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读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19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取装置,包括天线、隧道部和共振部;隧道部包壳体和底板;壳体由入口穿行门、出口穿行门、侧板和顶板组成;壳体设置于底板上;入口穿行门和出口穿行门分别设置于沿物品输送方向的壳体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天线设置于隧道部的壳体内部;共振部设置于壳体的内表面;并且共振部包括基于天线发出电波而共振的共振器。通过使用上述RFID读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RFID读取装置存在天线发出的电波向外部泄漏并造成物品穿行隧道读取无效的问题,提高信息读取的工作效率。

RFID rea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FID读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RFID读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物流仓储领域,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er)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仓库收纳商品的具体环节。例如,为了盘点从仓库出货的物品或者收纳于仓库的物品,在物品上贴附RFID标签,利用RFID读取装置接收RFID标签发出的电波,获取该物品出货或者收纳于仓库的信息。在物品大量出货或者存储时,有这样一种RFID读取装置,包括在内部具有读取用的天线的隧道部,隧道部具有入口和出口。操作人员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放入车(“车”为货车、可移动的平台、篮子、纸箱等的简称)中。然后,操作人员控制车从隧道部的入口进入并出口离开。在此期间,在该隧道部内部,从被放入该车的每一个物品所附着的RFID标签上同时接收电波。这样的装置体积较大,但是具有不必从车中拿出物品而一次性的从RFID标签接收电波进行物品盘点的优点。这种构成的RFID读取装置,一般采用能够吸收电波的屏蔽体作为壳体的壁面或天棚。然而,由于采用的材料、天线发出电波强度不同,以及具有进口和出口的隧道部的结构,导致天线发出的电波向外部泄漏并造成物品穿行隧道读取无效。因而,现有RFID读取装置存在天线发出的电波向外部泄漏并造成物品穿行隧道读取无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RFID读取装置,通过设置共振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RFID读取装置存在天线发出的电波向外部泄漏并造成物品穿行隧道读取无效的问题,提高信息读取的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RFID读取装置,包括天线、隧道部和共振部;所述隧道部包壳体和底板;所述壳体由入口穿行门、出口穿行门、侧板和顶板组成;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入口穿行门和所述出口穿行门分别设置于沿物品输送方向的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端面上;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隧道部的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共振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共振部包括基于所述天线发出电波而共振的共振器。设置在壳体内表面的共振器,基于天线放射的电波的能量进行共振。从共振器的安装位置,发生具有指向性再放射,使得天线的电波指向集中在入口穿行门和出口穿行门之间,减少向外部泄露电波。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共振部还包括位置调节单元;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共振器连接。通过设置位置调节单元,使得共振器的位置能够进行调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共振器的共振效果。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滑动槽和滑块;所述滑块嵌入所述滑动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共振器连接。采用滑动槽与滑块配合的方式,只需要移动滑块即可对共振器的位置进行调节,操作简便;同时,滑动槽与滑块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共振器通过UHF带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采用UHF带固定共振器,有利于保证共振器的共振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天线发出电波的泄露。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滑动槽与所述壳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滑动槽与壳体螺栓连接,易于对共振部从隧道部的拆卸和安装,便于RFID装置的维修和维护。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滑动槽沿长度方向为直线结构凹槽。直线结构凹槽易于实现,便于滑块沿着滑动槽进行移动,使得共振器易于进行位置的调节,进一步保证共振器的共振效果。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共振部有多个;多个所述共振部对称的分布于所述壳体内表面。对称分布于壳体内表面的多个共振部,能够使共振器的安装位置更加合理,彼此间距更有规律性,有利于对天性电波指向性的控制。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入口穿行门、所述出口穿行门、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均包括框架和多块壁板;多块所述壁板嵌入所述框架;所述壁板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共振部设置于所述壁板的内表面。采用多块壁板与框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对隧道部和共振部局部的维修和维护,有利于单独对共振器进行位置的调节,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壁板与所述框架接触的表面设有磁石;所述框架为高刚性金属材质;所述壁板与所述框架通过所述磁石磁力连接。壁板与框架磁力连接,易于壁板的拆卸与安装;同时,由于磁力连接的特性,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天线电波不发生泄露。进一步地,上述RFID读取装置中,所述壁板为电波屏蔽体材料构成;所述壁板包括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所述第一壁板设置于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所述第二壁板设置于所述入口穿行门和所述出口穿行门;所述第一壁板为共振型电波吸收体;所述第二壁板为介电损耗型电波吸收体。采用共振型电波吸收体作为第一壁板,成本低廉,适宜大面积使用的优点,能够很好的吸收接近直角角度射入壁板的电波,进一步提高天线电波不发生泄露的效果。采用介电损耗型电波吸收体作为第二壁板,比共振型的电波吸收体电波吸收率更高,且即使是从电波吸收体倾斜入射的电波也能很好吸收,能够减少从入口穿行门或出口穿行门泄漏的电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取装置,包括天线、隧道部和共振部;隧道部包壳体和底板;壳体由入口穿行门、出口穿行门、侧板和顶板组成;壳体设置于底板上;入口穿行门和出口穿行门分别设置于沿物品输送方向的壳体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天线设置于隧道部的壳体内部;共振部设置于壳体的内表面;并且共振部包括基于天线发出电波而共振的共振器。通过使用上述RFID读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RFID读取装置存在天线发出的电波向外部泄漏并造成物品穿行隧道读取无效的问题,提高信息读取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观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沿物品移动方向的截面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波指向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共振部相对于壳体的位置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共振部及壳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RFID读取装置2天线3隧道部4共振部5入口穿行门6出口穿行门7壳体8底板9位置调节单元10滑动槽11滑块12共振器13框架14壁板15显示部16调整前天线电波指向17调整后天线电波指向18共振器共振指向19侧板20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技术RFID读取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FID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天线、隧道部和共振部;/n所述隧道部包壳体和底板;/n所述壳体由入口穿行门、出口穿行门、侧板和顶板组成;/n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底板上;/n所述入口穿行门和所述出口穿行门分别设置于沿物品输送方向的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端面上;/n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隧道部的所述壳体内部;/n所述共振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并且/n所述共振部包括基于所述天线发出电波而共振的共振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ID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隧道部和共振部;
所述隧道部包壳体和底板;
所述壳体由入口穿行门、出口穿行门、侧板和顶板组成;
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入口穿行门和所述出口穿行门分别设置于沿物品输送方向的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端面上;
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隧道部的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共振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并且
所述共振部包括基于所述天线发出电波而共振的共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振部还包括位置调节单元;
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共振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D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滑动槽和滑块;
所述滑块嵌入所述滑动槽;
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
所述滑块与所述共振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D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振器通过UHF带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FID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槽与所述壳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鈴木勇貴櫻井渉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