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421288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其中,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对加热后的焊带进行退火冷却;对冷却后的焊带进行烘干;将每个烘干后的焊带的压平部定位至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进行焊接,形成组件;对焊接后的组件进行层压,得到叠焊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制备方法,对焊带压平处加热后退火,以降低屈服强度,达到超软效果,减少电池片重叠处裂纹;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优良率,促进叠焊组件量产。

The preparation method, stack welding component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 of a new type of stack weld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新型叠焊或拼片组件可以在组件有效封装面积内增加10%左右的电池片,提升组件转换效率约1-2%,并降低组件生产成本,且设备升级成本低,从而大幅降低电站建造成本和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加速平价上网。但是目前实验室及试产过程组件层压后EL测试电池片重合焊带交接处出现大量裂纹,导致生产优良率较低,无法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优良率,促进叠焊组件量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所述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所述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其中,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S2、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S3、对加热后的焊带进行退火冷却处理;S4、对冷却后的焊带进行烘干处理;S5、将每个烘干后的焊带的压平部定位至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并进行焊接,形成组件;S6、对步骤S5中的组件进行层压,得到所述叠焊组件。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每个待加工部的厚度范围设置为0.05-0.2mm,每个待加工部的长度范围设置为2-7mm;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的间距范围设置为50-110mm。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利用电阻轮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或利用电磁线圈加热装置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电磁加热,或利用激光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加热温度范围设置为200-600度;在步骤S4中,烘干温度范围设置为80-150℃。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压平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片均接触的长度小于等于1mm。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将加热后的焊带放置在容纳有冷却剂的冷却槽内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剂为纯水或助焊剂。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先将加热后的焊带通过纯水进行冷却,当纯水温度低于100℃后,再将焊带通过助焊剂进行冷却。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压平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片均接触的长度小于等于1mm。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叠焊组件,其由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叠焊组件的加工设备,所述加工设备包括传输装置、压平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及控制器,所述传输装置、压平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顺序设置且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辊,所述传输辊上设置有焊带;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压平机构及与所述压平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压辊组件或压板组件;所述加热装置为电阻轮加热装置、电磁线圈加热装置、激光加热装置中的一种;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过渡辊,所述过渡辊与传输辊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优良率,促进叠焊组件量产及推进;b.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对压平处焊带加热后退火,以降低屈服强度,以达到超软效果,减少电池片重叠处裂纹;可以集成到串焊机内部,有效节约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一种加工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一种加工设备的电阻轮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二种加工设备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二种加工设备的电磁线圈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三种加工设备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加工的焊带与电池片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工后的焊带与电池片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焊带,2-传输辊,3-上压辊,4-下压辊,51-电阻轮加热装置,52-电磁线圈加热装置,53-激光加热装置,6-冷却装置,61-冷却槽,62-过渡辊,7-电池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参加图9,其包括如下步骤:S1、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所述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所述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每个待加工部的厚度范围设置为0.05-0.2mm,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每个待加工部的长度范围设置为2-7mm;焊带为压平之前为圆柱结构,参见图6,其分为三种规格,直径分别为0.3mm、0.35mm和0.4mm,压制后,焊带由圆柱结构成为带状结构,即为平面结构,参见图8;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的间距范围设置为50-110mm,目前最大的电池片长度为210mm,切成两等分后长度为105mm,较小电池长度为156mm,切成三等分后长度为52mm,切成两等分后长度为78mm。压平的目的是减少层压气泡,并可在后期将焊带与电池片焊接时可减少V型隐裂。S2、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范围设置为200-600度,焊带由铜材质制成,铜的退火温度为550-650度;在步骤S2中,利用电阻轮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或利用电磁感应线圈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电磁加热,或利用激光加热焊带的压平部,铜质焊带在机械处理以后硬化,再通过加热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所述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所述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其中,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nS2、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nS3、对加热后的焊带进行退火冷却处理;/nS4、对冷却后的焊带进行烘干处理;/nS5、将每个烘干后的焊带的压平部定位至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并进行焊接,形成组件;/nS6、对步骤S5中的组件进行层压,得到所述叠焊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所述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所述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其中,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
S2、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
S3、对加热后的焊带进行退火冷却处理;
S4、对冷却后的焊带进行烘干处理;
S5、将每个烘干后的焊带的压平部定位至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并进行焊接,形成组件;
S6、对步骤S5中的组件进行层压,得到所述叠焊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每个待加工部的厚度范围设置为0.05-0.2mm,每个待加工部的长度范围设置为2-7mm;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的间距范围设置为50-1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利用电阻轮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或利用电磁线圈加热装置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电磁加热,或利用激光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加热温度范围设置为200-600度;在步骤S4中,烘干温度范围设置为80-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压平部与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云飞王慧金炳修孔智炫龚小东邱艳华施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韩华新能源启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