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86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货箱、车轮、轮轴、横梁、固定轴、减振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车轮分列设置在所述货箱的两侧,每一车轮对应有一轮轴且与所述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横梁水平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底部,所述轮轴的内端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轮轴的中部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货箱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带动所述货箱旋转的转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可以用于辅助装料和卸料,卸料更为彻底,避免了人工卸料带来的安全隐患,可以适用于各种地形,控制使用方便。

A transport vehicle for civil engineering building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的目的是形成人类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它既是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象征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超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巨型大坝、复杂的地铁系统不断涌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演变为社会实力的象征,土木工程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工程的安全,使结构能够抵抗各种自然或人为的作用力。在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常常需要用到一些方便运送材料的手推车,手推车相对于运输车的好处在于可以适应于各种复杂的地形,但是手推车往往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配合使用,但是由于土木工程中的材料较重,一般在50kg往上不等,人们在使用手推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卸料以及控制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以用于辅助装料和卸料,卸料更为彻底,避免了人工卸料带来的安全隐患,可以适用于各种地形,控制使用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包括货箱、车轮、轮轴、横梁、固定轴、减振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车轮分列设置在所述货箱的两侧,每一车轮对应有一轮轴且与所述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横梁水平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底部,所述轮轴的内端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轮轴的中部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固定轴通过第一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横梁平行,所述货箱的底部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可绕所述固定轴旋转,所述货箱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带动所述货箱旋转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横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接座,所述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设置在货箱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座。进一步,所述货箱的前侧板为楔形,所述货箱的底部设置有一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货箱的底部接触,所述底板通过一转轴与所述货箱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一气缸,所述货箱的底部设置有一过位孔,所述气缸的下端穿过所述过位孔后连接至所述横梁,所述气缸可带动所述底板朝所述货箱的前侧翻转。进一步,位于所述气缸的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底板与所述货箱的底部呈60°,位于所述气缸的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底板平铺于所述货箱的底部。进一步,所述运输车还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齿轮平移机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置在车轮靠内一侧端面上,所述齿轮平移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或断开。进一步,所述齿轮平移机构包括平移轴、第三齿轮和电机,所述平移轴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平移轴通过第三连接座与所述横梁滑动连接,所述平移轴的下方开设有齿条,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且通过所述电机带动转动。进一步,所述轮轴包括圆形段和扁段,所述轮轴的圆形段位于货箱下方外侧且与所述车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轮轴的扁段位于货箱下方内侧且通过减振机构与所述横梁连接。进一步,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弹簧和销轴,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和轮轴固定连接,所述轮轴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销轴包括引导段和螺纹段,所述引导段向上插入所述弹簧的中心,所述销轴的中部固设有用于所述弹簧限位的台阶,所述销轴通过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轮轴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销轴的下端通过一螺栓与所述轮轴紧固,通过改变所述销轴的旋入程度从而调整所述弹簧的刚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每一车轮对应有一轮轴且与所述轮轴转动连接,轮轴的中部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通过设置减振机构,在车轮碰到低洼或者凸起时,单侧车轮受力上下移动时,两个车轮之间互不影响,从而可以单独用于每一个车轮进行减振,减少了人工推车时可能造成的侧翻问题,从而使其使用的安全性更高。本专利技术货箱在装载时,前端贴地可以更方便地装载货物,货箱的底部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可绕所述固定轴旋转,货箱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带动所述货箱旋转的转动机构,在装载结束后,通过转动机构带动使得货箱自动转动保持移动时的水平位置(即推车时货箱所在位置),免除了人工作用可能带来的把手敲翻的问题,使得人工作业更为安全,作用更为省力,提高了装卸效率。本专利技术转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横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接座,所述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设置在货箱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采用此种设置,可以简化结构,各个机构之间不会与货箱产生干涉,结构更为紧凑,使用寿命更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运输车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运输车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运输车的侧视图;图7为图6沿A-A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减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3在B处的放大图;图10为图2在C处的放大图。附图中标记如下:货箱1、车轮2、轮轴3、圆形段301、扁段302、横梁4、固定杆5、减振机构6、弹簧601、引导段602、螺纹段603、台阶604、螺栓605、转动机构7、液压缸701、横杆702、第一连杆703、第二连杆704、第二连接座705、第一连接座8、底板9、转轴10、气缸11、通孔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平移轴15、第三齿轮16、电机17、第三连接座18、齿条1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货箱、车轮、轮轴、横梁、固定轴、减振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车轮分列设置在所述货箱的两侧,每一车轮对应有一轮轴且与所述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横梁水平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底部,所述轮轴的内端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轮轴的中部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固定轴通过第一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横梁平行,所述货箱的底部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可绕所述固定轴旋转,所述货箱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带动所述货箱旋转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横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接座,所述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设置在货箱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货箱、车轮、轮轴、横梁、固定轴、减振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车轮分列设置在所述货箱的两侧,每一车轮对应有一轮轴且与所述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横梁水平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底部,所述轮轴的内端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轮轴的中部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固定轴通过第一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横梁平行,所述货箱的底部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可绕所述固定轴旋转,所述货箱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带动所述货箱旋转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横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接座,所述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设置在货箱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的前侧板为楔形,所述货箱的底部设置有一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货箱的底部接触,所述底板通过一转轴与所述货箱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一气缸,所述货箱的底部设置有一过位孔,所述气缸的下端穿过所述过位孔后连接至所述横梁,所述气缸可带动所述底板朝所述货箱的前侧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木工程建材运输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气缸的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底板与所述货箱的底部呈60°,位于所述气缸的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底板平铺于所述货箱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振高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