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65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包括上安装座、上冲头和上导柱,所述的上冲头固定于上安装座,所述的上导柱固定于上冲头,所述的下模包括下安装座、外整形套和内整形套,所述的内整形套位于外整形套内部且与外整形套之间形成成型腔,所述的内整形套内形成用于上冲头移动的容纳槽,所述的内整形套与下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外整形套由多个弧形整形环拼接形成,所述的弧形整形环滑动连接于下安装座,所述的上安装座固定有用于驱动弧形整形环相互靠近的斜板,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A kind of shaping die for thin-walled annular sintering bl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
技术介绍
粉末冶金产品必须要经过烧结工序后才能成为合金,烧结后的合金产品称为烧结毛坯,其中,环形类产品烧结毛坯通常外表面粗糙,形状也不规整,因此就需要进行整形加工。目前,公告号为CN2022709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粉末冶金环形类烧结毛坯的整形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模具包括上安装座、上模冲和上模导柱;所述的上模导柱固定在上模冲的下端,上模冲的上端固定在上安装座上;下模具包括下模外座、下模内座、内圆柱芯和外圆整形套,所述的下模内座固定在下模外座内,内圆柱芯的下端固定在下模内座上,上端伸入到外圆整形套内,外圆整形套固定在下模外座上,下模外座安装固定在压力机下工作台上,下模内座与压力机下缸连接,上安装座与压力机的上滑板连接。这种整形模具虽然提高了整形效率,但是在整形的完成后,由于产品卡嵌在外圆整形套和内圆柱芯之间,且产品与外圆整形套和内圆柱芯均是紧密配合的,因此需要通过敲击等方式才能将产品取出,取出产品的过程十分不方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包括上安装座、上冲头和上导柱,所述的上冲头固定于上安装座,所述的上导柱固定于上冲头,所述的下模包括下安装座、外整形套和内整形套,所述的内整形套位于外整形套内部且与外整形套之间形成成型腔,所述的内整形套内形成用于上冲头移动的容纳槽,所述的内整形套与下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外整形套由多个弧形整形环拼接形成,所述的弧形整形环滑动连接于下安装座,所述的上安装座固定有用于驱动弧形整形环相互靠近的斜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弧形整形环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相邻所述的放置槽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内整形套转动连接于下安装座上,所述的内整形套上固定有滑块,所述的下安装座开设有用于放置滑块的放置环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弧形整形环靠近上安装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触轮,所述的抵触轮用于与斜板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斜板上开设有用于与弧形整形环外壁抵触的直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直槽内设置有弹片,所述的弹片上连接有用于与弧形整形环外壁抵触的压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待加工产品放置在成型腔中,上安装座下移并使斜板与弧形整形环抵触并相互靠近移动后抵触,上冲头将待加工产品挤压成型;上安装座上移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推动弧形整形环往远离的方向移动并使弧形整形环与产品分离;将内整形套旋转,即可从下安装座脱离,从而便于实现产品取出,从而达到有效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整形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整形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上模;11、上安装座;12、上冲头;13、上导柱;2、下模;21、下安装座;211、滑槽;22、外整形套;221、弧形整形环;23、内整形套;3、成型腔;41、滑块;42、放置环槽;5、斜板;51、抵触轮;6、放置槽;61、弹性件;71、直槽;72、弹片;73、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包括上安装座11、上冲头12和上导柱13。上冲头12固定于上安装座11上,上导柱13固定于上冲头12上,并且将上冲头12与上导柱13同轴设置。下模2包括下安装座21、外整形套22和内整形套23。内整形套23位于外整形套22内部且与外整形套22之间形成成型腔3。内整形套23内形成用于上冲头12移动的容纳槽。内整形套23与下安装座21可拆卸连接。内整形套23的下端用以转动连接于下安装座21上,在内整形套23的下端固定有滑块41,下安装座21开设有用于放置滑块41的放置环槽42。将内整形套23由上而下移动,将滑块41置于放置环槽42中,继而将内整形套23旋转,实现内整形套23定位,使内整形套23不易从下安装座21脱出。外整形套22由两个相对的弧形整形环221拼接形成。在下安装座21上开设有滑槽211,弧形整形环221滑动连接于滑槽211中。滑槽211的截面呈T形设置。在上安装座11固定有用于驱动弧形整形环221相互靠近的斜板5。在弧形整形环221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6,相邻放置槽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61,弹性件61为弹簧,始终对放置槽6的内壁施加弹力。弧形整形环221靠近上安装座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触轮51,抵触轮51用于与斜板5接触。斜板5上开设有直槽71。在直槽71内设置有弹片72,弹片72上连接有用于与弧形整形环221外壁抵触的压板73。综上所述,使用时,将待加工产品放置在成型腔3内,上安装座11下移,斜板5上的抵触轮51与弧形整形环221的外壁抵触,抵触轮51沿着弧形整形环221外壁滚动的同时对弧形整形环221施加压力,使两个弧形整形环221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抵触。随着上安装座11进一步移动,弧形整形环221与压板73抵触,通过弹片72的弹力作用,始终通过压板73对弧形整形环221施加压力,使两个弧形整形环221保持抵触。随着上安装座11进一步下移,使上冲头12挤压待加工产品,并在成型腔3中成型。随后上安装座11上移,使上冲头12与产品分离。通过弹性件61自身的弹力作用,将两个弧形整形环221往相互远离的方向推动,使弧形整形环221与产品脱离。旋转内整形套23,将滑块41移至放置环槽42的开口处再将内整形套23与下安装座21分离。从而实现产品的顺利、快速取出,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包括上安装座、上冲头和上导柱,所述的上冲头固定于上安装座,所述的上导柱固定于上冲头,所述的下模包括下安装座、外整形套和内整形套,所述的内整形套位于外整形套内部且与外整形套之间形成成型腔,所述的内整形套内形成用于上冲头移动的容纳槽,所述的内整形套与下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外整形套由多个弧形整形环拼接形成,所述的弧形整形环滑动连接于下安装座,所述的上安装座固定有用于驱动弧形整形环相互靠近的斜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包括上安装座、上冲头和上导柱,所述的上冲头固定于上安装座,所述的上导柱固定于上冲头,所述的下模包括下安装座、外整形套和内整形套,所述的内整形套位于外整形套内部且与外整形套之间形成成型腔,所述的内整形套内形成用于上冲头移动的容纳槽,所述的内整形套与下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外整形套由多个弧形整形环拼接形成,所述的弧形整形环滑动连接于下安装座,所述的上安装座固定有用于驱动弧形整形环相互靠近的斜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类环形烧结毛坯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整形环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相邻所述的放置槽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晔司蒙蒙王会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鼎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