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包括挤出机以及模头,模头前端设有切粒机,挤出机与模头之间设有阀体,阀体内设有与挤出机相通的中间流道,阀体内还设有与模头连通的出料流道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排料流道,阀体内设有驱动中间流道与出料流道或排料流道相通的切换装置。生产时,上料系统向挤出机内添加原料,原料在挤出机内加热混合之后,从模头输出,在模头前端设有切粒机,切粒机对从模头中输出的原料进行切削,形成发泡珠粒,由于设置了阀体以及切换装置,挤出机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试料以及正常出料这两种状态的切换,可以避免停机后原料从挤出机内冒出,方便将切粒机安装到模头上,从而更加高效、稳定的实现发泡珠粒的生产。
A production system of foaming bea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珠粒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EPP泡材料生产工艺分为两类,间歇式釜压发泡法、连续式挤出发泡法,间歇式釜压发泡法工艺条件容易控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连续式挤出发泡法是将含有发泡剂的聚丙烯均相熔体从机头口模直接挤出,通过快速泄压,进行相分离,使溶于聚丙烯均相熔体的气体膨胀,再随着气泡成核、长大、固化,一次性完成挤出和发泡,工艺流程简单,工业化生产效率高。公告号为CN106543559B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发泡聚丙烯珠粒连续生产线,将烷烃发泡剂从注射口注入机筒中,聚丙烯发泡料与烷烃的重量比为10~25%,控制口模压力为5~30MPa,口模温度为110~150℃,使切粒后的物料在进入大气时发泡,经冷却、干燥即可。当采用上述设备进行生产时,一般是先开启挤出机,待到观察挤出机模头出料稳定并且达到要求之后,关闭挤出机,将切粒机合上,此时切粒机的刀片位于模头前端,切粒机到位之后,再依次开启切粒机以及挤出机,即可进行生产。相比常规塑料粒子生产,在生产发泡珠粒时,由于在机筒中会同时存在发泡剂以及原料,这样当关闭挤出机想要合上切粒机时,发泡剂在机筒受热膨胀之后,原料仍然会向前移动从模头内喷出,此时不仅影响切粒机的安装就位,同时也容易造成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可以方便在初始开机时观察原料状态以及安装切粒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包括挤出机以及设置在挤出机端部的模头,所述挤出机连接有上料系统,所述上料系统包括发泡剂上料装置以及主料上料装置,所述模头前端设有切粒机,所述挤出机与模头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挤出机相通的中间流道,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与模头连通的出料流道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排料流道,所述阀体内设有驱动中间流道与出料流道或排料流道相通的切换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上料系统向挤出机内添加原料,原料在挤出机内加热混合之后,从模头输出,在模头前端设有切粒机,切粒机对从模头中输出的原料进行切削,形成发泡珠粒,由于设置了阀体以及切换装置,挤出机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试料以及正常出料这两种状态的切换,不仅可以避免停机后原料从挤出机内冒出,也可以方便将切粒机安装到模头上,从而更加高效、稳定的实现发泡珠粒的生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出机包括与上料系统连接的双螺杆挤出机,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出料端连接有单螺杆挤出机,所述单螺杆挤出机与双螺杆挤出机互相垂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单螺杆挤出机以及双螺杆挤出机,可以更好的控制物料的温度以及输出压力,既可以降低设备复杂程度,又可以方便操作,将单螺杆挤出机以及双螺杆挤出机垂直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占用空间,方便安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粒机依次连接有二级送风机以及一级送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级送风机与一级送风机串联,可以为切粒机提供更加稳定的冷却风,提高成品的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流道与出料流道同轴设置,所述排料流道与中间流道垂直设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沿垂直于中间流道的方向滑移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芯上沿阀芯滑移方向依次设有直通流道以及换向流道,所述排料流道与换向流道相通,所述阀体上还设有驱动阀芯滑动的驱动件,所述阀芯滑动后直通流道或换向流道依次与中间流道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时,驱动件驱动阀芯滑动,调节阀芯在阀体内的位置,将直通流道或者换向流道分别与中间流道相通,即可实现原料输送方向的变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沿垂直于中间流道长度方向设置在中间流道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阀芯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时,只需要控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或者缩回,即可将阀芯调整到需要的位置,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上可拆卸连接有与换向流道相通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