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302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包括:一主船体;若干救生艇;和若干设置于所述主船体上的艇架组件;其中,所述艇架组件与所述救生艇相连接,以收起所述救生艇至所述船体上,或释放所述救生艇至其侧面靠近水面形成减摇释放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布置方案,除救生功能以外,还可在专用救生艇处于倒臂释放状态时作为储备浮力提高船舶的大倾角稳性,并减缓横摇运动响应。

A multi-function anti roll lifeb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
本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容积型总吨相对于排水量更大船型,如客船、邮轮、滚装船、科考船,为了能够增加房间的总面积、车辆甲板的面积,往往设计多层长甲板,连续长甲板的总高很高,船体水上部分体积远大于水下部分,重心较高,受风面积较大。从而导致其大倾角稳性和抗风稳性方面的设计裕度不是很大。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邮轮等大型客船倾覆方面的报道。对于中、大型客船,其船体两侧根据规范要求会布置一定数量的救生艇。通常,此类救生艇多配有重力倒臂式艇架,然后通过绞车缆绳释放至水面。救生艇功能单一,仅在全船需要撤离时才会使用,正常情况都不会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其不仅具有传统救生艇的救生功能,还可以提高上述船型在恶劣海况中的抗风稳性及耐波性。当遭遇恶劣海况时,增加船舶的储备浮力是提高船舶稳性并减少船体横摇运动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对于单体大型客船、豪华邮轮,可借利用其两侧的救生艇作为主船体附体以增加储备浮力。设置尺寸合适的L型救生艇艇架,利用重力倒臂原理,将救生艇倒放至船体两侧靠近水面位置并通过止锁机构刚性固定救生艇和相关艇架。当船舶受风浪作用左右摇摆时,船体两侧的救生艇会随之入水并可增大船舶的横倾复原力矩,从而减小船舶的横摇运动,提高稳性。当海况良好后,可通过绞车缆绳拉起救生艇和艇架,以免增加航行阻力。当需要撤离逃生时,也可以通过重力倒臂作用并结合绞车缆绳将救生艇释放到合适位置,然后将救生艇脱钩驶离。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包括:一主船体;若干救生艇;和若干设置于所述主船体上的艇架组件;其中,所述艇架组件与所述救生艇相连接,以收起所述救生艇至所述船体上,或释放所述救生艇至其侧面靠近水面形成减摇释放状态。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所述救生艇的内部设有多层分舱甲板。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所述艇架组件包括艇架、收放钢缆、固定滑轮和绞车,所述绞车通过所述收放钢缆经所述固定滑轮与所述艇架的顶端连接,以收起或释放所述艇架。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所述艇架为L型,所述艇架的底端通过铰链式底座固定在所述主船体的救生艇甲板上;所述艇架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所述救生艇的吊钩。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所述艇架的长边上设置有锁定所述救生艇的救生艇止锁机构。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所述主船体的救生艇甲板上设置有锁定所述艇架的艇架止锁机构。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所述船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艇架相配合的艇架锁止状态锁扣。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减摇释放状态时,所述救生艇以侧面而非底部面向水面。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所述救生艇的前后两端各配置有一所述艇架组件。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所述艇架组件上的艇架与所述主船体中纵线之间的角度α小于9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除救生功能以外,还可在专用救生艇处于倒臂释放状态时作为储备浮力提高船舶的大倾角稳性,并减缓横摇运动响应;专用救生艇内部设有多层甲板,增大布置面积的同时可以较好的传导波浪载荷;救生艇艇架形式为L型,且艇架上除设置连接救生艇的顶部挂钩外,在L型结构长边设有锁定救生艇运动的止锁机构;减摇释放状态时,救生艇以侧面而非底部面向水面;方案以绞车牵引缆绳的方式收回救生艇艇架,减摇释放状态时,艇架通过甲板上舷边的止锁机构与艇架铰链式基座限定艇架的运动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处于减摇释放状态和收起