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可拆装自行车及双管式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97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式可拆装自行车及其双管式车架,作为车架外框体的横梁、后三角和斜梁均各由两根彼此独立的圆管组成,每根圆管两端各自焊接有一正方形的连接板,且连接板与圆管端部的轴心线相垂直,且正方形的连接板的四个角外露出圆管端部管壁;相邻的车架外框体彼此之间通过节点连接件包连两圆管端部及连接板相互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且主要部件采用镁铝合金材质,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既实现了轻量化,又确保了足够的结构强度。

Tube detachable bicycle and double tub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式可拆装自行车及双管式车架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车架为管式结构的自行车及相应组件和重要节点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基本零部件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车体部分: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等,是自行车的主体;传动部分: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蹬,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行动部分:即前后车轮,车轮包括轴部件、辐条、轮辋(车圈)、轮胎等;安全装置:包括制动器(车闸)、车灯、车铃、反射装置等。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重量最大。同时,它往往也是整体占用空间最大的结构体,其他零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因此,对车架进行可拆装化,即可快速拆卸、快速组装化的结构设计,对于整车的可拆装化程度的贡献占比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双管式车架,适用于管式可拆装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作为车架外框体的横梁、后三角和斜梁均各由两根彼此独立的圆管组成,每根圆管两端各自焊接有一正方形的连接板,且连接板与圆管端部的轴心线相垂直,且正方形的连接板的四个角外露出圆管端部管壁;相邻的车架外框体彼此之间通过节点连接件包连两圆管端部及连接板相互紧固连接。每个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各自均由成对的半壳体对接组成,每个半壳体设有两个与对应相连车架外框体的其中一个圆管连接的连接部,和若干个用于与同对的半壳体对接并通过螺栓紧固的紧固部,且紧固部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由相互贯通的用于安装容纳圆管的圆管容纳槽和用于容纳和限位连接板的连接板限位槽组成,连接板外露出圆管端部管壁的角落与连接板限位槽配合限位。圆管容纳槽包括用于圆管进入的开口部和限位圆管的半圆部,半圆部与圆管的一半圆周面贴抵,开口部的两槽壁与半圆部槽壁相切;且两个半壳体对接后,两个圆管的连接板彼此通过一侧面贴抵并由两半壳体夹紧,使两圆管相对不会产生晃动。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管式可拆装自行车,其采用如上所述的双管式车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且主要部件采用镁铝合金材质,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既实现了轻量化,又确保了足够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管式可拆装自行车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管式可拆装自行车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圆管与半壳体的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5和图6分别为横梁11与斜梁13之间的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横梁11与后三角12之间的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后三角12与斜梁13之间的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的同对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前叉与前管之间连接结构爆炸图;图8为前叉与前管连接结构的榫卯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可见,本技术的“管式”主要指的是车架1和前叉2主要由管状部件构成,尤其是车架,作为车架外框体的横梁11、后三角12和斜梁13均各由两根彼此独立的圆管组成,因此又可称之为“双管式”车架、“双管式”车架外框体,外形视觉效果新颖、独特。图中,3为鞍座,4为后轮;首先介绍此“双管式”车架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车架1的每个车架外框体,即横梁11、后三角12、斜梁13各自均由两根彼此独立的圆管共同组成,每根圆管两端各自焊接有一正方形的连接板100,且连接板100与圆管端部的轴心线相垂直,且正方形的连接板100的四个角外露出圆管端部管壁,外露的四个角用于卡位连接;相邻的车架外框体彼此之间通过节点连接件相互连接,其中,相应节点分别为:横梁11与斜梁13之间的连接节点、横梁11与后三角12之间的连接节点、后三角12与斜梁13之间的连接节点;每个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的结构组成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每个节点连接件各自均由成对的半壳体对接组成,每个半壳体设有两个与对应相连车架外框体的其中一个圆管连接的连接部,和若干个用于与同对的半壳体对接并通过螺栓紧固的紧固部,且紧固部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如图3所示,连接部的结构特点为,由相互贯通的用于安装容纳圆管的圆管容纳槽20和用于容纳和限位连接板的连接板限位槽30组成;其中,圆管容纳槽包括用于圆管进入的开口部201和限位圆管的半圆部202,半圆部202与圆管的一半圆周面贴抵,开口部的两槽壁与半圆部槽壁相切;且两个半壳体对接后,两个圆管的连接板100彼此通过一侧面贴抵并由两半壳体夹紧,使两圆管相对不会产生晃动。具体的,图4、图5和图6分别为横梁11与斜梁13之间的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16、横梁11与后三角12之间的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后三角12与斜梁13之间的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的同对的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0所示为紧固部,其用于对接后通过螺栓将两半壳体紧固为一体;图6中60所示处和图5中70所示处分别用于穿设连接连接管50相应管体部位,连接管50上端用于直接连接安装或再通过一管件安装鞍座3,下端被图6所示节点连接件对接夹紧固定;连接管使得本技术的管式车架形成稳固的双三角体结构,增强了车架的牢固度和强度等性能。图6中50所指示处用于穿设中轴。图5中301所示处为连接板限位槽30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即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连接板限位槽也可能是不规则形状,但至少其具有301和302所示两个能对连接板起限位作用的作用面即可。如图2和图4所示,横梁11与斜梁13之间的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16还设有用于与前管17转轴连接的设有转轴通孔(图中未示)的转轴连接部161;优选的,如图2所示,后三角12的每根管体还可分解为后上叉管121、后勾爪管122、后下叉管123依次螺接而成。本技术还提供了前管17与前叉18的榫卯快速连接结构: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前管17包括前管本体171,前管本体前侧上部设有用于连接把手管体22的把手连接部173,前管本体后侧上下端设有用于与横梁11与斜梁13之间的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16转动连接的连接耳板部172;前管本体前侧下部设有拼接部,拼接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管式车架,适用于管式可拆装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作为车架外框体的横梁、后三角和斜梁均各由两根彼此独立的圆管组成,每根圆管两端各自焊接有一正方形的连接板,且连接板与圆管端部的轴心线相垂直,且正方形的连接板的四个角外露出圆管端部管壁;/n相邻的车架外框体彼此之间通过节点连接件包连两圆管端部及连接板相互紧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管式车架,适用于管式可拆装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作为车架外框体的横梁、后三角和斜梁均各由两根彼此独立的圆管组成,每根圆管两端各自焊接有一正方形的连接板,且连接板与圆管端部的轴心线相垂直,且正方形的连接板的四个角外露出圆管端部管壁;
相邻的车架外框体彼此之间通过节点连接件包连两圆管端部及连接板相互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节点的节点连接件各自均由成对的半壳体对接组成,每个半壳体设有两个与对应相连车架外框体的其中一个圆管连接的连接部,和若干个用于与同对的半壳体对接并通过螺栓紧固的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西尔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