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24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船首甲板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锚绞机和锚绞机操作平台,锚绞机上设有主卷筒和副卷筒,主卷筒和副卷筒上均卷绕有绳索,船首甲板上端面从左至右上下对称设有第一导缆孔、第一带缆桩、羊角滚轮导缆器、止链器、三滚轮导缆器以及第二带缆桩且第一导缆孔、第一带缆桩、三滚轮导缆器、羊角滚轮导缆器、止链器以及第二带缆桩依次由船首甲板的外侧向锚绞机设置;锚绞机操作平台的右侧设有第二导缆孔且第二导缆孔与锚绞机操作平台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布置结构取消常规设计中部分羊角导缆滚轮,节约了甲板空间,降低船舶维护成本,节约造船成本,同时也满足船员使用需求。

A mooring arrangement structure suitable for deck space lim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设计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物探船因为物探设备电缆绞车、炮缆绞车、扩展器、行车设备、辅助设备等等的布置要求,需要很宽的甲板面积,往往造成L/B数值较常规船型小很多。但物探船的作业特点又要求船舶深海、长距离拖航,并具有一定的机动性。由此带来大型深海物探船在快速性、耐波性、操纵性、拖航阻力和舒适性方面的特殊性。同时物探船高大受风面积、宽设备布置、大拖力与低振动要求的结构设计特点,使船舶的载荷分布、骨架形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船舶。总体布置上要求更加紧凑、合理;所以通常物探船都是艏部小尾部肥大的设计,这就给首部系泊布置带来一定困难。一般来说,首部系泊若布置双链轮锚绞机,锚机占据中间位置,两个锚链筒的角度不易调整,导链器或止链器也需要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斜度,给设计施工和日后拉锚都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双链轮锚绞机缺少横缆需要再增加系泊绞车才能满足要求。所以系泊设计优先考虑甲板面布置两台单链轮锚绞机,但是因为首部甲板较小,加上布置的吊机等设备占据了大量甲板空间,使得艏部系泊设备难以按照常规布置。综上,现有船首部系泊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若布置双链轮锚绞机,锚机占据中间位置,两个锚链筒的角度不易调整;(2)导链器或止链需要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斜度,给设计施工和日后拉锚都带来一定困难;(3)布置两台单链轮锚绞机时,由于首部甲板较小,加上布置的吊机等设备占据了大量甲板空间,使得艏部系泊设备难以按照常规布置。因此,针对现有船首部系泊结构若布置双链轮锚绞机,锚机占据中间位置,两个锚链筒的角度不易调整、导链器或止链需要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斜度,给设计施工和日后拉锚都带来一定困难以及布置两台单链轮锚绞机时,由于首部甲板较小,加上布置的吊机等设备占据了大量甲板空间,使得艏部系泊设备难以按照常规布置等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针对现有船首部系泊结构的设计施工难度较高、拉锚困难以及吊机等设备占据了大量甲板空间等问题,提供了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包括船首甲板,所述船首甲板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锚绞机和锚绞机操作平台,所述锚绞机上设有主卷筒和副卷筒,所述主卷筒和副卷筒上均卷绕有绳索,所述船首甲板上端面从左至右上下对称设有第一导缆孔、第一带缆桩、羊角滚轮导缆器、止链器、三滚轮导缆器以及第二带缆桩且所述第一导缆孔、第一带缆桩、三滚轮导缆器、羊角滚轮导缆器、止链器以及第二带缆桩依次由所述船首甲板的外侧向所述锚绞机设置;所述锚绞机操作平台的右侧设有第二导缆孔且所述第二导缆孔与所述锚绞机操作平台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缆孔为巴拿马导缆孔BC310或巴拿马导缆孔BC36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缆桩和第二带缆桩均为A型400A带缆桩。进一步地,所述三滚轮导缆器的直径为200mm-400mm。进一步地,所述羊角滚轮导缆器的直径为150mm-350mm进一步地,所述三滚轮导缆器的下端面设有L型底座,所述L型底座的侧端面设有防磨圆柱且所述防磨圆柱与所述L型底座的上端面呈一定角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防磨圆柱的材质为钢,所述防磨圆柱的直径为40-80mm。进一步地,所述副卷筒卷绕的部分所述绳索的一端通过所述三滚轮导缆器将所述绳索引导至所述第一带缆桩或所述第二带缆桩后,所述绳索与第一导缆孔或第二导缆孔连接;所述副卷筒卷绕的其余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三滚轮导缆器连接并将所述绳索引导至所述船首甲板外。进一步地,所述主卷筒卷绕的部分所述绳索的一端通过所述羊角滚轮导缆器与所述第二导缆孔连接,所述主卷筒卷绕的其余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三滚轮导缆器连接并将所述绳索引导至所述船首甲板外。进一步地,所述锚绞机操作平台的左斜上方和左斜下方对称设有系泊纤维索卷车。