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52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器械注塑成型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底端设置有定型块,定模顶端设置有定型槽,定模顶端右侧设置有浇道;定模内部下方设置有调温腔,定模右左两侧上方分别与调温腔密封连通有进料管和排料管,进料管上连通设置有输送泵,还包括冷却盒、进液管和排液管,冷却盒内部设置有冷却腔,冷却盒内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降温板,冷却盒顶端连通设置有维护口,维护口处螺装密封有维护盖,还包括两组缓震板、两组缓震弹簧和两组缓震块,还包括螺旋管、螺旋杆、搅拌叶和移动块,螺旋杆顶端固定设置有转动片,移动块底端设置有转动槽,还包括密封管,移动块外侧壁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Injection mold for medical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器械注塑成型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是一种用于医疗器械加工生产过程中,赋予塑料器械完成结构和精确尺寸,可以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附件的附属组装置,其在塑料器械注塑成型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底端设置有定型块,定模顶端设置有定型槽,动模盖装在定模顶端,定模顶端右侧设置有浇道,浇道左侧输出端与定型槽密封连通;现有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使用时,动模顶端与外界提升机构连接,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通过浇道注塑时动模与定膜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定型槽,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去除塑料制品;现有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使用中发现,其在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时,降温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其注塑效率较低,工作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其在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时,加快降温速度,从而提高其注塑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底端设置有定型块,定模顶端设置有定型槽,动模盖装在定模顶端,定模顶端右侧设置有浇道,浇道左侧输出端与定型槽密封连通;定模内部下方设置有调温腔,定模右左两侧上方分别与调温腔密封连通有进料管和排料管,进料管上连通设置有输送泵,还包括冷却盒、进液管和排液管,冷却盒安装在定模右侧,冷却盒内部设置有冷却腔,冷却盒内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降温板,冷却盒顶端连通设置有维护口,并在维护口处螺装密封有维护盖,进液管输出端穿过冷却盒前侧上方并伸入至冷却盒内部下方,进液管与冷却盒机械密封,进液管输入端与排料管输出端法兰密封连通,排液管输入端密封连通在冷却盒后侧上方,排液管输出端与进料管输入端法兰密封连通,还包括两组缓震板、两组缓震弹簧和两组缓震块,两组缓震板左端均安装在定模右侧,两组缓震弹簧一端分别与两组缓震板内侧连接,两组缓震弹簧另一端分别与两组缓震块连接,输送泵卡装在两组缓震块之间,还包括螺旋管、螺旋杆、搅拌叶和移动块,螺旋管密封焊接在维护盖顶端,且螺旋管与维护盖顶端连通,螺旋杆底端螺装至螺旋管顶端内部并螺入至冷却腔内部与搅拌叶连接,螺旋杆顶端固定设置有转动片,移动块底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片位于转动槽内部,且转动片可相对转动槽旋转,还包括密封管,密封管安装在维护盖顶端,且螺旋管顶端位于密封管内部,移动块外侧壁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贴紧密封管内侧壁。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手持板和海绵擦,海绵擦安装在手持板左侧,还包括喷水壶,喷水壶安装在手持板右侧,喷水壶内部设置有储水腔,喷水壶侧壁上密封连通有多组喷管,喷水壶上设置有喷管阀,多组喷管输出端均穿过手持板并与海绵擦接触,喷水壶顶端密封连通有进液管,并在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阀。