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2603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是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与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混合,进行厌氧水解;厌氧水解后废水进行生物强化处理,包括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投加游离的氨基酸和腐殖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实现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达标处理,具有工艺安全可靠、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A treatment method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organic amine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机胺的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许多炼油催化剂以及用于制备催化剂的分子筛生产过程中要使用铵盐或氨水,其中分子筛合成过程产生的废水含有硅铝化合物,这些物质不可生化,直接进入生化系统将影响微生物对常规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有的分子筛在合成过程中使用有机胺作为模板剂,因此排放的催化剂废水中除了含有硅铝化合物、高浓度COD和氨氮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胺。含有机胺的废水大多采用物化和生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工艺比较复杂。废水中的有机胺在生化处理过程中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胺和无机氮,因此生化过程中通常出现氨氮浓度升高的现象,这进一步增加了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难度。而且如果废水中的有机胺不能得到彻底脱除,也不能满足总氮的排放要求。国内外研究者对催化剂废水中单一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研究较多,如分子筛生产过程产生的悬浮物主要采用微滤膜和絮凝法进行处理,氨氮主要采用生物法、热泵闪蒸汽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陈怡等(曝气生物流化床处理高浓氨氮废水,中国给水排水,2003)将高浓度有机废水与分子筛工艺废水按1:3.5的比例混合,通过沉淀-絮凝-生物耦合工艺处理分子筛工艺废水,经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处理后,废水各项指标达到了排放标准。但是并未涉及出水中总氮的含量,而且絮凝沉淀需要投加大量的药剂,处理成本较高。CN201010210974.4公开了一种含氨氮高盐催化剂废水的处理回用方法,该方法采用“调酸+微滤+膜蒸馏+冷却结晶”的工艺流程,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盐分、氨氮和金属离子,不适合处理含有机胺的催化剂废水。CN104944671A公开了一种分子筛催化剂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投加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剂,在生物脱氮单元投加反硝化菌剂。CN106554124A公开了一种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投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剂,在生物脱氮单元投加反硝化菌剂;所述生长促进剂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和有机酸羟胺。上述专利技术方法均可以实现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达标处理,具有工艺安全可靠、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是,操作过程需要使用多种菌剂组合,额外增加了劳动强度,同时金属盐的使用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地处理同时含有机胺和氨氮的分子筛催化剂废水,特别是如何处理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COD、氨氮、有机胺、悬浮物的碱性废水,将直接影响催化剂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机胺的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实现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达标处理,具有工艺安全可靠、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本专利技术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与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混合进行厌氧水解;(2)厌氧水解后废水进行生物强化处理,包括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投加游离的氨基酸和腐殖质。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的含有机胺的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体水质为:COD浓度(Cr法,下同)为2.5-4.0万mg/L,BOD浓度为5000-10000mg/L,有机氮浓度为2000-8000mg/L,氨氮浓度为1000-8000mg/L,pH值10-13.6,悬浮物浓度为3000-5000mg/L。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预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石灰法,目的是在碱性条件下去除废水中的硅铝等胶体,以减轻后续生化单元的处理负担。投加量根据悬浮物浓度确定,预处理后悬浮物降低至500mg/L以内。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的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的水质为:COD浓度≤200mg/L,氨氮浓度≤30mg/L,pH为5-7,悬浮物浓度≤100mg/L,石油类浓度≤15mg/L。预处理后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的混合比例为1:10-50。如果混合后废水pH不满足后续步骤的要求,需要进行pH调节。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的厌氧水解条件是: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6-24h,pH为5.5-9.0,温度为20-30℃。厌氧水解的目的主要是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可生化物质,将有机胺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氨氮,降低后续生物处理负荷。本专利技术步骤(2)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可以是在反应池内设置填料的能够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曝气系统,主要是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填料上的生物膜分解有机物,并将有机胺转化为无机氨氮,运行条件为:pH值为6-9,DO浓度为3-5mg/L,温度25-35℃。生物脱氮单元是能够完成脱氮和进一步去除COD的生物脱氮系统,运行条件为:pH值为6-9,DO浓度0.1-3mg/L,温度25-35℃。本专利技术步骤(2)所述的游离氨基酸主要包括脯氨酸,同时还包括羟脯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等中的至少一种,脯氨酸与其他氨基酸的重量比1:1-5:1。所述的腐殖质为腐殖酸、富里酸、胡敏素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腐殖酸。其中游离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为10:1-1:20,优选1:1-1:10,总投加量为每小时所处理废水体积的0.05%-0.1%。本专利技术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投加游离氨基酸和腐殖质,可以与废水中的有机胺共同作用,使得生物接触氧化单元挂膜快速,膜性能稳定,有机胺降解速率快。在生物脱氮单元投加游离氨基酸与腐殖质,可以形成多基质协同作用体系,增强脱氮单元的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硝化微生物快速增殖的同时可以减少流失。本专利技术对含有机胺的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首先采用石灰法预处理,降低胶体等悬浮物浓度后与来自厂区的其他废水在调节池内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入厌氧水解池进行大分子的断链降解反应,厌氧水解池的出水进入好氧接触氧化池进行COD的降解和有机胺的快速转化,经过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脱氮反应池脱氮和进一步去除COD,最终完成废水的达标处理,处理之后的废水可以直接外排,另有一部分废水回流至调节池作为调节用水。本专利技术方法实现了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达标处理,具有工艺安全可靠、处理效果好、设备占地小、投资省、投加量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艺过程进行说明,但不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OD浓度采用GB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测定;氨氮浓度采用GB7478-87《水质-铵的测定-蒸镏和滴定法》测定。总氮浓度采用GB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n(1)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与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混合进行厌氧水解;/n(2)厌氧水解后废水进行生物强化处理,包括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投加游离的氨基酸和腐殖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机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1)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与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混合进行厌氧水解;
(2)厌氧水解后废水进行生物强化处理,包括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和生物脱氮单元投加游离的氨基酸和腐殖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含有机胺的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为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体水质为:COD浓度(Cr法,下同)为2.5-4.0万mg/L,BOD浓度为5000-10000mg/L,有机氮浓度为2000-8000mg/L,氨氮浓度为1000-8000mg/L,pH值10-13.6,悬浮物浓度为3000-500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预处理采用石灰法,预处理后悬浮物浓度低于50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的水质为:COD浓度≤200mg/L,氨氮浓度≤30mg/L,pH为5-7,悬浮物浓度≤100mg/L,石油类浓度≤15mg/L。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预处理后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的混合比例为1:1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会杰孙丹凤陈明翔郭志华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