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通过优化舷侧滚轮导缆器的基座设计及缆绳走向,将缆绳通过舷侧滚轮导缆器导向,取消常规设计中的部分羊角导缆滚轮,节约了甲板空间,简化系泊布置,降低船舶维护成本,节约了造船成本,同时也满足船员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的A-A’-A,B-B’-O’-A以及B-B’-B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中三滚轮导缆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第一导缆孔,2-第一带缆桩,3-三滚轮导缆器,4-羊角滚轮导缆器,5-止链器,6-锚绞机,7-第二导缆孔,8-系泊纤维索卷车,9-锚绞机操作平台,10-防磨圆柱,11-船首甲板,12-主卷筒,13-副卷筒,14-绳索,15-第二带缆桩,16-L型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包括船首甲板11,船首甲板11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锚绞机6和锚绞机操作平台9,锚绞机6上设有主卷筒12和副卷筒13,主卷筒12和副卷筒13上均卷绕有绳索14,船首甲板11上端面从左至右上下对称设有第一导缆孔1、第一带缆桩2、羊角滚轮导缆器4、止链器5、三滚轮导缆器3以及第二带缆桩15且第一导缆孔1、第一带缆桩2、三滚轮导缆器3、羊角滚轮导缆器4、止链器5以及第二带缆桩15依次由船首甲板11的外侧向锚绞机6设置;锚绞机操作平台9的右侧设有第二导缆孔7且第二导缆孔7与锚绞机操作平台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1,2所示,第一导缆孔1为巴拿马导缆孔BC310或巴拿马导缆孔BC360。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1所示,第一带缆桩2和第二带缆桩15均为A型400A带缆桩,第一带缆桩2和第二带缆桩15兼具副卷筒上缆绳导缆转向功能。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1,3所示,三滚轮导缆器3的直径为200mm-400mm,该三滚轮导缆器3比一般船舶舷滚轮导缆器更高,结合了羊角滚轮和舷侧滚轮导缆器的特点,优化了舷侧滚轮导缆器的底座设计,使之能够满足缆绳小角度转向的使用要求,可以将缆绳通过该滚轮导缆器导向船中或者另一侧,取消了常规设计中通过羊角滚轮导向的局限,使用该导向布置节省了甲板空间,有利于紧凑型船的舶系泊布置。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1所示,羊角滚轮导缆器4的直径为150mm-350mm,其高度可现场拉线调整并切割焊接。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3所示,三滚轮导缆器3的下端面设有L型底座16,L型底座16的侧端面设有防磨圆柱10且防磨圆柱10与L型底座16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包括船首甲板(11),所述船首甲板(11)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锚绞机(6)和锚绞机操作平台(9),所述锚绞机(6)上设有主卷筒(12)和副卷筒(13),所述主卷筒(12)和副卷筒(13)上均卷绕有绳索(14);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首甲板(11)上端面从左至右上下对称设有第一导缆孔(1)、第一带缆桩(2)、羊角滚轮导缆器(4)、止链器(5)、三滚轮导缆器(3)以及第二带缆桩(15)且所述第一导缆孔(1)、第一带缆桩(2)、三滚轮导缆器(3)、羊角滚轮导缆器(4)、止链器(5)以及第二带缆桩(15)依次由所述船首甲板(11)的外侧向所述锚绞机(6)设置;所述锚绞机操作平台(9)的右侧设有第二导缆孔(7)且所述第二导缆孔(7)与所述锚绞机操作平台(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包括船首甲板(11),所述船首甲板(11)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锚绞机(6)和锚绞机操作平台(9),所述锚绞机(6)上设有主卷筒(12)和副卷筒(13),所述主卷筒(12)和副卷筒(13)上均卷绕有绳索(14);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首甲板(11)上端面从左至右上下对称设有第一导缆孔(1)、第一带缆桩(2)、羊角滚轮导缆器(4)、止链器(5)、三滚轮导缆器(3)以及第二带缆桩(15)且所述第一导缆孔(1)、第一带缆桩(2)、三滚轮导缆器(3)、羊角滚轮导缆器(4)、止链器(5)以及第二带缆桩(15)依次由所述船首甲板(11)的外侧向所述锚绞机(6)设置;所述锚绞机操作平台(9)的右侧设有第二导缆孔(7)且所述第二导缆孔(7)与所述锚绞机操作平台(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缆孔(1)为巴拿马导缆孔BC310或巴拿马导缆孔BC3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缆桩(2)和第二带缆桩(15)均为A型400A带缆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滚轮导缆器(3)的直径为200mm-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甲板空间受限的系泊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羊角滚轮导缆器(4)的直径为150mm-35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张海瑛徐阳光殷宪峰张朝贵林昭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