生倾斜的现象,之后由于引导辊21之间的间距较小,避免了拉条的材料下垂时与槽体1内侧的底面相接触而发生断裂的现象,有利于整个工序的连续进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侧设置有活动引导辊(2),所述槽体(1)的内侧外表面对应活动引导辊(2)两端同一高度处开设有滑轨(11),所述槽体(1)的后端连接有调节板(3),所述槽体(1)的后端外表面靠近调节板(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与调节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5),其中:/n所述活动引导辊(2)包括引导辊(21)与分设于两端处的活动块(22),所述引导辊(21)的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活动块(22)内部的转轴(23),所述引导辊(21)与活动块(22)之间通过转轴(23)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22)滑动的卡于滑轨(11)的内侧;/n所述调节板(3)包括活动板(31)与对称分设于两侧且槽体(1)之间固定连接的限位侧板(32),所述活动板(31)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限位侧板(32)内部的贯穿轴(33),所述活动板(31)与限位侧板(32)之间通过贯穿轴(33)活动连接;/n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螺纹杆(5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上下两端的支撑头(53)与旋转头(52),所述螺纹杆(51)贯穿于固定板(4)的内部且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头(53)的上端活动抵住调节板(3)的下端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螺杆造粒机的水拉条,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侧设置有活动引导辊(2),所述槽体(1)的内侧外表面对应活动引导辊(2)两端同一高度处开设有滑轨(11),所述槽体(1)的后端连接有调节板(3),所述槽体(1)的后端外表面靠近调节板(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与调节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5),其中:
所述活动引导辊(2)包括引导辊(21)与分设于两端处的活动块(22),所述引导辊(21)的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活动块(22)内部的转轴(23),所述引导辊(21)与活动块(22)之间通过转轴(23)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22)滑动的卡于滑轨(11)的内侧;
所述调节板(3)包括活动板(31)与对称分设于两侧且槽体(1)之间固定连接的限位侧板(32),所述活动板(31)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贯穿于限位侧板(32)内部的贯穿轴(33),所述活动板(31)与限位侧板(32)之间通过贯穿轴(33)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螺纹杆(5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上下两端的支撑头(53)与旋转头(52),所述螺纹杆(51)贯穿于固定板(4)的内部且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头(53)的上端活动抵住调节板(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银豪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