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排压管,排压管密封连通在动模顶端,排压管底部输入端设置有下限位圈,排压管内侧壁设置有上限位圈,还包括挤压弹簧和挤压板,挤压弹簧底端与挤压板顶端连接,挤压弹簧顶端与上限位圈底端连接,挤压板底端与下限位圈顶端接触,排压管内左侧壁和右侧壁纵向均设置有滑槽,并在两组滑槽内部均可滑动固定有滑块,两组滑块分别安装在挤压板左右两侧。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两组连接板和两组限位杆,两组连接板分别安装在维护盖顶端右半区域前侧和后侧,两组限位杆前端分别安装在位于前侧的连接板后侧上方和下方,两组限位杆后端分别安装在位于后侧的连接板前侧上方和下方,还包括支柱、杠杆和压把,支柱安装在移动块顶端,杠杆左端轴连接在支柱顶端,压把安装在杠杆右端,杠杆放置在两组连接板之间,且杠杆放置在两组限位杆之间。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两组定位板、两组定位杆和两组托架,两组托架分别安装在定模左侧前后两方,两组定位杆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托架的顶端连接,两组定位板分别安装在动模左侧前后两方,且两组定位板上纵向均设置有滑动孔,并在两组滑动孔内侧壁均可转动固定有第一滚珠组,两组定位杆的顶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一滚珠组并分别伸出至两组定位板的上方。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过滤板、限位板、推板、推杆、推块和刮板,过滤板螺装至浇道顶部输入端,限位板安装在定模顶端,限位板位于浇道顶部输入端右侧,刮板安装在推块底端,且刮板底端与过滤板顶侧壁接触,推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推板和推块连接。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限位板上横向连通设置有通槽,并在通槽内侧壁可转动固定有第二滚珠组,推杆左端穿过第二滚珠组并伸出至限位板左侧,还包括复位弹簧组,复位弹簧组的两端分别与推板左侧以及限位板右侧连接。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手持板顶端设置有挂环,定模前侧壁设置有挂钩,挂环挂装在挂钩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可以提前向调温腔内部注入温度较低的液体使其与热塑性塑料进行热交换,当调温腔内部液体温度热交换后较高时,在输送泵的作用下气体流通至冷却盒内部,此时开启降温板对液体进行降温,并使其重回定模内部,方便调温腔内部液体循环冷却,可以打开维护盖维护降温板,在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时,加快降温速度,从而提高其注塑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两组缓震弹簧带动两组缓震块对输送泵进行挤压缓震,提高实用性,输送泵和降温板均为市面常见电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电连接即可进行使用,故在此不再赘述,可以通过纵向移动移动块,使螺旋管与螺旋杆进行配合,通过转动片可以在转动槽内旋转的设计使搅拌叶纵向移动的过程中进行转动搅拌,使液体可以方便冷却均匀,提高其使用可靠性,橡胶密封圈贴紧密封管内侧壁的设计方便不慎泄出的液体位于移动块与冷却盒之间,减少更多不慎泄出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连接板和限位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B部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的C部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的D部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动模;2、定模;3、定型块;4、浇道;5、进料管;6、排料管;7、输送泵;8、冷却盒;9、进液管;10、排液管;11、降温板;12、维护盖;13、缓震板;14、缓震块;15、螺旋管;16、螺旋杆;17、搅拌叶;18、移动块;19、转动片;20、密封管;21、橡胶密封圈;22、手持板;23、海绵擦;24、喷水壶;25、喷管;26、喷管阀;27、排压管;28、下限位圈;29、上限位圈;30、挤压板;31、滑块;32、连接板;33、限位杆;34、支柱;35、杠杆;36、压把;37、定位板;38、定位杆;39、托架;40、过滤板;41、限位板;42、推板;43、推杆;44、推块;45、刮板;46、复位弹簧组;47、挂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