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包括冒口本体,所述冒口本体设有金属溶液容纳腔;还包括有补缩元件;所述补缩元件设置在金属溶液容纳腔内;补缩元件的外侧包裹有延时壳体;延时壳体包括下导热壳体,所述下导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容纳腔内密实填充有体积膨胀系数大于下导热壳体膨胀系数的补缩元件;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上部设有在补缩元件受热膨胀后相对下导热壳体移动的上封口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设置于金属铸造的冒口内中热量经过延时壳体后传递至补缩元件,补缩元件受热发生膨胀,体积增大,对金属液产生压力,强制使金属液进入铸件,弥补铸件的收缩,消除铸件缩孔、缩松,提高铸件的工艺出品率。
Delayed feeding riser for metal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金属铸造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补缩元件受到金属液加热产生膨胀,体积增大,把金属液挤压进铸件,完成补缩效果。
技术介绍
铸造是制造复杂零件最灵活的方法,先进铸造技术的应用给制造工业带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使铸造业遇到了来自铸造行业内部和外部的巨大挑战。在铸铁的铸造过程中,采用铸铁冒口覆盖剂可减缓冒口中钢水的冷却速度,提高冒口钢液对铸铁件的补缩能力,从而降低钢水用量,提高铸铁件的质量和出品率。在铸造工艺中,金属液被浇入限定出铸件形状的预成型模腔内。然而,当金属凝固时其产生体积收缩,导致产生缩孔,所述缩孔进一步导致在铸件中产生不可接受的缺陷。常规的缩孔解决方案是工艺设计时使用冒口进行补缩,在凝固过程中,冒口内的金属液靠大气压力回流进入铸件以弥补铸件的收缩,因此冒口内的金属液要比铸件中的金属液保持更长时间的熔融状态,为了保持长时间的熔融状态,冒口的体积就需要一定的体积,降低产品的工艺出品率,造成一部分成本消耗;采用延时补缩冒口,可以减小冒口的尺寸,降低铁水的消耗,节约成本;通过设置延时补缩元件发生的时间,与合适尺寸的冒口颈控制冒口颈的凝固时间,当铁水进入补缩冒口时,补缩冒口元件遇到铁水,在一定的时间产生膨胀,当把铁水挤压到产品内后,冒口颈凝固封闭,防止铁水回流,产品凝固后消除缩孔缩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受热发生膨胀,体积增大,对金属液产生压力,强制使金属液进入铸件,弥补铸件的收缩,消除铸件缩孔、缩松,提高铸件的工艺出品率的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包括冒口本体,所述冒口本体设有金属溶液容纳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补缩元件;所述补缩元件浮动式或者固定式安装在金属溶液容纳腔内;所述补缩元件的外侧包裹有延时壳体;所述延时壳体包括下导热壳体,所述下导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容纳腔内密实填充有体积膨胀系数大于下导热壳体膨胀系数的补缩元件;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上部设有在补缩元件受热膨胀后相对下导热壳体移动的上封口构件。铸造生产时,造型后,把所述延时补缩元件放置在辅助冒口型腔内,注意的是冒口颈尺寸设计要小于补缩元件最小可通过尺寸;补缩元件放置方式可以直接放置于冒口型腔内,铁水进入后,靠浮力是补缩元件上升或者内嵌于冒口内,与冒口固定在一起,铁水进入后,补缩元件位置不发生变动;浇注时,铁液进入辅助冒口型腔,与补缩元件接触,铁液的温度经过延时壳体后使补缩元件发生膨胀,挤压辅助冒口里的铁液进入铸件,对铸件进行补缩。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特征:所述下导热壳体和上封口构件采用钢、铝、铝合金、陶瓷、塑料、型砂中任意一种。所述下导热壳体和上封口构件通过粘结剂粘结紧固或者采用相对静止的紧配合关系连接。所述下导热壳体和上封口构件的厚度为0.1~5mm。下导热壳体和上封口构件的形成为长方体、圆柱体、球形、胶囊形、圆环形中的一种。上封口构件套装在下导热壳体上,并通过粘结剂粘结紧固或相对静止的紧配合关系连接。所述上封口构件嵌装在下导热壳体内,上封口构件与下导热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紧固或者相对静止的紧配合关系连接。上封口构件为非膨胀耐温材料层。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在设置于金属铸造的冒口内中的延时补缩元件受热发生膨胀,体积增大,对金属液产生压力,强制使金属液进入铸件,弥补铸件的收缩,消除铸件缩孔、缩松,提高铸件的工艺出品率。使用本技术补缩元件后,辅助冒口的尺寸远小于正常使用的冒口尺寸,可以大大的提高工艺出品率,提高企业的效益;因为辅助冒口的尺寸比较小,在某些铸件有尺寸限制的位置,可以放置辅助冒口,增大冒口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1膨胀前状态参考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1膨胀后状态参考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1中延时补缩元件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2膨胀前状态参考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3上封口构件为非膨胀耐温材料层。