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452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包括横舱壁、外板以及若干舷侧肋骨,横舱壁和外板相互垂直设置,若干舷侧肋骨均等间距垂直设于外板上,横舱壁的两侧均设有顶底压载舱连接结构,其上下端面分别连接到顶边舱斜板和底边舱斜板,压载舱连接结构内中部水平设有换乘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大大提升压载舱连接结构的空间,将顶底边舱斜板上的人孔向船中移动,避开顶底边舱与外板相交处结构,以避免应力集中,同时增加压载舱连接结构出入口空间;另外,在压载舱较高时,可以在中间加设换乘平台,满足通道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设计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顶底边舱压载舱连接结构如图6-8所示,压载舱连接结构受舷侧主肋骨影响,一般不能做大,加之顶底边舱与外板相交处结构复杂,空间受限很大,再加上压载舱都布置在水密舱壁两边,受到水密舱壁上扶强材及其端肘板的影响,空间更加有限,人员进出时非常困难。另外,压载舱宽度比较窄,而且高度比较高,大型散货船一般会到10m以上,满足不了正常的通道要求,只能作为临时的检修通道;顶底边舱斜板上的人孔正好在与外板的相交处,应力水平较高,通常需要嵌厚。综上,现有顶底边舱连接压载舱结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受舷侧主肋骨影响,一般不能做大;(2)空间受限很大;(3)满足不了正常的通道要求;(4)顶底边舱斜板应力水平较高,通常需要嵌厚。因此,针对现有顶底边舱连接压载舱结构受舷侧主肋骨影响,一般不能做大、空间受限很大、满足不了正常的通道要求以及顶底边舱斜板应力水平较高,通常需要嵌厚等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br>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包括横舱壁(1)、外板(2)以及若干舷侧肋骨(3),所述横舱壁(1)和外板(2)相互垂直设置,若干所述舷侧肋骨(3)均等间距垂直设于所述外板(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舱壁(1)的两侧均设有顶底压载舱连接结构(4),所述压载舱连接结构(4)设于所述外板(2)的内侧,所述压载舱连接结构(4)的上下端面分别连接到顶边舱斜板(5)和底边舱斜板(6),所述压载舱连接结构(4)内中部水平设有换乘平台(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包括横舱壁(1)、外板(2)以及若干舷侧肋骨(3),所述横舱壁(1)和外板(2)相互垂直设置,若干所述舷侧肋骨(3)均等间距垂直设于所述外板(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舱壁(1)的两侧均设有顶底压载舱连接结构(4),所述压载舱连接结构(4)设于所述外板(2)的内侧,所述压载舱连接结构(4)的上下端面分别连接到顶边舱斜板(5)和底边舱斜板(6),所述压载舱连接结构(4)内中部水平设有换乘平台(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舱连接结构(4)的纵向长度与若干所述舷侧肋骨(3)中相邻所述舷侧肋骨(3)之间的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舱连接结构(4)的横向长为1200-1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边舱斜板(5)上开设有若干第一上通孔(8)和第二上通孔(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上通孔(8)设于所述外板(2)的内侧,若干所述第二上通孔(9)设于若干所述第一上通孔(8)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货船压载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边舱斜板(6)上开设有若干第一下通孔(10)和第二下通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华谢小龙徐义刚张伟邱吉廷宋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