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电阻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32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箱式电阻炉,属于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炉箱,炉箱内设置有炉室,炉箱上设置有炉门,炉门可在炉箱上沿炉室深度方向移动,炉门上设置有放置台,炉门封闭炉室时放置台位于炉室内,放置台上可拆卸连接有承烧板,炉门上设置有沿炉室深度方向滑动连接的挡板,挡板环绕在炉箱上,一侧挡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承烧板移出的通口,炉箱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炉门移动的驱动件。当物件在炉室内加工完毕后,调节驱动件带动炉门朝向远离炉室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承烧板一起移动至炉室外。此时挡板随之移出,挡板对热气具有阻挡作用,可防止热气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提高电阻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实验人员可将物件通过通口取出。

A box type resistance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电阻炉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箱式电阻炉。
技术介绍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使炉内电热元件或加热介质发热,从而对工件或物料加热的工业炉,它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材料发生热能的加热炉。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3298592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式电阻炉,包括炉架、炉体和加热元件,加热元件采用波浪形的电阻带,电阻带均匀布置在炉体的耐火层上,炉体的两侧均设有炉门,炉门均为侧开式炉门。通过波浪形电阻带对物件进行热处理加热,炉温均匀。但在箱式电阻炉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将炉门打开后,操作人员需手戴保护手套伸进炉体内将加热后的物件取出,由于炉体内温度较高,其热气容易将靠近炉体的手臂烫到,实验人员不慎碰到炉体内壁将会被烫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式电阻炉,具有在电阻炉的使用过程中安全性更高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箱式电阻炉,包括炉箱,炉箱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炉壳、保温层和耐火层,炉箱内设置有用于加工物件的炉室,炉箱上设置有用于遮盖炉室的炉门,炉门可在炉箱上沿炉室深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炉室的开启或封闭,炉门朝向炉室的面上设置有放置台,炉门封闭炉室时放置台位于炉室内,放置台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放置物件的承烧板,炉门上设置有沿炉室深度方向滑动连接的挡板,挡板位于炉壳与保温层之间,挡板环绕在炉箱上,一侧挡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承烧板移出的通口,炉箱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炉门移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件在炉室内加工完毕后,调节驱动件带动炉门朝向远离炉室的方向移动,炉门带动放置台上的承烧板一起移动至炉室外,此时实验人员可将承烧板上的物件通过通口取出。此时环绕在炉箱上的挡板随之移出,由于炉室内温度较高,而挡板对炉室内随之出来热气具有阻挡作用,可防止热气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提高电阻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承烧板靠近放置台的面上设置有插条,放置台上设置有用于供插条插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条插接在插槽内,承烧板可固定至放置台上,防止承烧板在放置台上发生滑移。插条与插接槽的设置便于承烧板的固定在放置台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承烧板朝向通口的面上开设有插接槽,炉箱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平行于炉箱高度方向,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插接槽设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可插接至插接槽内的插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承烧板上的物件取出时,调节第二气缸将插接件插接在插接槽内,然后调节第一气缸通过支撑板带动第二气缸向上移动,使得承烧板的插条与插槽脱离,进而将承烧板脱离放置台,此时调节第二气缸带动承烧板通过通口平稳取出。若实验人员直接夹取加工好的物件,不慎未夹稳物件会掉落,而此时无需人工将承烧板取出,避免实验人员与电阻炉的接触,进一步提高电阻炉在使用中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插接槽有多个,插接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活塞杆上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多根插接至插接槽内的插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插杆与插接槽的配合,可增加承烧板在取出过程中的平稳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插槽和插接槽的开口处均设置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对插条和插杆移入插槽和插接槽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便于插条和插杆的插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炉箱上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炉室的深度方向平行,炉门上且位于炉门两侧设置有支板,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支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炉门时,调节第三气缸带动支板移动,支板带动炉门朝向靠近或远离炉室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炉门的启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炉箱上开设有凹槽,挡板滑动连接在凹槽内,挡板远离炉门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条,凹槽侧壁上开设有供限位条滑动的长条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的设置可防止挡板滑出凹槽,保证挡板对热气的阻挡作用,进而保证电阻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挡板靠近通口处设置有耐高温的透明观察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便于实验人员观察承烧板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由于炉室内温度较高,环绕在炉箱上的挡板对炉室内随之出来热气具有阻挡作用,可防止热气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提高电阻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2.