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49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依次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及底板,还包括边框,连接至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端与所述边框之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光学膜片组一侧留有间隙,使得在高温下,光学膜片组依旧保持平整,保持良好的光学特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车载显示技术的发展,车载显示模组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于车载LTPS显示模组边框的要求也越来越窄。因车载显示可靠性要求较高,如果背光源中的光学膜片组不固定,则会出现背光模组摇晃时有异音的问题,震动时光学膜片组与导光板相互摩擦导致光学膜片组和导光板擦伤引起光学不良的问题。光学膜片由于材质问题(如PET基材)在高温时会发生膨胀,如果膜片与边框的空间距离不够则会导致膜片膨胀受阻褶皱,引起光学不良。常规膜片固定方式是用导光板上厚度方向上设计凸台,用双面固定膜片;而导光板凸台距离VA区越近越容易引起VA边缘亮边,因此对于窄边框类的项目需求,常规固定方式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载显示屏中光学膜片组的固定方式易在显示屏边缘处产生VA区亮边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依次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及底板,还包括边框,连接至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端与所述边框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第一反射片,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以及第二反射片,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且与所述边框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第一光学膜片组,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以及第二光学膜片组,贴附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间隙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厚度,且所述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边框与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包括:第一光学膜片,贴附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片一侧的表面,且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第二光学膜片,贴附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的外表面;以及第三光学膜片,贴附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膜片、所述第二光学膜片及所述第三光学膜片的底部在同一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的底部固定至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外表面;所述第三光学膜片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的底部,且所述第三光学膜片的底部固定至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贴附于所述反射片的底面;以及第二底板,设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反射片相对设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前文所述背光模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在底板与光学膜片组之间及边框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之间设置间隙,当光学膜片组发生热膨胀后,伸长的光学膜片组的一端进入至所述间隙,使得光学膜片组保持平整,贴附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保证导光板的光线透过光学膜片组正常发射。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可以延长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车载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另一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部分组件标识如下:1、光学膜片组;2、导光板;3、反射片;4、底板;5、边框;11、第一光学膜片组;12、第二光学膜片组;101、第一光学膜片;102、第二光学膜片;103、第三光学膜片;31、第一反射片;32、第二反射片;41、第一底板;42、第二底板;51、第一边框;52、第二边框;61、第一间隙;62、第二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举例证明本技术可以实施,使得本技术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如何实施本技术。然而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下文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而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当某些组件,被描述为“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组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组件,所述组件置于所述中间组件上,且所述中间组件置于另一组件上。当一个组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组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组件通过一中间组件“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组件。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1、导光板2、反射片3、底板4及边框5。反射片3可用透明双面胶或胶水贴附至导光板2的底面及侧面,反射片3包括银反射片和白反射片两种,用以全部反射从导光板2出射的光线,使得光线被再利用,减少光线损失。反射片3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第一反射片31及第二反射片32,第一反射片31贴附于导光板2的底面,第二反射片32被弯折后贴附于导光板2与边框5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且第二反射片32垂直连接至第一反射片31,与第一反射片31构成“L”形反射片。反射片3分成两部分分别包覆导光板2的底面和侧面,使得进入导光板2的光线在第一反射片31及第二反射片32处被全部反射,光线从导光板2的出光面出射。第二反射片32的长度等同于导光板2的厚度及第一反射片31的厚度之和,即导光板2的侧面被第二反射片31完全包覆,使得导光板2的侧面不留空隙,这就保证进入导光板2的光线在导光板2的侧面后,能被第二反射片32反射,使光线从导光板2的出光面出射,及从光学膜片组1出射,提高光线的反射率及出射率,可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第二反射片32一般贴附于导光板2的三个非入光侧的表面,即只除去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面不贴合第二反射片32,但在所述光源远离导光板2一侧的表面也可贴合一第二反射片32,可使得所述光源背后的少部分光线被第二反射片32反射后重新进入至导光板2,进一步提高反射片3的反射率,此时,第二反射片32不光能提高光线的反射率及利用率。光学膜片组1可用透明双面胶或胶水贴附至导光板2的顶面及侧面。光学膜片组1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第一光学膜片组11及第二光学膜片组12(参见图2),第一光学膜片组11贴附于导光板2的顶面(出光面),第二光学膜片组12被弯折后贴附于第二反射片32的外表面,且第二光学膜片组12垂直于第一光学膜片组11,与第一光学膜片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n依次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及底板,还包括/n边框,连接至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设置;/n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端与所述边框之间存在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依次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及底板,还包括
边框,连接至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端与所述边框之间存在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包括一体化设置的
第一反射片,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以及
第二反射片,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且与所述边框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一体化设置的
第一光学膜片组,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以及
第二光学膜片组,贴附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厚度,且所述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边框与所述第二反射片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政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