远离阀芯的一端伸出阀体,所述排料流道设置在排料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维护时,只需要拆卸排料管,即可实现排料通道以及换向通道的清理,维护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上环绕活塞杆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环形槽抵接,另一端与阀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提高活塞杆与阀芯之间的作用力,避免活塞杆与阀芯之间出现松动,提高换向过程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料管远离阀芯的一端设有对排料管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外套设有隔热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装置可以对排料管进行加热,避免原料冷却后堵塞排料管,导致排料管内出现堵塞现象,隔热套包覆在电热丝外,避免操作时操作人员误触之后被烫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料管一端向外突出形成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位于排料管外侧设有燕尾槽,所述阀芯上设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所述阀芯上还设有限制连接盘沿燕尾块长度方向滑移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只需要将燕尾块滑入燕尾槽内,当燕尾块滑移到位之后,通过限位件,即可将燕尾块固定住,进而实现连接盘的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料流道远离换向流道一端直径小于靠近换向流道一端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料流道端部设置成口径较小的,可以有效提高排料过程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可以十分迅速的实现发泡珠粒在生产过程中试料以及生产两种状态的切换,不仅避免原料浪费,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2.结构简单,安装以及维护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阀芯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杆装配剖视图。图中,1、双螺杆挤出机;11、单螺杆挤出机;111、模头;12、发泡剂上料装置;13、主料上料装置;2、阀体;21、中间流道;22、出料流道;23、排料流道;3、阀芯;31、直流通道;32、换向流道;4、切粒机;5、排料管;51、连接盘;511、燕尾槽;6、驱动气缸;61、活塞杆;62、弹簧;7、电热丝;71、隔热套;8、燕尾块;81、限位杆;82、销杆;821、压簧;9、弧形槽;10、一级送风机;101、二级送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包括挤出机以及设置在挤出机端部的模头111,挤出机连接有上料系统,上料系统向挤出机内添加原料,原料在挤出机内加热混合之后,从模头111输出,在模头111前端设有切粒机4,切粒机4对从模头111中输出的原料进行切削,形成发泡珠粒。上料系统包括发泡剂上料装置12以及主料上料装置13,发泡剂上料装置12向挤出机内供入发泡剂,主料上料装置13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包括挤出机以及设置在挤出机端部的模头(111),所述挤出机连接有上料系统,所述上料系统包括发泡剂上料装置(12)以及主料上料装置(13),所述模头(111)前端设有切粒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与模头(111)之间设有阀体(2),所述阀体(2)内设有与挤出机相通的中间流道(21),所述阀体(2)内还设有与模头(111)连通的出料流道(22)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排料流道(23),所述阀体(2)内设有驱动中间流道(21)与出料流道(22)或排料流道(23)相通的切换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包括挤出机以及设置在挤出机端部的模头(111),所述挤出机连接有上料系统,所述上料系统包括发泡剂上料装置(12)以及主料上料装置(13),所述模头(111)前端设有切粒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与模头(111)之间设有阀体(2),所述阀体(2)内设有与挤出机相通的中间流道(21),所述阀体(2)内还设有与模头(111)连通的出料流道(22)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排料流道(23),所述阀体(2)内设有驱动中间流道(21)与出料流道(22)或排料流道(23)相通的切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包括与上料系统连接的双螺杆挤出机(1),所述双螺杆挤出机(1)的出料端连接有单螺杆挤出机(11),所述单螺杆挤出机(11)与双螺杆挤出机(1)互相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粒机(4)依次连接有二级送风机(101)以及一级送风机(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流道(21)与出料流道(22)同轴设置,所述排料流道(23)与中间流道(21)垂直设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沿垂直于中间流道(21)的方向滑移设置在阀体(2)内的阀芯(3),所述阀芯(3)上沿阀芯(3)滑移方向依次设有直通流道以及换向流道(32),所述排料流道(23)与换向流道(32)相通,所述阀体(2)上还设有驱动阀芯(3)滑动的驱动件,所述阀芯(3)滑动后直通流道或换向流道(32)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越升挤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