通过调节插接件将承烧板取出,无需人工将承烧板取出,避免实验人员与电阻炉的接触,进一步提高电阻炉在使用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用于展示承接板与插接件和放置台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1、炉箱;11、炉壳;12、保温层;13、耐火层;2、炉室;3、炉门;4、放置台;5、承烧板;6、挡板;7、通口;8、插条;9、插槽;10、插接槽;14、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连接板;17、插杆;18、固定架;19、支撑板;20、倒角;21、第三气缸;22、支板;23、凹槽;24、限位条;25、条形槽;26、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式电阻炉,结合图1和图2,包括炉箱1,炉箱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炉壳11、保温层12和耐火层13,保温层12采用硅酸铝耐火纤维或陶瓷纤维层,耐火层13采用耐火砖。结合图1和图2,炉箱1内设置有用于加工物件的炉室2,炉箱1上设置有用于遮盖炉室2的炉门3,炉门3可在炉箱1上沿炉室2深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炉室2的开启或封闭,炉门3朝向炉室2的面上设置有放置台4,炉门3封闭炉室2时放置台4位于炉室2内,放置台4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放置物件的陶瓷耐火承烧板5,陶瓷耐火承烧板5热传导速度快,使得承烧品受热均匀,产品质量高。结合图1和图2,炉门3上设置有沿炉室2深度方向滑动连接的挡板6,挡板6为耐火隔热板,挡板6位于炉壳11与保温层12之间,挡板6环绕在炉箱1上,一侧挡板6上开设有用于供承烧板5移出的通口7,炉箱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炉门3移动的驱动件。当物件在炉室2内加工完毕后,调节驱动件带动炉门3朝向远离炉室2的方向移动,炉门3带动放置台4上的承烧板5一起移动至炉室2外,实验人员可将承烧板5上的物件通过通口7取出。此时环绕在炉箱1上的挡板6随炉门3的移动而移出,由于炉室2内温度较高,而挡板6对炉室2内出来热气具有阻挡作用,可防止热气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提高电阻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为便于实验人员观察承烧板5于炉室2内移出的情况,在挡板6靠近通口7处设置有耐高温的透明观察窗26。如图1所示,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炉箱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式电阻炉,包括炉箱(1),所述炉箱(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炉壳(11)、保温层(12)和耐火层(13),所述炉箱(1)内设置有用于加工物件的炉室(2),所述炉箱(1)上设置有用于遮盖炉室(2)的炉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3)可在炉箱(1)上沿炉室(2)深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炉室(2)的开启或封闭,所述炉门(3)朝向炉室(2)的面上设置有放置台(4),所述炉门(3)封闭炉室(2)时所述放置台(4)位于炉室(2)内,所述放置台(4)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放置物件的承烧板(5),所述炉门(3)上设置有沿炉室(2)深度方向滑动连接的挡板(6),所述挡板(6)位于炉壳(11)与保温层(12)之间,所述挡板(6)环绕在炉箱(1)上,一侧所述挡板(6)上开设有用于供承烧板(5)移出的通口(7),所述炉箱(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炉门(3)移动的驱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电阻炉,包括炉箱(1),所述炉箱(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炉壳(11)、保温层(12)和耐火层(13),所述炉箱(1)内设置有用于加工物件的炉室(2),所述炉箱(1)上设置有用于遮盖炉室(2)的炉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3)可在炉箱(1)上沿炉室(2)深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炉室(2)的开启或封闭,所述炉门(3)朝向炉室(2)的面上设置有放置台(4),所述炉门(3)封闭炉室(2)时所述放置台(4)位于炉室(2)内,所述放置台(4)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放置物件的承烧板(5),所述炉门(3)上设置有沿炉室(2)深度方向滑动连接的挡板(6),所述挡板(6)位于炉壳(11)与保温层(12)之间,所述挡板(6)环绕在炉箱(1)上,一侧所述挡板(6)上开设有用于供承烧板(5)移出的通口(7),所述炉箱(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炉门(3)移动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烧板(5)靠近放置台(4)的面上设置有插条(8),所述放置台(4)上设置有用于供插条(8)插接的插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式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烧板(5)朝向通口(7)的面上开设有插接槽(10),所述炉箱(1)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18),所述固定架(18)上设置有第一气缸(14),所述第一气缸(14)的活塞杆平行于炉箱(1)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气缸(14)的活塞杆上设置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礼玲陈奇姜伟谭新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朝阳公路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