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499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42
一种提高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炼苗过度方法,通过土壤基质透气性配比,炼苗保湿处理,水肥营养液培养,移栽上盆,分株移栽和环境管理等步骤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农业措施的创新与植物生长物质应用技术的结合,从而使组培苗逐渐适应从无菌到有菌、从高温高湿条件向常规条件过渡的过程。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应用技术发明专利技术后棉花、大豆和水稻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95%‑100%,降低工作量,节约时间和能耗,也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炼苗过渡方法,属于植物快速繁育培养技术。
技术介绍
组织培养技术是在人为创造的无菌条件下将生活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茎段、原生质体)、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以获得细胞、组织或个体的技术。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生物、医药的研究。植物组培苗(俗称试管苗)系指经过组织培养或遗传转化后获得的该体细胞再生株,一般生长在灭菌并封闭的试管或培养瓶中。在这种严格的光温条件下生长,培养瓶内的空气湿度接近于100%,叶片气孔保卫细胞不关闭,叶片表面同样不具备蜡质保护层,表皮毛也没有或极少,极易造成失水萎蔫。植物组培幼苗非常幼嫩,从无菌培养基中移入花盆或大田是组织培养、遗传转化的重要环节。在南方热带雨林气候,湿度大,直接移栽不是大问题。但是北方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大豆、棉花等再生植株移栽成活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双子叶植物生物技术商品化的发展。近年来,棉花组培苗都是通过嫁接方式进行移栽,其嫁接方法需要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且操作复杂,周期长,成活率最高能才能达到70-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组培苗移栽后不易成活的技术难题,简化炼苗程序,降低成本,提供一种提高植物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方法。本专利技术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植物组培苗移栽后的成活率,高达95-100%。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炼苗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步骤A,土壤准备:混合基质,蛭石与珍珠岩以1比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的基质装入小花盆,基质的体积占花盆体积的2/3。装好基质的小花盆放入育苗盒中备用。步骤B,营养液配制和移栽前准备:配制1/2MS营养液,在育苗盒内注入约3cm高的营养液。步骤C,组培苗清洗:从培养基中取出幼苗,用常温清水洗去根部的残留培养基,以防移栽后组培苗根系霉变的发生。步骤D,幼苗移栽:移栽时单株种插,移栽深度以土壤基质刚好盖住组织块及根系为宜,轻轻按压基质,使的根部与基质紧密接触,保证植株直立而不倒伏。幼苗移栽后保持育苗盒中有3厘米高的营养液,此阶段切记不可缺水。移栽后,立即使用杯底剪口的透明塑料杯或长筒塑料袋倒扣在小花盆上,用于保湿。步骤E,水肥管理:移栽后每日检查育苗盒中营养液的量,如果底部没有溶液完全浸湿,则需要及时补充溶液。步骤F,炼苗:组培苗移栽到小花盆后,塑料杯完全覆盖7天。然后塑料杯改为半开2天,此后将塑料杯全部移走。移栽后15-20天幼苗即可适应外界环境,选择健康健壮的幼苗移栽至大花盆土中,按常规进行浇水、施肥管理,即完成植物组培苗的炼苗过度。(健康健壮的苗标准:移栽5-7天后,幼苗比原来长高至少1cm,有至少一片新生叶片,叶片颜色成嫩绿色)所述步骤A的常温水为水龙头盛接的自来水,水温大概20-25℃,PH值7.5左右。所述步骤B中的营养液为DuchefaBiochemie品牌的植物培养基固体粉末,用的时候用水稀释到1/2MS营养液使用。所述步骤C的去除根部培养基是将组培瓶口向下倾斜45度,用镊子夹住茎和下胚轴基部的结节上,然后将组培苗小心取出,防止伤根,或使幼小叶片和茎的断裂。所述步骤D的移栽使先用干净无菌的小猪篇插入到湿润的基质中,挖出3-4厘米深的小坑,再将组培苗根部放入小坑中。所述步骤F中,塑料杯全部移走的时间选择在早上9:30前,或者下午16:00后(此步骤避免在阳光强烈的午后操作,以免让植物裸露在强光下,过分失水而加速死亡),掀开塑料杯子2-3min,若植物叶子有萎蔫现象,立即将塑料杯子重新罩在植物上面,直至植物叶子恢复坚挺,再将塑料杯子移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农业措施的创新与植物生长物质应用技术的结合,采用土壤基质透气性配比,炼苗保湿处理,水肥营养液培养,移栽上盆,分株移栽和环境管理等步骤,通过各个步骤的有效操作,从而使组培苗逐渐适应从无菌到有菌、从高温高湿条件向常规条件过渡的过程。