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68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上述显示面板包括一阵列基板;阳极层,设置于上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发光功能层,设置于上述阳极层背离上述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一阴极层,设置于上述发光功能层背离上述阳极层的一侧;第二阴极层,设置于上述第一阴极层背离上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光提取层,设置于上述第二阴极层背离上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上述第一阴极层为至少两种金属组成的半透明材料,上述第二阴极层为至少一种金属组成的半透明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该OLED显示面板在通过减薄双层阴极总厚度来提升透光率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稳定的高温寿命,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寿命。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对于顶发射型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在实现可见光以及红外光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时,对屏幕的透光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减薄OLED显示面板中阴极层的厚度,来达到增加光的透光率的目的。而单方面地减薄OLED面板中阴极层的厚度,会对OLED显示面板的高温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即明显缩短OLED显示面板的高温寿命。显示面板高温寿命的降低是不可逆的,会导致显示面板渐渐老化,寿命下降。所以,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成为现在OLED显示面板厂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OLED显示面板中现有阴极层的基础上,增设一包含有至少两种金属元素的第一阴极层,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良好透光率的同时,使该器件具有稳定的高温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一阵列基板;阳极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一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第二阴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光提取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阴极层为至少两种金属组成的半透明材料,所述第二阴极层为至少一种金属组成的半透明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阴极层的组成元素中包含有预设金属,且所述预设金属的功函数为2.2ev~4ev,所述预设金属占所述第一阴极层组成元素的比例为5%~20%。优选地,所述第一阴极层为2~4种金属组成的半透明材料,所述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层的组成元素部分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阴极层的组成元素还包含有镁和银,且预设金属、镁和银的体积比例为1:1:9。优选地,所述第二阴极层由镁和银组成,且镁和银的体积比例为1:9。优选地,所述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层的厚度之和为10nm~14nm。优选地,所述预设金属为Li、Na、Ka或Yb。优选地,所述第一阴极层的厚度为3nm,所述第二阴极层的厚度为10nm。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顶发射OLED显示面板,所述阳极层为采用银和氧化铟锡制成的全反射材料。优选地,所述光提取层的折射率为1.3~2.5,且所述光提取层采用有机空穴传输层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从所述阳极层向所述第一阴极层依次叠设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显示面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OLED显示面板中现有阴极层的基础上,在该现有阴极层和发光功能层之间,增设一采用包含有至少两种金属元素的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阴极层,从而在OLED显示面板形成双层阴极结构;使得该面板在通过减薄双层阴极总厚度来提升透光率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稳定的高温寿命;另一方面,该器件在发光过程中电子能够更有效地从阴极注入至发光功能层中,有利于提高电子的传输性能以及器件的光电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表1数据对应的现有技术的高温寿命随透光率变化曲线图;图3为表2数据对应的本申请和现有技术的高温寿命各自随透光率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一阵列基板101、阳极层102、发光功能层103、第一阴极层104、第二阴极层105以及光提取层106。阳极层102设置于上述阵列基板101的一侧;发光功能层103设置于上述阳极层102背离上述阵列基板101的一侧;第一阴极层104设置于上述发光功能层103背离上述阳极层102的一侧;第二阴极层105设置于上述第一阴极层104背离上述发光功能层103的一侧;光提取层106设置于上述第二阴极层105背离上述发光功能层103的一侧;上述第一阴极层104为至少两种金属组成的半透明材料,上述第二阴极层105为至少一种金属组成的半透明材料。上述第二阴极层105即等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现有阴极层,而当显示面板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等对透光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时,本领域内通常通过减薄该第二阴极层105的厚度来增大透光率,但是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会明显降低显示面板的高温寿命,也就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寿命。经过试验,采用本领域内通用的阴极层的元素组成:镁和银的体积比例为1:9的情况下,将阴极层的厚度从14nm逐渐减少至10nm,得到的透光率和高温寿命的详细数据如表1和图2所示,其中图2中的横轴表示透光率,纵轴表示高温寿命。如表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OLED显示面板在将阴极层厚度从14nm降至10nm的过程中,虽然透光率从100%逐渐提升至124%,显示面板的常温寿命保持稳定,但是显示面板高温寿命急剧下降,这会严重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表1本实施例设置的在发光功能层103和第二阴极层105设置的一第一阴极层104相当于过渡阴极,这时在减薄双层阴极层厚度的情况下,增强了显示面板的透光性能,同时能保证显示面板高温寿命的稳定性。其中,上述第一阴极层104的组成元素中包含有预设金属,且上述预设金属的功函数为2.2ev~4ev,由于本申请针对的是顶发射型的OLED显示面板,所以上述阳极层102为采用银和氧化铟锡制成的全反射材料;该显示面板的发光原理是通过将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并在功能层中复合产生激子而辐射发光,由于构成发光功能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阵列基板;/n阳极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n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n第一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n第二阴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n光提取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n所述第一阴极层为半透明材料,所述第二阴极层为半透明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9 CN 2019109336152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阵列基板;
阳极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第一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
第二阴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
光提取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
所述第一阴极层为半透明材料,所述第二阴极层为半透明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层的厚度之和为10nm~14nm。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杨浩薛浩邵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