图中、10、冒口本体;11、金属溶液容纳腔;20、补缩元件;30、延时壳体;31、下导热壳体;32、上封口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弥补铸件的收缩,消除铸件缩孔、缩松,提高铸件的工艺出品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延时补缩元件,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相关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包括冒口本体10,所述冒口本体设有金属溶液容纳腔11;还包括有补缩元件20;所述补缩元件固定式安装在金属溶液容纳腔内;所述补缩元件的外侧包裹有延时壳体;所述延时壳体包括下导热壳体,所述下导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容纳腔内密实填充有体积膨胀系数大于下导热壳体膨胀系数的补缩元件;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上部设有在补缩元件受热膨胀后相对下导热壳体移动的上封口构件。热量经过延时壳体补缩元件受热发生膨胀,在采用固定式安装结构,主要利用补缩元件沿轴线方向体积增大,对金属液产生压力,强制使金属液进入铸件,弥补铸件的收缩,消除铸件缩孔、缩松,提高铸件的工艺出品率。上述的补缩元件20的形成优选长方体、圆柱体、球形、胶囊形或圆环形,但不限于此。上述补缩元件体积膨胀率在40~60%之间;按重量份所述补缩元件包括膨胀石墨20~60份、漂珠2~10份、铝粉10~40份、木屑1~10份、硝酸钾5~10份、二氧化锰2~10份、氧化铝粉5-10份;以及上述原料重量总和的5%~15%的树脂。实验1,一种补缩元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所述补缩元件包括膨胀石墨20份、漂珠2份、铝粉10份、木屑2份、硝酸钾6份、二氧化锰3份、氧化铝粉5份;以及上述原料重量总和的5%的树脂。所述补缩元件体积膨胀率在40.7%左右;实验2,一种补缩元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所述补缩元件包括膨胀石墨40份、漂珠6份、铝粉25份、木屑6份、硝酸钾7份、二氧化锰5份、氧化铝粉7份;以及上述原料重量总和的10%的树脂。所述补缩元件体积膨胀率在50%左右;实验3,一种补缩元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所述补缩元件包括膨胀石墨60份、漂珠10份、铝粉40份、木屑10份、硝酸钾10份、二氧化锰10份、氧化铝粉10份;以及上述原料重量总和的15的树脂。所述补缩元件体积膨胀率在59%之间;基于上述补缩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受热膨胀的补缩元件材料配比:按重量份,所述补缩元件包括膨胀石墨20~60份、漂珠2~10份、铝粉10~40份、木屑1~10份、硝酸钾5~10份、二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包括冒口本体,所述冒口本体设有金属溶液容纳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补缩元件;所述补缩元件浮动式或者固定式安装在金属溶液容纳腔内;所述补缩元件的外侧包裹有延时壳体;所述延时壳体包括下导热壳体,所述下导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容纳腔内密实填充有体积膨胀系数大于下导热壳体膨胀系数的补缩元件;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上部设有在补缩元件受热膨胀后相对下导热壳体移动的上封口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包括冒口本体,所述冒口本体设有金属溶液容纳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补缩元件;所述补缩元件浮动式或者固定式安装在金属溶液容纳腔内;所述补缩元件的外侧包裹有延时壳体;所述延时壳体包括下导热壳体,所述下导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容纳腔内密实填充有体积膨胀系数大于下导热壳体膨胀系数的补缩元件;在所述下导热壳体的上部设有在补缩元件受热膨胀后相对下导热壳体移动的上封口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热壳体和上封口构件采用钢、铝、铝合金、陶瓷、塑料、固化型砂中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金属铸造的延时补缩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热壳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海,张进学,孙超,郭祥文,王洪岩,杜冬冬,任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