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应用技术专利技术后棉花、大豆和水稻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95%-100%,移栽后植株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附图说明图1为:移栽后,使用杯底剪口的透明塑料杯或长筒塑料袋倒扣在小花盆上的示例图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棉花组培苗本实施针对棉花再生植株移栽成活难的问题,近年来,棉花组培苗都是通过嫁接方式进行移栽,成活率低,约70-80%。即使成活,其苗期驯化的时间长,且需要培养枕木,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农艺措施的创新和植物生长物质的调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棉花组培苗成活率的培养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完成:步骤A,土壤准备:混合基质,蛭石与珍珠岩以1比1的比例混合,混合基质时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尘土起伏。将混合的基质装入小花盆,基质的体积占花盆体积的2/3。将装有基质的小花盆摆入育苗塑料盒中,并放入温室,防止基质温度过低对幼苗根部产生影响。步骤B,营养液配制和移栽前准备:取DuchefaBiochemie植物培养基固体粉末(M0221.0050),配制成1/2MS营养液待用(0.5*4302.09mg/l)。移苗当天,在育苗盒内注入约3cm高的营养液。目的是要基质从花盆底部吸水以润湿,约5分钟后,基质即可以使用。步骤C,组培苗清洗:从培养基中取出幼苗,用常温清水洗去根部的残留培养基,以防移栽后组培苗根系霉变的发生。步骤D,幼苗移栽:移栽时单株种插,移栽深度以土壤基质刚好盖住组织块及根系为宜,轻轻按压基质,使的根部与基质紧密接触,保证植株直立而不倒伏。幼苗移栽后灌3厘米的营养液,此阶段切记不可缺水。移栽后,立即使用杯底剪口的透明塑料杯或长筒塑料袋倒扣在小花盆上,用于保湿。步骤E,水肥管理:移栽后每日检查育苗盒中营养液的量,如果底部没有溶液完全浸湿,则需要及时补充溶液。步骤F,炼苗:组培苗移栽到小花盆后,塑料杯完全覆盖7天。移栽后第7天,将塑料杯改为半开。移栽后第9天,将塑料杯全部移走。移栽后15-20天幼苗即可适应外界环境,选择健康健壮的幼苗移栽至大花盆土中,按常规进行浇水、施肥管理,即完成植物组培苗的炼苗过度。(健康健壮的苗标准:移栽5-7天后,幼苗比原来长高至少1cm,有至少一片新生叶片,叶片颜色成嫩绿色)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温室实施了3批棉花组培苗的移栽,移栽苗在控温温室进行,温室的控制范围在20-30度,光照强度为180μmol/m2/s。采用1:1的珍珠岩和蛭石作为水稻培养基质,移栽前清洗干净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炼苗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蛭石与珍珠岩以1比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的基质装入小花盆,基质的体积占小花盆体积的2/3,装好基质的小花盆放入育苗盒中备用;/n步骤B,配制1/2MS营养液,配置后在小花盆内注入约3cm高的营养液;/n步骤C,从培养基中取出幼苗,用常温清水洗去根部的残留培养基;/n步骤D,移栽时单株种插,移栽深度以土壤基质刚好盖住组织块及根系,幼苗移栽后保持育苗盒中有3厘米高的营养液,移栽后,立即使用杯底剪口的透明塑料杯或长筒塑料袋倒扣在小花盆上;/n步骤E,移栽后每日检查小花盆中营养液的量,如果底部没有溶液完全浸湿,则需要及时补充溶液;/n步骤F,炼苗:组培苗移栽到小花盆后,塑料杯完全覆盖7天,然后塑料杯改为半开2天,此后将塑料杯全部移走,移栽后15-20天幼苗即可适应外界环境,选择健康健壮的幼苗移栽至大花盆土中,按常规进行浇水、施肥管理,即完成植物组培苗的炼苗过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炼苗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蛭石与珍珠岩以1比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的基质装入小花盆,基质的体积占小花盆体积的2/3,装好基质的小花盆放入育苗盒中备用;
步骤B,配制1/2MS营养液,配置后在小花盆内注入约3cm高的营养液;
步骤C,从培养基中取出幼苗,用常温清水洗去根部的残留培养基;
步骤D,移栽时单株种插,移栽深度以土壤基质刚好盖住组织块及根系,幼苗移栽后保持育苗盒中有3厘米高的营养液,移栽后,立即使用杯底剪口的透明塑料杯或长筒塑料袋倒扣在小花盆上;
步骤E,移栽后每日检查小花盆中营养液的量,如果底部没有溶液完全浸湿,则需要及时补充溶液;
步骤F,炼苗:组培苗移栽到小花盆后,塑料杯完全覆盖7天,然后塑料杯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玉君巩娜杨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科稷达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