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898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包括,相对设置的主管,两个主管之间通过中间板固定连接,中间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与中间板和主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通过在中间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与中间板和主管固定连接,使两个主管之间的强度更高。

Integrated motorcycle rear flat f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
技术介绍
摩托车架是摩托车中最为重要的支撑部件。车架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车的品质。目前的摩托车后平叉直接将钢板和钢管焊接组合在一起,这种后平叉整体强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用以解决现有摩托车后平叉强度差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包括,相对设置的主管,两个主管之间通过中间板固定连接,中间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与中间板和主管固定连接。为了减少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的重量,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中间板内部为空腔,中间板内部设置两个交叉的隔板,隔板两端分别与中间板靠近主管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为了使主管外侧抗弯强度更高,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主管外侧面固定设置加强板,加强板靠近中间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固定夹,固定夹的两个夹板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固定连接。为了使主管外侧抗弯强度更高,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加强板远离中间板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凸出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凹槽。为了使主管内侧抗弯强度更高,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个主管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横杆,两个主管下端之间固定设置弯杆,中间板位于横杆与弯杆之间;中间板对应横杆和弯管的中间位置开设通孔,通孔中插入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杆和弯杆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通过在中间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与中间板和主管固定连接,使两个主管之间的强度更高。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间板11的剖视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2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0-主管;11-中间板;12-上连接板;13-下连接板;14-隔板;15-加强板;16-固定夹;17-凸出部;18-凹槽;19-横杆;20-弯杆;21-通孔;22-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包括,相对设置的主管10,两个主管10之间通过中间板11固定连接,中间板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均与中间板11和主管10固定连接。为了减少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的重量,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中间板11内部为空腔,中间板11内部设置两个交叉的隔板14,隔板14两端分别与中间板11靠近主管10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通过在中间板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均与中间板11和主管10固定连接,使两个主管10之间的强度更高;通过中间板11内部为空腔,中间板11内部设置两个交叉的隔板14,减少中间板11的重量,增加中间板11内部强度,减少材料浪费。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为了使主管10外侧抗弯强度更高,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主管10外侧面固定设置加强板15,加强板15靠近中间板11的一端固定设置固定夹16,固定夹16的两个夹板分别与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固定连接。为了使主管10外侧抗弯强度更高,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加强板15远离中间板11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17,凸出部17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凹槽1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为:当主管10受到向外的力时,加强板15增加了主管10的强度,加强板15通过固定夹16与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固定连接,使加强板15受到的力传递给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上,加强板15远离中间板11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17,进一步提高加强板15的抗弯曲强度,凸出部17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凹槽18,减少加强板15的用料。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为了使主管10内侧抗弯强度更高,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个主管10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横杆19,两个主管10下端之间固定设置弯杆20,中间板11位于横杆19与弯杆20之间;中间板11对应横杆19和弯管的中间位置开设通孔21,通孔21中插入连接杆22,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与横杆19和弯杆20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为:当主管10受到向内的力时,横杆19和弯杆20对两个主管10之间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横杆19和弯杆20通过连接杆22固定连接,使横杆19和弯杆20受到变形力时,连接杆22将变形力平均分配给横杆19和弯杆20,连接杆22变形时,通孔21限制连接杆22的移动,进一步提高横杆19和弯杆20的稳定性,使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强度更高。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包括,相对设置的主管(10),两个主管(10)之间通过中间板(1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中间板(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均与中间板(11)和主管(1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包括,相对设置的主管(10),两个主管(10)之间通过中间板(1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中间板(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均与中间板(11)和主管(1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11)内部为空腔,中间板(11)内部设置两个交叉的隔板(14),隔板(14)两端分别与中间板(11)靠近主管(10)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主管(10)外侧面固定设置加强板(15),加强板(15)靠近中间板(11)的一端固定设置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华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隆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