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50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属于船舶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转折前纵向侧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圆弧板、横壁、面板、上甲板以及下甲板,转折前纵向侧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圆弧板、横壁以及面板分别位于上甲板与下甲板之间,其中转折前纵向侧壁的一端通过圆弧板与横壁的一端连接,横壁的另一端设置有面板,且横壁长度方向的中部与转折后纵向侧壁的一端连接,此外,圆弧板、横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分别与下甲板采用全焊透型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在适应舷侧甲板空间需求的前提下,满足船体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的设计要求。

A kind of vertical sidewall turning structure of super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ngitudinal side wall turning structure of a super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hip structure. Including: longitudinal side wall before turning, longitudinal side wall after turning, arc plate, transverse wall, panel, upper deck and lower deck. Longitudinal side wall before turning, longitudinal side wall after turning, arc plate, transverse wall and panel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between upper deck and lower deck. One end of longitudinal side wall before turning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ransverse wall through arc plate, and the other end of transverse wall is provided with panel,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transverse wall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longitudinal side wall after turning. In addition, the arc plate, the transverse wall and the longitudinal side wall after turnin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deck by full penetration weld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ongitudinal side wall turning structure of a superstructure, which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strength and fatigue life of the hull structure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space requirements of the side de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结构
,具体是涉及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
技术介绍
船舶的上层建筑在受到总纵弯曲载荷作用时,在其端部区域容易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纵向侧壁作为上层建筑的纵向结构,在上层建筑的端部区域也会产生较高的总纵弯曲应力,是上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部位。而对于一些特殊船舶,由于大型设备布置的需要,为保证所需的舷侧甲板空间,上层建筑的纵向侧壁往往需要发生转折,从而导致角隅的生成,带来更为突出的应力集中问题。目前针对这种转折侧壁型式,单纯通过增加侧壁板厚很难满足船体强度的要求,也无法解决角隅处的结构疲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一种既能满足船体结构屈服和疲劳强度要求,又能满足舷侧甲板空间需求的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在适应舷侧甲板空间需求的前提下,满足船体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的设计要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包括:转折前纵向侧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圆弧板、横壁、面板、上甲板以及下甲板,转折前纵向侧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圆弧板、横壁以及面板分别位于上甲板与下甲板之间,其中转折前纵向侧壁的一端通过圆弧板与横壁的一端连接,横壁的另一端设置有面板,且横壁长度方向的中部与转折后纵向侧壁的一端连接,此外,圆弧板、横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分别与下甲板采用全焊透型式连接。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T型材甲板纵桁,T型材甲板纵桁与转折前纵向侧壁的一端搭接。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转折后纵向侧壁至面板的直线距离与转折前纵向侧壁一侧设置的水平T型材腹板的高度相同。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横壁的上端与甲板纵骨圆弧连接,横壁的下端与下甲板圆弧连接。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转折后纵向侧壁在距离横壁400mm的距离内与下甲板采用全焊透方式连接。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甲板朝向下甲板的一侧设置有上甲板过渡肘板和上甲板短纵骨,其中上甲板过渡肘板的一端沿转折后纵向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终止于上甲板短纵骨,上甲板过渡肘板的另一端与横壁连接,且上甲板过渡肘板垂直于上甲板短纵骨。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下甲板朝向上甲板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型过渡肘板,其中圆弧型过渡肘板沿转折后纵向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圆弧型过渡肘板靠近横壁的一侧与横壁连接,圆弧型过渡肘板靠近下甲板的一侧采用全焊透方式连接。