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载舱结构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24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载舱结构及船舶,所述压载舱结构包括舱体;顶边压载舱,布置于所述舱体的顶部;连通舱,布置于所述舱体的侧壁;底边压载舱,布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其中,所述顶边压载舱与所述底边压载舱通过所述连通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载舱结构能提高液化气船的舱容利用率和破损安全性能。

A ballast tank structure and 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载舱结构及船舶
本技术涉及船舶压载舱布置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载舱结构及船舶。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气体能源消费和气体化工原料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这给液化气体运输船(简称液化气船)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在此国际形势下,各船舶设计单位都增大了对液化气船的研发力度。在设计和生产液化气船的过程中,货舱区的破舱稳性安全是重中之重。而压载舱的布置与空间划分决定了船舶发生破损时的浮态与稳性。为提高船舶破舱稳性,往往采用货舱区压载舱双壳的设计方案,而通常的压载舱双壳布置中双壳宽度需要大于型宽的五分之一。此设计方案货舱舱容利用率低,为达到设计舱容需要增大货舱区的长度和宽度,船舶能效较差。因此,采用何种压载舱双壳布置结构可以在提高稳性安全的同时,提高舱容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载舱结构及船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载舱双壳设计中舱容利用率低的不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载舱结构,所述压载舱结构包括:舱体;顶边压载舱,布置于所述舱体的顶部;连通舱,布置于所述舱体的侧壁;底边压载舱,布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其中,所述顶边压载舱与所述底边压载舱通过所述连通舱连通。可选地,所述连通舱与舷侧外壳的间距小于船舶型宽的四分之一。可选地,所述连通舱与舷侧外壳的间距小于船舶型宽的五分之一。可选地,所述连通舱与所述舷侧外壳的间距介于0.8米至1.3米之间。可选地,所述顶边压载舱包括左顶边压载舱和右顶边压载舱,所述连通舱包括左连通舱和右连通舱,所述底边压载舱包括左底边压载舱和右底边压载舱。可选地,所述左顶边压载舱与所述左底边压载舱通过所述左连通舱连通。可选地,所述右顶边压载舱与所述右底边压载舱通过所述右连通舱连通。可选地,所述左底边压载舱和所述右底边压载舱之间具有纵绗。可选地,所述底边压载舱设置有进出水口。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船舶,所述船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压载舱结构,所述压载舱结构包括舱体,顶边压载舱、连通舱以及底边压载舱,所述顶边压载舱、所述连通舱以及所述底边压载舱围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液货舱,所述液货舱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可选地,所述船舶包括液化气船。本技术的压载舱结构,通过设置连通舱、顶边压载舱、底边压载舱以将液货舱与舷侧外壳隔离,当货舱区发生破损时,压载舱随液货舱一起破损,无论是装载工况还是压载工况,破损安全性能都得到提高;在本技术的压载舱结构中,压载舱双壳宽度不必满足常规的五分之一型宽限制,在提高船舶破舱稳性残余能力的同时,保证了舱容利用率;本技术的压载舱结构的设计减小了船舶压载舱双壳的钢材用量,降低了造船成本;本技术的压载舱结构的设计降低了同等舱容下船舶的主尺度要求,提高了船舶的能效,降低了船舶的燃油消耗量,降低了船东的运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压载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载舱结构,所述压载舱结构包括舱体、顶边压载舱6、连通舱7以及底边压载舱8。本实施例的压载舱结构可应用于液化气船中,用于提高液化气船的舱容利用率和破损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液化气船(LiquifiedGasCarrier)例如可以包括液化天然气船(LNG船)、液化石油气船(LPG)、乙烯运输船等专门装运液化气的液货船。如图1所示,所述舱体指由主甲板1、舷侧外壳2以及船体底部3围成的空间,所述顶边压载舱6布置于所述舱体的顶部,靠近主甲板1;所述连通舱7布置于所述舱体的侧壁,也即舷侧外壳2;所述底边压载舱8布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其中,所述顶边压载舱6与所述底边压载舱8通过所述连通舱7连通,三个舱室内的液体可以相互流通,同时当船舶发生破损时,舱室间连带破损,海水可以通过一个舱室流入另外两个舱室。所述顶边压载舱6、所述连通舱7以及所述底边压载舱8围成一容置空间,液化气船的液货舱5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换句话说,所述顶边压载舱6、所述连通舱7以及所述底边压载舱8将液货舱5与舷侧外壳2隔离。与常规的液货舱5直接与舷侧外壳2相邻不同,本实施例的压载舱结构通过相互连通的顶边压载舱6、连通舱7底边压载舱8将液货舱5与舷侧外壳2隔离开,当液货舱5发生破损时,必然引起顶边压载舱6、连通舱7以及底边压载舱8的同时破损,经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分析发现,发现当船舶装货工况或压载工况时,压载舱与液货舱5同时发生破损时,比仅仅液货舱5发生破损时具有更好的残余稳性能力。换句话说,通过设置连通舱7、顶边压载舱6、底边压载舱8以将液货舱5与舷侧外壳2隔离,当货舱区发生破损时,压载舱随液货舱5一起破损,无论是装载工况还是压载工况,破损安全性能都得到提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舱7与舷侧外壳2的间距小于船舶型宽(mouldedbreadth)的四分之一,优选地,所述连通舱7与舷侧外壳2的间距小于船舶型宽的五分之一,所谓型宽是指船体中横剖面上两舷的最大水平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常规的压载舱双壳要求双壳的宽度大于等于型宽的五分之一,以保证船舶发生舷侧破损时,液货舱5不会发生破损,但本实施例的压载舱布置设计可以让压载舱的连通舱7的双壳宽度小于型宽的五分之一,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压载舱布置结构的目的并不是保证液货舱5不发生舷侧破损,而是在舷侧外壳2破损时,保证压载舱与液货舱5同时破损,以提高船舶的残余稳性,另外,这种设计还保证了舱容利用率。作为示例,所述连通舱7距舷侧外壳2宽度例如可以是0.8米至1.6米。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通舱7与舷侧外壳2的间距的选择是由船体结构骨材尺度和生产施工的便利性决定的,具体取值与船型主尺度大小正相关。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顶边压载舱6包括对称布置在舱体顶部左右角附近的左顶边压载舱(第一顶边压载舱)和右顶边压载舱(第二顶边压载舱),所述左顶边压载舱和所述右顶边压载舱不连通;所述连通舱7包括对称布置在左右舷侧外壳2处的左连通舱(第一连通舱)和右连通舱(第二连通舱);所述底边压载舱8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舱体底部中线两侧的左底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载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舱体;/n顶边压载舱(6),布置于所述舱体的顶部;/n连通舱(7),布置于所述舱体的侧壁;/n底边压载舱(8),布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n其中,所述顶边压载舱(6)与所述底边压载舱(8)通过所述连通舱(7)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载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
顶边压载舱(6),布置于所述舱体的顶部;
连通舱(7),布置于所述舱体的侧壁;
底边压载舱(8),布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
其中,所述顶边压载舱(6)与所述底边压载舱(8)通过所述连通舱(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舱(7)与舷侧外壳(2)的间距小于船舶型宽的四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载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舱(7)与所述舷侧外壳(2)的间距小于船舶型宽的五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边压载舱(6)包括第一顶边压载舱和第二顶边压载舱,所述连通舱(7)包括第一连通舱和第二连通舱,所述底边压载舱(8)包括第一底边压载舱和第二底边压载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载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玭柳卫东于晨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