1)和定模(2),动模(1)底端设置有定型块(3),定模(2)顶端设置有定型槽,动模(1)盖装在定模(2)顶端,定模(2)顶端右侧设置有浇道(4),浇道(4)左侧输出端与定型槽密封连通;其特征在于,定模(2)内部下方设置有调温腔,定模(2)右左两侧上方分别与调温腔密封连通有进料管(5)和排料管(6),进料管(5)上连通设置有输送泵(7),还包括冷却盒(8)、进液管(9)和排液管(10),冷却盒(8)安装在定模(2)右侧,冷却盒(8)内部设置有冷却腔,冷却盒(8)内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降温板(11),冷却盒(8)顶端连通设置有维护口,并在维护口处螺装密封有维护盖(12),进液管(9)输出端穿过冷却盒(8)前侧上方并伸入至冷却盒(8)内部下方,进液管(9)与冷却盒(8)机械密封,进液管(9)输入端与排料管(6)输出端法兰密封连通,排液管(10)输入端密封连通在冷却盒(8)后侧上方,排液管(10)输出端与进料管(5)输入端法兰密封连通,还包括两组缓震板(13)、两组缓震弹簧和两组缓震块(14),两组缓震板(13)左端均安装在定模(2)右侧,两组缓震弹簧一端分别与两组缓震板(13)内侧连接,两组缓震弹簧另一端分别与两组缓震块(14)连接,输送泵(7)卡装在两组缓震块(14)之间,还包括螺旋管(15)、螺旋杆(16)、搅拌叶(17)和移动块(18),螺旋管(15)密封焊接在维护盖(12)顶端,且螺旋管(15)与维护盖(12)顶端连通,螺旋杆(16)底端螺装至螺旋管(15)顶端内部并螺入至冷却腔内部与搅拌叶(17)连接,螺旋杆(16)顶端固定设置有转动片(19),移动块(18)底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片(19)位于转动槽内部,且转动片(19)可相对转动槽旋转,还包括密封管(20),密封管(20)安装在维护盖(12)顶端,且螺旋管(15)顶端位于密封管(20)内部,移动块(18)外侧壁设置有橡胶密封圈(21),橡胶密封圈(21)贴紧密封管(20)内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1)和定模(2),动模(1)底端设置有定型块(3),定模(2)顶端设置有定型槽,动模(1)盖装在定模(2)顶端,定模(2)顶端右侧设置有浇道(4),浇道(4)左侧输出端与定型槽密封连通;其特征在于,定模(2)内部下方设置有调温腔,定模(2)右左两侧上方分别与调温腔密封连通有进料管(5)和排料管(6),进料管(5)上连通设置有输送泵(7),还包括冷却盒(8)、进液管(9)和排液管(10),冷却盒(8)安装在定模(2)右侧,冷却盒(8)内部设置有冷却腔,冷却盒(8)内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降温板(11),冷却盒(8)顶端连通设置有维护口,并在维护口处螺装密封有维护盖(12),进液管(9)输出端穿过冷却盒(8)前侧上方并伸入至冷却盒(8)内部下方,进液管(9)与冷却盒(8)机械密封,进液管(9)输入端与排料管(6)输出端法兰密封连通,排液管(10)输入端密封连通在冷却盒(8)后侧上方,排液管(10)输出端与进料管(5)输入端法兰密封连通,还包括两组缓震板(13)、两组缓震弹簧和两组缓震块(14),两组缓震板(13)左端均安装在定模(2)右侧,两组缓震弹簧一端分别与两组缓震板(13)内侧连接,两组缓震弹簧另一端分别与两组缓震块(14)连接,输送泵(7)卡装在两组缓震块(14)之间,还包括螺旋管(15)、螺旋杆(16)、搅拌叶(17)和移动块(18),螺旋管(15)密封焊接在维护盖(12)顶端,且螺旋管(15)与维护盖(12)顶端连通,螺旋杆(16)底端螺装至螺旋管(15)顶端内部并螺入至冷却腔内部与搅拌叶(17)连接,螺旋杆(16)顶端固定设置有转动片(19),移动块(18)底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片(19)位于转动槽内部,且转动片(19)可相对转动槽旋转,还包括密封管(20),密封管(20)安装在维护盖(12)顶端,且螺旋管(15)顶端位于密封管(20)内部,移动块(18)外侧壁设置有橡胶密封圈(21),橡胶密封圈(21)贴紧密封管(20)内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持板(22)和海绵擦(23),海绵擦(23)安装在手持板(22)左侧,还包括喷水壶(24),喷水壶(24)安装在手持板(22)右侧,喷水壶(24)内部设置有储水腔,喷水壶(24)侧壁上密封连通有多组喷管(25),喷水壶(24)上设置有喷管阀(26),多组喷管(25)输出端均穿过手持板(22)并与海绵擦(23)接触,喷水壶(24)顶端密封连通有进液管(9),并在进液管(9)上设置有进液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压管(27),排压管(27)密封连通在动模(1)顶端,排压管(27)底部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涿州市万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