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转折前纵向侧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圆弧板、横壁的同一侧均设置有若干等数量、等高度的水平T型材。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设置在圆弧板以及横壁一侧的水平T型材在圆弧板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且该设置在圆弧板以及横壁一侧的水平T型材的一端与面板对接。上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横壁与转折后纵向侧壁的相交处设置有与若干水平T型材等高度的背肘板。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通过圆弧板、横壁、T型材甲板纵桁、过渡肘板、水平T型材和背肘板构成的转折结构,完成了转折前后纵向侧壁的良好对接,保证了侧壁转折处的纵向刚度,有效的降低了总纵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水平;此外T型材甲板纵桁、过渡肘板以及角隅处的背肘板结构还能够降低纵向侧壁不连续引起的应力集中情况,提高转折结构的疲劳寿命,保证了转折结构优良的力学性能,且该转折结构能够避免使用局部大厚度嵌厚钢板,使转折结构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甲板、转折前后纵向侧壁的钢板厚度相互匹配,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船舶侧壁的结构布局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纵向侧壁转折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的实施例中上甲板结构的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的实施例中转折后纵向侧壁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的实施例中横壁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处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的实施例中转折前纵向侧壁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图7中C-C处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的实施例中水平T型材的结构连接示意图。附图中:1、圆弧板;2、转折前纵向侧壁;3、转折后纵向侧壁;4、横壁;5、水平T型材;6、背肘板;7、面板;8、T型材甲板纵桁;9、上甲板过渡肘板;10、圆弧型过渡肘板;11、上甲板短纵骨;12、甲板纵骨;13、水平T型材;14、水平T型材;15、上甲板;16、下甲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9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作具体阐述。在本实施例中,该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主要包括圆弧板1、转折前纵向侧壁2、转折后纵向侧壁3、横壁4、水平T型材5、背肘板6、面板7、T型材甲板纵桁8、上甲板过渡肘板9、圆弧型过渡肘板10、上甲板短纵骨11、甲板纵骨12、水平T型材13、水平T型材14、上甲板15、下甲板16。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中,转折前纵向侧壁2、转折后纵向侧壁3、圆弧板1、横壁4以及面板7分别位于上甲板15与下甲板16之间,其中转折前纵向侧壁2的一端通过圆弧板1与横壁4的一端连接,横壁4的另一端设置有面板7,且横壁4长度方向的中部与转折后纵向侧壁3的一端连接,从而完成与转折前后纵向侧壁2的良好对接,既保证了纵向转折处的纵向刚度,且能降低总纵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水平。此外,圆弧板1、横壁4、转折后纵向侧壁3分别与下甲板16采用全焊透型式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T型材甲板纵桁8,T型材甲板纵桁8与转折前纵向侧壁2的一端搭接,该T型材甲板纵桁8的结构能够降低转折前纵向侧壁2因不连续引起的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提高转折前纵向侧壁2的疲劳寿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转折后纵向侧壁3至面板7的直线距离与转折前纵向侧壁2一侧设置的水平T型材13腹板的高度相同。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横壁4的上端与甲板纵骨12圆弧连接,横壁4的下端与下甲板16圆弧连接,以减轻横壁4与上甲板15、下甲板16连接之间的应力集中情况。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转折后纵向侧壁3在距离横壁4在400mm的距离内与下甲板16采用全焊透方式连接,保证转折后纵向侧壁3与下甲板16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一种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折前纵向侧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圆弧板、横壁、面板、上甲板以及下甲板,所述转折前纵向侧壁、所述转折后纵向侧壁、所述圆弧板、所述横壁以及所述面板分别位于所述上甲板与所述下甲板之间,其中所述转折前纵向侧壁的一端通过所述圆弧板与所述横壁的一端连接,所述横壁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面板,且所述横壁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转折后纵向侧壁的一端连接,此外,所述圆弧板、所述横壁、所述转折后纵向侧壁分别与所述下甲板采用全焊透型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折前纵向侧壁、转折后纵向侧壁、圆弧板、横壁、面板、上甲板以及下甲板,所述转折前纵向侧壁、所述转折后纵向侧壁、所述圆弧板、所述横壁以及所述面板分别位于所述上甲板与所述下甲板之间,其中所述转折前纵向侧壁的一端通过所述圆弧板与所述横壁的一端连接,所述横壁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面板,且所述横壁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转折后纵向侧壁的一端连接,此外,所述圆弧板、所述横壁、所述转折后纵向侧壁分别与所述下甲板采用全焊透型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型材甲板纵桁,所述T型材甲板纵桁与所述转折前纵向侧壁的一端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折后纵向侧壁至面板的直线距离与所述转折前纵向侧壁一侧设置的水平T型材腹板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壁的上端与甲板纵骨圆弧连接,所述横壁的下端与所述下甲板圆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层建筑纵向侧壁转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折后纵向侧壁在距离所述横壁400mm的距离内与所述下甲板采用全焊透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赵超曾文源郭建捷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