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处于减摇释放状态和收起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处于救生释放状态和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救生艇的主视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救生艇的俯视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救生艇的剖视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中艇架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0-主船体,11-救生艇甲板,12-登乘甲板;20-救生艇,21-多层分舱甲板;30-艇架组件,31-艇架,32-铰链式底座,33-艇架止锁机构,34-救生艇止锁机构,35-收放钢缆,36-固定滑轮,37-绞车,38-艇架锁止状态锁扣,39-吊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包括:一主船体10;若干救生艇20;和若干设置于所述主船体10上的艇架组件30;其中,所述艇架组件30与所述救生艇20相连接,以收起所述救生艇20至所述船体10上,或释放所述救生艇20至其侧面靠近水面形成减摇释放状态。该多功能减摇救生艇,除救生功能以外,还可在救生艇20处于倒臂释放状态时作为储备浮力提高主船体10的大倾角稳性,并减缓横摇运动响应。减摇释放状态时,所述救生艇20以侧面而非底部面向水面。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6所示,所述救生艇20的内部设有多层分舱甲板21。相对传统救生艇,该救生艇20的尺度更大,可以承受更大的入水压力和波浪等动载荷作用,为全封闭水密结构。该救生艇20内设1至2道分舱甲板21,一则用于增大救生艇可载人数,另一方面可增加救生艇横向强度,当救生艇20随艇架倒放后可更好的承受入水压力作用。针对不同船型,所需配置的救生艇20的数量、尺度规格需要定制设计。一方面要满足规范要求的救生艇容纳人员总数,一方面要考虑匹配主船体10布置,并能在倒臂状态时距水面留有一定距离,强度方面要考虑主船体10横摇极限运动下多功能救生艇入水深度相应的波浪载荷。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艇架组件包括艇架31、收放钢缆35、固定滑轮36和绞车37,所述绞车37通过所述收放钢缆35经所述固定滑轮36与所述艇架31的顶端连接,以收起或释放所述艇架31。具体地,收放钢缆35的两端通过固定于主船体10上的固定滑轮36连接L型的艇架31折角点位置与绞车37。绞车37布置在救生艇登乘甲板12上。相应地,每艘救生艇20的前后各设一部绞车37和相应收放钢缆35。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7所示,所述艇架31为L型,所述艇架31的底端通过铰链式底座32固定在所述主船体10的救生艇甲板11上;所述艇架3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所述救生艇20的吊钩39。从而使得该特殊形式的L型艇架31的一端通过铰链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主船体(10);/n若干救生艇(20);和/n若干设置于所述主船体(10)上的艇架组件(30);/n其中,所述艇架组件(30)与所述救生艇(20)相连接,以收起所述救生艇(20)至所述船体(10)上,或释放所述救生艇(20)至其侧面靠近水面形成减摇释放状态;/n所述救生艇(20)的内部设有多层分舱甲板(21);所述艇架组件(30)包括艇架(31)、收放钢缆(35)、固定滑轮(36)和绞车(37),所述绞车(37)通过所述收放钢缆(35)经所述固定滑轮(36)与所述艇架(31)的顶端连接,以收起或释放所述艇架(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船体(10);
若干救生艇(20);和
若干设置于所述主船体(10)上的艇架组件(30);
其中,所述艇架组件(30)与所述救生艇(20)相连接,以收起所述救生艇(20)至所述船体(10)上,或释放所述救生艇(20)至其侧面靠近水面形成减摇释放状态;
所述救生艇(20)的内部设有多层分舱甲板(21);所述艇架组件(30)包括艇架(31)、收放钢缆(35)、固定滑轮(36)和绞车(37),所述绞车(37)通过所述收放钢缆(35)经所述固定滑轮(36)与所述艇架(31)的顶端连接,以收起或释放所述艇架(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减摇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艇架(31)为L型,所述艇架(31)的底端通过铰链式底座(32)固定在所述主船体(10)的救生艇甲板(11)上;所述艇架(3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所述救生艇(20)的吊钩(39)。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利芦树平贺卫东燕家乐邱伟强刘宇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