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751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包括上内主梁管、第一紧固螺栓、第一紧固螺母和下外主梁管,上内主梁管的两端固定有内撑端管,上内主梁管底部的两端固定有内端部撑管,上内主梁管的两端及底部且位于内撑端管的侧部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母固定有下外主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母的设置实现上内主梁管与下外主梁管固定连接,方便后期上内主梁管与第一紧固螺栓进行拆分,方便使用,则内端部撑管在上内主梁管与下外主梁管为连接状态时起到加撑作用,提高上内主梁管和下外主梁管连接之间的稳固性,则增摩接触夹垫层的设置可提高内端部撑管与下外主梁管连接处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车架
,具体为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车架用来支撑发动机、变速传动系统等部件。此外车架还为车轮提供安装位置,从而使整个车架支撑在车轮上,车架作为摩托车上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组成零件,前部连接着导向的前轮,底部固定着提供动力的发动机,上部安装储存燃料的油箱和支撑骑乘者的坐垫,后部设有拥有驱动力的后轮。承载着全车的重量和负荷,承受着动力传递和扭矩,以及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作用,产生对摩托车的牵引力。
[0003]现有的摩托车车架的内部大多为镂空结构,则镂空结构无法保证摩托车车架能够具备较高强度的支撑作用,从而降低了摩托车车架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性,则现有的车架结构由于为了保证其基本的支撑强度则会设计为整体一体结构,不便于拆卸拆分,从而导致内部车体部件无法更换以及修检工作正常进行,不方便使用,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包括上内主梁管、第一紧固螺栓、第一紧固螺母和下外主梁管,所述上内主梁管的两端固定有内撑端管,所述上内主梁管底部的两端固定有内端部撑管,所述上内主梁管的两端及底部且位于内撑端管的侧部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母固定有下外主梁管。
[0006]优选的,所述上内主梁管的底部对称固定有底内侧U形固定座,所述底内侧U形固定座的底部内通过活动转轴活动连接有内中部支撑杆架。
[0007]优选的,所述内端部撑管的底部连接有增摩接触夹垫层,所述增摩接触夹垫层位于上内主梁管与下外主梁管接触位置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内中部支撑杆架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安装板件,所述限位安装板件的内部对称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内中部支撑杆架的底部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母实现与下外主梁管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内中部支撑杆架的一侧固定有横向加固杆架,且两个内中部支撑杆架通过两个横向加固杆架端部配合第三紧固螺栓和第三紧固螺母实现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内中部支撑杆架与横向加固杆架连接处对称固定有夹角加强连接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种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通过在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母的设置实现上内主梁管与下外主梁管固定连接,方便后期上内主梁管与第一紧固螺栓进行拆分,方便使用,则内端部撑管在上内主梁管与下外主梁管为连接状态时起到加撑作用,提高上
内主梁管和下外主梁管连接之间的稳固性,则增摩接触夹垫层的设置可提高内端部撑管与下外主梁管连接处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提高加撑稳固的作用;
[0013](2)该种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通过在限位安装板件、第二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母的设置实现内中部支撑杆架固定在上内主梁管与下外主梁管之间位置,起到中部支撑加固作用,则内中部支撑杆架的上端通过活动转轴实现在底内侧U形固定座内角度转动,以便于后期将内中部支撑杆架以合页的方式转动打开,从而便于在上内主梁管和下外主梁管内空间的部件进行安装或者拆卸的工作;
[0014](3)该种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通过在第三紧固螺栓和第三紧固螺母的设置实现两个横向加固杆架固定连体,第三紧固螺栓拆取时便于两个横向加固杆架解除固定状态,方便两个内中部支撑杆架可单独进行活动,方便使用,则夹角加强连接件的设置可加强内中部支撑杆架与横向加固杆架连接处的连接性,提高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内中部支撑杆架通过限位安装板件、第二紧固螺栓与下外主梁管固定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两个横向加固杆架通过第三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内主梁管;101、内撑端管;102、内端部撑管;2、第一紧固螺栓;3、第一紧固螺母;4、下外主梁管;5、底内侧U形固定座;6、活动转轴;7、内中部支撑杆架;8、限位安装板件;9、第二紧固螺栓;10、横向加固杆架;11、夹角加强连接件;12、第三紧固螺栓;13、增摩接触夹垫层;14、第二紧固螺母;15、第三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包括上内主梁管1、第一紧固螺栓2、第一紧固螺母3和下外主梁管4,所述上内主梁管1的两端固定有内撑端管101,所述上内主梁管1底部的两端固定有内端部撑管102,所述上内主梁管1的两端及底部且位于内撑端管101的侧部通过第一紧固螺栓2和第一紧固螺母3固定有下外主梁管4,第一紧固螺栓2和第一紧固螺母3的设置实现上内主梁管1与下外主梁管4固定连接,方便后期上内主梁管1与第一紧固螺栓2进行拆分。
[0022]所述上内主梁管1的底部对称固定有底内侧U形固定座5,所述底内侧U形固定座5的底部内通过活动转轴6活动连接有内中部支撑杆架7。
[0023]所述内端部撑管102的底部连接有增摩接触夹垫层13,所述增摩接触夹垫层13位于上内主梁管1与下外主梁管4接触位置之间,增摩接触夹垫层13的设置可提高内端部撑管102与下外主梁管4连接处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提高加撑稳固的作用。
[0024]所述内中部支撑杆架7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安装板件8,所述限位安装板件8的内部对称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9,所述内中部支撑杆架7的底部通过第二紧固螺栓9和第二紧固螺母14实现与下外主梁管4固定连接,限位安装板件8、第二紧固螺栓9和第二紧固螺母14的设置实现内中部支撑杆架7固定在上内主梁管1与下外主梁管4之间位置,起到中部支撑加固作用。
[0025]所述内中部支撑杆架7的一侧固定有横向加固杆架10,且两个内中部支撑杆架7通过两个横向加固杆架10端部配合第三紧固螺栓12和第三紧固螺母15实现固定连接,第三紧固螺栓12拆取时便于两个横向加固杆架10解除固定状态,方便两个内中部支撑杆架7可单独进行活动。
[0026]所述内中部支撑杆架7与横向加固杆架10连接处对称固定有夹角加强连接件11,夹角加强连接件11的设置可加强内中部支撑杆架7与横向加固杆架10连接处的连接性,提高支撑效果。
[0027]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第一紧固螺栓2和第一紧固螺母3的设置实现上内主梁管1与下外主梁管4固定连接,方便后期上内主梁管1与第一紧固螺栓2进行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内主梁管(1)、第一紧固螺栓(2)、第一紧固螺母(3)和下外主梁管(4),所述上内主梁管(1)的两端固定有内撑端管(101),所述上内主梁管(1)底部的两端固定有内端部撑管(102),所述上内主梁管(1)的两端及底部且位于内撑端管(101)的侧部通过第一紧固螺栓(2)和第一紧固螺母(3)固定有下外主梁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主梁管(1)的底部对称固定有底内侧U形固定座(5),所述底内侧U形固定座(5)的底部内通过活动转轴(6)活动连接有内中部支撑杆架(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大排量摩托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部撑管(102)的底部连接有增摩接触夹垫层(13),所述增摩接触夹垫层(13)位于上内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华康朱礼军苏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隆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