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85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管,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所述进气管由上管体和下管体上下扣合形成一个中空管体,中空管体包括平直段和两个分别位于平直段两端的弯弧段,进气管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形成于两个弯弧段的末端,且开口相背设置;所述上管体和/或下管体对应平直段的管壁上开设有多孔消声结构,所述多孔消声结构为若干正六边形开孔构成的蜂窝结构;且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对应平直段的内壁设置有消音泡棉,所述多孔消声结构被所述消音泡棉封堵。其优点是:通过设置多孔消声结构的区域和大小,使辐射噪声通过多孔消声结构释放到外界,减少进气管进气口的噪声强度。进气管上下两片管体均设置PET泡棉,可以吸收发动机、增压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消音频率范围为50HZ到2000HZ。

Engine intak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气管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管。
技术介绍
汽车进气管为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最上游,通常该进气口部分紧固在散热器上部的支撑结构上,并安置于发动机舱盖的下方。汽车进气管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通常在其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管内气体流道尺寸满足发动机的气流量需求、管道形态配合车体其它零部件形状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噪声。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用户对整车噪声NVH要求越来越苛刻,其中,发动机NVH是指:发动机和增压器在工作中自身发出的噪声与振动,或发动机与周边配合的部件如翼子板等在工作状态时产生共振而发出的噪声与振动,其中,产生的噪声会通过进气管反向排出车外,造成整车NVH水平较差。而在发动机舱内,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管为独立部件,若需要对发动机发出的噪声进行消除,需要在进气管和发动机的外侧分别连接若干个体积较大的消声器单元,进气管或发动机将噪声传递至独立的消声器单元,提供消声器单元将噪声消除并排出。但是,体积较大的消声单器元布置在进气管外侧会占用发动机舱的大部分空间,且制作独立的消声器单元会造成成本与发动机进气系统总重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结构上的缺点,提出一种发动机进气管。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管,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管,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所述进气管由上管体和下管体上下扣合形成一个中空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体包括平直段和两个分别位于平直段两端的弯弧段,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形成于两个弯弧段的末端,且开口相背设置;所述上管体和/或下管体对应平直段的管壁上开设有多孔消声结构,所述多孔消声结构为由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正六边形开孔构成的蜂窝结构;且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对应平直段的内壁设置有消音泡棉,所述多孔消声结构被所述消音泡棉封堵。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可拆卸式扣合。所述可拆卸式连接指的是通过卡扣连接。所述正六边形开孔的边长为5-9mm,孔边距为3-7mm。所述正六边形开孔的边长为7mm,孔边距为5.1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并通过设置多孔消声结构的区域和大小,使辐射噪声通过多孔消声结构释放到外界,减少进气管进气口的噪声强度。上下两片泡棉分别放到进气管上下两片管体的模具里,然后模具内完成注塑,使之固定在上下管体上,最后上下管体完成卡接装配。泡棉材料为PET,主要功能是可以吸收发动机、增压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消音频率范围为50HZ到2000HZ。由此使得进气管主体在执行正常的进气功能之外,还可以与消声部配合完成对进入进气管主体的噪声进行削弱的目的,大大降低了进气系统的占用发动机舱的空间,降低了进气系统的重量。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进气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进气管上管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进气管下管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参见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管,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该进气管由上管体1和下管体2上下扣合形成一个中空管体,上管体1和下管体2可拆卸式扣合,具体地说为通过卡扣连接。从整体形状上说,中空管体包括平直段3和两个分别位于平直段两端的弯弧段4,进气管的进气口5和排气口6分别形成于两个弯弧段的末端,且开口相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上管体1对应平直段3的管壁上开设有多孔消声结构7,该多孔消声结构7为若干均匀等距分布的正六边形开孔构成的蜂窝结构。该多孔消声结构7上正六边形开孔之间间距以满足管件结构强度要求为主,而其开孔尺寸和开孔区域面积则由进气管乃至发动机增压器的声学特性决定,可通过噪声分布计算获得。在优先的实施例中,正六边形开孔的边长为5-9mm,孔边距为3-7mm。进一步优选的,正六边形开孔的边长为7mm,孔边距为5.1mm。除此之外,上管体1和下管体2对应平直段3的内壁还贴附有消音泡棉8,而上管体1上的多孔消声结构7被消音泡棉8封堵。由此使辐射噪声通过多孔消声结构释放到外界,减少进气管进气口的噪声强度。上下两片泡棉分别放到进气管上下两片管体的模具里,然后模具内完成注塑,使之固定在上下管体上,最后上下管体完成卡接装配。泡棉材料为PET,主要功能是可以吸收发动机、增压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消音频率范围为50HZ到2000HZ。由此使得进气管主体在执行正常的进气功能之外,还可以与消声部配合完成对进入进气管主体的噪声进行削弱的目的,大大降低了进气系统的占用发动机舱的空间,降低了进气系统的重量。不仅如此,根据进气管的结构和声学特性,多孔消声结构还可设置在下管体2的直线段上,或者上下管体均设置多孔消声结构。以上通过实施例对于本技术的技术意图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之一,为篇幅限制,这里不能逐一列举所有实施方式,任何可以体现本技术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实施,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管,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所述进气管由上管体和下管体上下扣合形成一个中空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体包括平直段和两个分别位于平直段两端的弯弧段,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形成于两个弯弧段的末端,且开口相背设置;所述上管体和/或下管体对应平直段的管壁上开设有多孔消声结构,所述多孔消声结构为由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正六边形开孔构成的蜂窝结构;且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对应平直段的内壁设置有消音泡棉,所述多孔消声结构被所述消音泡棉封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管,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所述进气管由上管体和下管体上下扣合形成一个中空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体包括平直段和两个分别位于平直段两端的弯弧段,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形成于两个弯弧段的末端,且开口相背设置;所述上管体和/或下管体对应平直段的管壁上开设有多孔消声结构,所述多孔消声结构为由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正六边形开孔构成的蜂窝结构;且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对应平直段的内壁设置有消音泡棉,所述多孔消声结构被所述消音泡棉封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埃尔·布雷许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